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前,可能影响孩子的五个行为,你知道么?


因为疫情,2020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可能中考也会相应的延后举行。

这对同学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多出这一个月,30天,我们可以再努力一下,争取给自己拿一个漂亮的成绩。

那么作为父母,在子女考试以前,有五个行为是最好不要有的。因为很可能会影响子女的成绩。

你都知道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一、不远“千里”的弄巧成拙

很多父母在外地工作和子女见面少,或者子女在中学的时候是住校的,和父母不常见面。

那么在面对中考、高考这种“大型考试”的前几天,为了给子女加油,为了让子女感受到关心和重视,有些父母会千里迢迢的赶到子女身边陪伴子女参加考试。

然而见面后,又因实在“看不惯”子女的种种行为而忍不住批评,有的甚至和子女大吵一架。把子女心情弄得一团糟,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我高考那年,班上的一个同学就遭遇了这种事情。

本来一个学习很不错的同学,因为她妈妈来“陪考”,两人因为住宿问题弄得很不愉快。(由于高考宾馆住房紧张,她们只订到了一家隔音很不好的宾馆)。

没休息好加上心情不愉快,那年高考她考出了一年以来的最低分。最后进入了复读班。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不要轻易的改变系统动力。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假如你习惯了二人生活,那么如果突然多出一个人你就会觉得不舒服。

即使多出的这个人对你无微不至的好,你也会不习惯。

这种不舒服在哪儿很难说清,但确实会影响到你的状态。

这是因为原有系统动力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而一个新的系统平衡是需要时间才能够建立的。

所以在这里建议那些不在子女身边的父母,不要在子女大考前几天突然的空降到子女身边,除非是他有强烈的要求需要你陪他。

二、变着花样做美食

许多家长觉得考试前子女总是用脑“过度”,需要好好补补,于是往往喜欢做大补的“美食”给子女吃。

其实这是不需要的。考前补脑最好的方式是多休息而不是吃东西。



因为大脑神经只有通过深度的休息才能恢复活力。吃的越多子女越犯困,没精力学习,反而更没有意义。

并且吃多了还容易胃不舒服,影响学习效率。如果吃坏了肚子更是得不偿失。

所以考试期间不要特殊饮食,平常吃什么就吃什么,安全卫生最重要。


三、借“关心之名”的监督

有些家长不放心子女在屋里做什么。就喜欢一会儿送个水果;一会儿倒杯果汁;一会儿拿个面包等等。

目的就是看看子女有没有学习。

其实这种行为,子女心里是再清楚不过了

假借关心之名的监督,是最让子女反感的。

当然有的家长可能真的没有监督之意。但是为了避免误会,还是不要有这种行为。

因为这样的行为,不但会破坏子女专注的学习能力,还会影响到子女的心情,让他烦躁。



四、频繁担心的提醒

有很多家长总有这样的担心:怕子女紧张、不写名字、答题时间不够等等。

而且还会控制不住嘱咐子女:“千万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不要马虎、不要紧张等等。”

家长的本意是提醒子女规避问题。

这种提醒不但不能起到正面的警示作用,反而会把紧张不安传递给子女

我举个例子:现在请你闭上眼睛,脑子里千万不要去想一双红色的运动鞋。

好了,刚才你的脑子里是不是想着一双红色运动鞋?如果再深入,可能你还会在脑子里描绘它的标志。

所以,考试之前一句祝福的话就足够。多说了反而是压力。



五、小心翼翼看脸色

这种现象并不陌生。

有些家长觉得子女脾气不好,浑身都像长了刺。跟他说啥都跟你急,所以只能小心翼翼的看子女脸色。

家里的氛围非常紧张。

其实这大可不必,很少有子女喜欢严肃沉闷的家庭氛围,尤其是考前。

其实大多时候子女之所以“脾气大”是因为他觉得家里除了学习没有别的话题。

每天的对话都是学习、成绩、别人的成绩等等,让人倍感压力。

所以家长可以谈点别的话题,谈自己工作上的趣闻、文章里的情节等等。

家庭氛围融洽了,子女的压力自然会因为氛围的改变而减轻。



以上五点注意事项,希望父母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调整。给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今日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预祝所有考生都能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