你對《後浪》有何看法?

漫雨王者迷


我的朋友圈中大部分是企業職員(基層及中高層)、各行業(主要是製造業、建築業)的工人、各類服務業職工(外賣員等)、小生意人、公務員,還有一部分學生、老師,年輕人是絕大多數,總數在500人上下。

這麼多人的朋友圈,一直熱鬧非凡。不過,他們發佈的關於何冰B站《後浪》演講,乃至五四青年節相關內容的,我刷到的只有3篇內容。分別來自一位大學老師、一位在校大學生、一位文化產業相關的企業職員。完全感覺不到《後浪》是如何的爆火。

這麼多年輕人放假的幾天發的是寫什麼內容呢?有招聘、求職、賣東西、賣課、買房、發展直銷下線、健身、心靈雞湯、出遊記錄、加班心情、熬夜心得、哭窮、炫富等等等等。

結合2019年B站用戶年齡構成分析的結果:

可以看到90後與00後用戶佔比佔到了70%以上,這裡面一大半又是24歲以下。24歲以下的人群中,學生又佔了絕大部分比例。

2019年B站用戶地域分佈分析的結果:

可以看到B站主要使用者主要在南方以及沿海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這些地區的教育水平較高,年輕人接觸外來文化的機會更多。

可以感受到,《後浪》演講恰恰針對的是發達地區相對富裕階層的年輕群體,那裡有相當一部分青年,有機會去遙遠的地方旅行、出國遊學、攀巖、跳傘、攝影、賽車、玩cosplay。

對於那些沒有這些條件的青年人來說,尤其是在校學生,雖然他們目前做不到,可是來日方長,未來有無限可能,聽聽這樣的演講,也頗能鼓舞人心。

而對於大部分深入生活、融入社會的青年人來說,對《後浪》,沒有多少關注的興趣。把它當作心靈雞湯,還嫌它過分的虛緲、脫離實際。

所以,《後浪》是B站很好的廣告。僅此而已。


扯葫蘆瓢


是一個雄偉壯觀的波濤。


蔡文樓


互聯網時代,越是極端的,越是片面的,越容易引發關注。從吸引關注,引爆話題這個角度來說,《後浪》無疑是成功的。而它“成功”的原因就在於它的片面性----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見識淺薄。這怎麼看都是一件挺諷刺的事。


資本已經不憚以招罵來吸引眼球了。


片面的東西很容易引起人的反感,《後浪》強調了當前青年人光鮮的一面:自信,活波,年輕充滿活力,開放,包容。卻看不到或者不敢觸碰不堪的一面:找到好工作的不易,996的辛苦,拼死拼活一個月工資交給包租公包租婆之後所剩無幾的無奈。


換句話說,《後浪》談論的只是看似華美的袍子,而對華美袍子裡隱藏的蝨子避而不談,然後告訴年輕人華美袍子就是生活的全部,這樣的一個片子,聽著慷慨激昂,充滿熱血,其實是避重就輕,陰陽怪氣。


說的難聽點,就是把年青人當傻子。


《後浪》中渲染的光鮮亮麗,這種看起來激動人心的“主流”“正面”“天然”“選擇”是有多少年青人能夠享受到的生活?


《後浪》渲染選擇的自由,可是它隱藏了選擇的自由是需要能力和條件的。這其實是在放空炮。


五四精神宣揚的是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不是藉著宣揚極少數幸運兒的幸福生活。機引導消費主義和小確幸的墮落沉迷。


人類進步其實基於一個很樸素的動力,就是我們要過的更好,生活的更幸福。但是這種幸福不是靠雞血似的激勵,而是靠正視現實的勇氣。不是靠忍耐各種的不公平,而是靠站出來對所有的不公平說不的行動。


面對著資本倡導的眼高手低的白日夢和無意義的“個性展示”,敢於直面問題,才能不被這樣看似“積極”的話說所矇蔽。


真正積極向上的年青人,應該舉起的是五四的旗幟:開學,民主,自信,理性,清醒,冷靜,為明天而搏鬥,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麵人生。


讓《後浪》見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