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茅香村

又是一年清明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以有效的控制,中国人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今天小编整理了6首清明时节的“饮酒诗”,祝愿全球华人六六大顺、身体安康;同时把爱祖国,愿奉献、惜年华,志高远、重情亲,礼为先、为人善,待人宽、喜交友、爱美酒的传统美德一直发扬下去。


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自然会想到杜牧的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情景清爽、惬意也不乏豪情。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代: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此诗是诗人在与朋友聚会园林中即兴所至,诗文大概的意思就是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情景,清明这一天,诗人和几个好友一起在园林当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柳絮随风飞扬,清明乞新火过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下阙诗文表达的就是对于两位好朋友的寄语,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希望和祝愿。


通篇读下来,不难发现,欢乐的小聚会中,不免透露出了诗人朋友目前不堪的处境,略略的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奈的心情。

《清明日对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日对酒》


之所以能够流传近千年,一是因为对清明的描写细致入微,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的豪爽心态。对于部分读者揣测高翥是个无神论者或者所谓的及时行乐并不能完全成立。


祭扫本身就是对已逝长辈的追悼,只是心中的寄托,这个和有神论无神论没有任何关系。而及时行乐,高翥并没有及时行乐的资本,一直以来都是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乐从何来?乐从心态来。


黄宗羲称高翥为余姚的诗祖,葛绍体称高翥“诗名空满浙江东”。纵观高翥的所有诗篇,写的也都是相对直白生动容易理解。


畅游四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高翥写《清明日对酒》,就是在清明祭扫完以后回家和友人一起喝酒聊天的场景,一个文人和江湖好友一起过个节,仅此而已。

《郊行即事》

宋代: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这首诗是宋代“理学派”的作品。作者描写了清明节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将追逐落花的小游戏写进了诗里,在平添几许稚趣的同时,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这首词描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特别着重描绘日暮回城时喧哗熙攘的情景,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


这首词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清明日独酌》

宋代:王禹偁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诗题点明诗意、诗境,透露出诗人的谪宦之苦。


尾联用了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诗人情绪变得十分洒脱,既来之则安之,不如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古代人清明外出,就有欣赏风光的意识,初春出门踏青、亲近自然,可以让人的心情更加舒畅而不易生病,大家在清明节可以和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喝酒,这样的习俗对身体有好处,也对传承文化、维系感情有益处。


但也不能纵酒酗酒,俗话说得好:美酒再好,可不能贪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