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贾府一棵草,却靠睿智、暖言、低调,成功实现人生逆袭

据说《红楼梦》中四百多个人物,而且性格各异,身份不同,几乎每个人都被作者刻划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比如:宝玉:聪慧乖张;贾琏:风流倜傥;凤姐:泼辣能干,宝钗:娴雅端庄;黛玉:外冷内热……真的数不胜数。

大凡提起《红楼梦》,总免不了会说到这几个“塔尖”上的主儿。

其实《红楼梦》中大多数都是轮不上出台亮相的小人物,就像算咱老百姓,虽然看着不起眼,但也不乏优秀者。

贾芸就是其中之一。


有谁会在意一个无所依靠,无书可读,无事可做的青少年成长中的酸楚和无助。

贾芸也姓贾,也住在贾府,但在“草”字辈中,他就是贾府中的一棵小草。

父亲早丧,无依无靠,历经挫折无数。

但这贾云韧性十足,即使人生经常处濒临绝望之际,但他却凭借着努力打拼、察言观色、巧语暖言,在逆境中趟出一条路,迎来事业有成,爱情美满的幸福人生。

正如脂砚斋批:“芸,可以死而复生。”

随着嘹亮的啼哭声,后廊下老五家,又为偌大的贾府生下了一个草字辈男婴。

但终因是旁支,所以籍籍无名。由他自长自成。


尽管在贾府不起眼,可父母视他为珍宝,左思右想,为儿子起了个好名:芸,希望他像芸草一样,出生平凡,却有顽强的生命力,良好的品行。

一亩地,两间房,父慈母爱,小儿娇憨,三口之家的日子虽不富裕,但也岁月静好。

可未能等贾芸长大成人,父亲便撒手人寰,贾芸母子顿时孤苦无依,幸亏还舅舅,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

舅舅倒是挺热情,跑前跑后地主事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可贾芸母子赖以生存的家产却无端消失了。老实又懦弱的母亲不敢开口质疑,只能靠揽做针线活,把贾芸拉扯大。

清贫的日子一天天过着,幼小的贾芸也一天天长高;只是在这他的内心中,少了许多孩童该有天真活泼,添了许多羡慕、渴望和决心。

多少个晨起午后,幼小的贾芸站在贾府书院外,听着朗朗的书声羡慕不已,他也想跟着先生,饱读诗书,考取功名改变人生。

多少次佳节年下,孤单的贾芸站在后廊,看热闹非凡的贾府大院歌舞升腾、觥筹交错,他也想成为其中一员,可以肆意生活。

只是这些都是梦想,虽然他也姓贾,但他没有资格。


有谁会在意一个无依无靠,无书可读,无事可做的青少年成长中的酸楚和无助。

机会来临,千方百计,低声下气。果然说好话,话说好,成事全凭好说话。

看着母亲渐渐老去,贾芸很想立刻支撑起养家的担子。什么时候才能尽快谋取一份差事,至少能保证母子俩衣能遮体,食能饱腹。

机会来了。

贾府要建省亲别墅,大观园里顿时多了不少差事,贾芸想到了管理外院的贾链,他赶紧前去寻找个机会,可来来回回、低声下气地求了两三遭,才被应允管家庙。

管家庙就管家庙,好歹也是个差事。

可哪知贾芹的母亲去求了凤姐,眼看到手的差竟然轻易地被截了胡。

虽然链二爷说,还有栽花木的工程,但贾芸眼下这困窘逼仄的生活已经不起任何的闪失。

再一想,要拿到这栽花木工程,唯一保险的还是要求助凤姐。

可咱不能空手去求人啊。起码有点拿出手的“敲门砖”才行。


贾芸现在是身无分文,万般无奈的他只好去求那个开香料铺的舅舅,准备赊些香料。

到底是不是亲舅舅呀?不仅不帮他,还骂他不求上进,不找个正经活去做。

贾芸心酸地说:“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我也不想游手好闲,可上哪能找到正经活儿呢?”

眼看到手的工作泡汤了,贾芸懊恼地离开了舅舅家。

亲舅舅都有如此薄情,更何况无亲无故的别人呢。罢罢罢!

生容易,活容易,可单单生活不容易。

一次次努力争取,一次次碰壁失败,难道我贾芸的人生真的是前世己定,难有出头之日。

然而事情总是在你决定放弃的时候出现转机。

惆怅的贾芸低头走着,不成想碰到一个醉汉身上。

醉汉二话不说,张口便骂将开来;光骂似乎还不解气,那醉汉还一把抓住贾芸的衣襟,抡拳就要打。

面对醉汉泼皮,心绪不佳的贾芸客气地说:“不解气你就打几下,谁让我冲撞了你。”

醉汉倪二听是熟人,忙又赔笑:“原来是贾二爷。”


得知贾芸的烦心事后,倪二抱怨贾芸看不起他,明知他借钱放贷干嘛不来找他。

贾芸伶俐地说:“我何曾不想和你张口,但与你相交的都是有胆量、有作为的人,似我这等无能无为的,你倒不理,今蒙高情,怎敢不领。”

倪二倒是个豪爽人,听后大笑:“既肯青目,相交何谈利息,拿去办事要紧。”

走投无路的贾芸简直喜出望外,不曾想三言两语的称赞竟让他峰回路转。

果然说好话,话说好,成事全凭好说话。

高情商才能给人生助力,能让看似疑无路之事,迎来柳暗花明。

备好礼物的贾芸兴冲冲地前往荣府请安,而听惯了奉承的凤姐连正眼也不看他。

琏二奶奶只顾自地一直往前走,只是疏离地应了声:“你母亲可好。”

贾芸巧妙地一句“昨晚还提婶娘”。还行,这句“提起”引起了贾府大管家的好奇, “好好的,背后嚼我干吗?”


