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什么?非洲猪瘟来了,我们能做什么?

最近,“非洲猪瘟”这些字眼,频频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出现。

也许你从来不关注养猪业,你不知道非洲猪瘟是什么东西,因为这好像并没有太影响到你买猪肉吃猪肉,市场上的肉摊或者超市里的肉柜,猪肉供应也并没有中断过。

但对于供给侧——养猪业而言,非洲猪瘟却让整个行业都在饱受煎熬,都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现在中国的养猪人们,是真的在“负重前行”。

人们吃进嘴里的每一块猪肉,都是养猪人在用尽全力去防控非洲猪瘟才换来的,因为染上非洲猪瘟病毒的猪以及3公里范围内其它健康猪,都要被全部扑杀,有数以万计的猪,都无法流通到市场,实现它们本来该有的价值——为人们提供蛋白质。

去年,我国的许多省份已经陆续打响“防非攻坚战”。自2018年8月份辽宁沈阳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以来,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已经累计扑杀91.6万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亿元,国家发放的扑杀补贴,已经超过10亿元。

非洲猪瘟是一种在家猪、野猪群中流行的急性、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全球的养猪业。

从1921年肯尼亚发现这个疫病以来,目前国际上有60个国家发生了非洲猪瘟的疫情,到目前仅有13个国家根除了非洲猪瘟疫情,其他国家目前这个疫病还在流行。

非洲猪瘟的防控难度是非常大的,而在这13个国家里面,根除比较成功的,最短的国家用了5年时间,最长的用了36年。

最致命的是,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及其复杂,病毒几乎是无处不在,大到车辆、人员,小到尘埃,都有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在还没有成功研制出有效疫苗的情况下,防控非洲猪瘟,养猪人就像在摸黑“杀敌”,有多难?可想而知。

如果只依靠部分力量,那么必定会加剧非洲猪瘟防控的难度,如此发展下去,很难说不会对市场造成巨大的震荡。

一旦猪肉供需失衡,必将会引起终端消费市场的混乱,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行外人也加入到“防非”的队伍当中来,避免“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那么,在这场“防非攻坚战”中,我们能做什么?

1.如果你是行内人并且在猪场一线,那么希望你能够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规定开展防控工作,抓好每一个细节,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减少出场次数,尽可能避免因人员流动引起病毒传播的风险;

2.如果你是行外人,不了解也不关心这个疫情,那么希望你能够知晓“非洲猪瘟并不是人畜共患病”,非洲猪瘟病毒怕热,高温便可以杀死它,猪肉可以放心吃,希望你能够向周围的亲人朋友普及这样的科学知识,不要相信网络上的“非洲猪瘟来了,猪肉不能吃”这样的谣言;

3.无论是行内人还是行外人,都希望大家能够坚决抵制违法禁运、冻肉品走私这样的行为,不要邮递生猪肉或者未制熟的猪肉制品(如腌腊肉等),因为非洲猪瘟病毒在这些未制熟的肉制品中存活的时间非常长。

非洲猪瘟虽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们的“无知”、信谣传谣以及不能团结“抗非”。

“防非”事关国家生猪业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养猪业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

当下,非洲猪瘟已经让很多猪农不堪重负,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行业,家庭因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为了不让这个行业遭受更多无法估量的损失,“防非”必须不分内外,不分你我。

人们都说本命年多少都会经历一些磨难,2019年是猪的本命年,经历苦难已经是既定事实,因为非洲猪瘟短期内难以根除。

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加入到“防非”队伍中,帮助猪度过难关,早日脱离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