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笔记和习题

在《精研学习网》首页输入关键词即可查看相关资料

先手机注册,再试用阅读,满意后再购买提供下载/免费阅读

http://zct.100xuexi.com/Ebook/964676.html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笔记和习题


作为张华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华《课程与教学论》这一经典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课程与教学论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相关考试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近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第1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1 核心讲义

一、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

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

(1)“泰罗主义”的产生

191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理》,系统确立了管理理论,即“泰罗主义”。

(2)“泰罗主义”的基本假设

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因而是可控制的;效率即科学;科学管理即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对人及其工作进行有效控制。

(3)“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路

①选取从事某项工作的技术娴熟的工人,对其工作加以分析,以确定工人从事该项工作的正确动作流程以及所使用的相应的生产工具;

②对每一个动作的时间进行研究,以将一项工作分析为细小的操作单位,并确定每一操作单位的效率标准;

③根据一项工作的效率标准,将工人配置于相应的岗位,并利用经济利益的诱因,“以便使每个工人都处于自己最高效率和最大生产能力的状态”。

(4)“泰罗主义”的基本特征

效率取向、控制中心,把科学等同于效率,把人视为生产工具。

(5)“泰罗主义”的影响

这一管理理论的影响范围超出了企业领域,迅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在美国社会掀起了所谓“社会效率运动”。该运动自然影响到教育领域,影响到课程领域。

2.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

(1)概述

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1918年,他出版《课程》一书,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他在长期的课程开发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课程开发理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2)基本内容

①教育的本质

a.教育是为成人生活作准备。

b.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c.教育即生产。

②课程的本质

a.课程是儿童及青年获得这些目标所必须具有的一系列经验。这是博比特教育本质观的自然延伸。

b.课程目标指向于完美的成人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c.课程内容是儿童的活动与经验。

因此,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①“活动分析”的概念

“活动分析”是指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这种方法既是博比特教育本质观与课程本质观的体现,也反映了“泰罗主义”对课程开发领域的影响。

②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a.人类经验的分析。

b.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c.课程目标的获得。

d.课程目标的选择。即从通过上述步骤所获致的众多目标中选择适合学校教育的目标,以作为教育计划的基础和行动纲领。

e.教育计划的制定。

对博比特而言,课程开发就成为一种“课程工程”或“教育工程”,它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课程开发者以及教师自然就成为“教育工程师”。

3.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1)概述

查特斯是与博比特同时代的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他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极其相似。

(2)课程开发过程

①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

②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它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

③将被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排列次序。

④把对儿童有较大价值,而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

⑤删除在校外能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

⑥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⑦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通过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来获得它们。

(3)查特斯与博比特课程开发理论区别

①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②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③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更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

①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他们那个时代所允许的程度。

②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a.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

b.课程目标与人类生活、儿童发展、学科知识有着内在联系。

c.课程目标的选择与教育计划的制定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必须遵循科学分析与实验验证的基本规范。

d.有组织的、系统的知识领域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之关系的问题是课程开发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等等。

(2)局限性

a.把教育与课程视为准备成人生活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导致忽视儿童阶段的存在价值;

b.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把“泰罗主义”管理模式运用于教育过程的观点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科学化”;

c.课程开发的科学化水平是很低的,并未真正把握课程开发过程的本质。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拉尔夫·泰勒,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他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1.“泰勒原理”的思想渊源

(1)贾德和桑代克的研究观点和方法为“泰勒原理”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提供下载/免费阅读

http://zct.100xuexi.com/Ebook/964676.html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笔记和习题


找资料,上《精研学习网》http://zct.100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