贾芸笑道:开香铺的朋友赴云南就职,剩些冰片、麝香送给了他。这么贵重的东西只有婶娘才配用得上,所以拿来孝敬婶娘。

明明是借钱买来谋职的,可会说话的贾芸却把尴尬的送礼变成了孝敬长辈。

瞧那张嘴巴,经常苦哈哈的,此刻却像是抹了蜜似的。说出来的话,怎么听都让人感觉舒服。

凤姐自然是喜笑颜开地收下了。

第二天贾芸继续给凤姐请安,表孝心。

凤姐笑着骂道:明明是找贾链没办成事,有事求人才送东西,却装神弄鬼说孝敬我。

贾芸赶紧解释道:“若真有事相求,昨儿就求婶婶了。求叔叔这事,我正后悔呢,若求婶婶早成了,如今少不得再求婶婶,好歹也疼我一点儿。”

一句话,既表明了心迹,也捧高了凤姐,还撒娇般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这贾芸自然是顺理成章地拿下了差事。也把他的高情商展露无遗。


高情商不是一味地阿谀奉承,也不是世故圆滑;而是洞察人性,说话说的恰到好处地,说出话儿合乎情理,又说得让人心里舒服。

事在人为,为在情商。高情商才能给人生助力,能让看似疑无路之事,迎来柳暗花明。

办事低调、行事认真,好运气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很快,贾芸领到了工程批银,他先是回家告之喜事,让家母放了心;接着去还倪二的债,外加一番千恩万谢;最后拿五十两去买树,正事办得兢兢业业。

相比贾芹“登时雇了大叫驴骑上”的得意忘形,贾环奉命抄《金刚咒》就小人得势般作践丫头,贾芸却办事低调而又行事认真,越发显得卓尔不凡。

虽然成了“爷”,手里有银子,还管着一班匠人,但贾芸从不指手画脚,气焰熏天地责罚下人,而是安静地坐在那山子石上,守着他们掘土做工,事事躬身于行。


果然宝玉的眼光不错,初见贾芸就认他做干儿子,如今他的不骄不躁,更让他在贾府众多子嗣中脱颖而出。

恰逢赵姨娘伙同马道婆做法祸害宝玉和凤姐,叔嫂俩被五鬼魇镇,不省人事,浑身火炭一般,口内无般不说。

婆娘、媳妇、丫鬟不敢上前守夜,而贾珍、薛蟠等男子的心思成天下在女人身上。

贾芸却觉得幸运再一次眷顾了自己:他被委以重任,带着小厮轮班看守。

结果不难想象:贾云的细心尽责,肯定得到琏二奶奶和宝二爷的赏识。

正是这种谦逊的品质和务实的行事,让贾芸凭着努力实干,给自己赢得了更大的平台,也成了大观园的核心骨干。

成功路上,历来谦逊务实者居多。

没有无缘无故的幸运,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幸运眷顾的背后,肯定是优良品行的支撑和担当。

偶遇小红,一个“手帕”传情、定情,许下终身。

贾芸不仅事业有了眉目,爱情也悄然而至。

那天,贾芸在门房外等宝玉,只听门前娇声嫩语地叫了一声“哥哥”,往外一瞧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丫头,生的细巧干净。

听说是本家爷们,丫头小红下死眼地盯了贾芸两眼,心想:这后生好生俊俏;又听说他正等宝玉,就麻利地说别等了,宝玉没睡午觉,晚上肯定不下来。


贾芸听这丫头说话简便俏丽,不由有些动心。

因是宝玉房里的,不便打听她的名字,只好一面走,一面回头,彼此心里都多了一份探究。

记的张爱玲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

后来贾芸来园里种树。有心的小红故意遗失手帕;聪明的贾芸自然也心领神会地去还手帕。一来二去,一个“手帕”传情、定情,许下终身。


虽然前八十回没有提贾芸后续,但脂砚斋却有批语:“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伏芸哥仗义探庵”。

由此可知,贾府败落后,贾芸成了挽救家族的中坚力量。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贾芸成了大观园里唯一一个不靠背景,靠个人能力改变人生的人,即使一切重头开始,他也不惧风雨。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能够承载多大的福气,关键在于他能够背负多大的屈辱。”

南先生的话有道理:人越在低处,越要懂得努力,努力了才能看到希望;越在低处,越要懂得坚持,坚持了抬头才能看到阳光。

就如芸草,不会因为刮风下雨停止生长,不会因为严寒酷暑不求进取。

唯有努力,才能茁壮成长,唯有坚持,才能散发芬芳。

平凡如我们,只要努力拼搏,艰难总会过去,只要不停向前,终能活出逆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