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fe与同济大学战略携手,共同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近日和而泰家居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STIP实验室(以下简称C-Life STIP实验室)与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驻极体与功能电介质课题组(以下简称同济大学驻极体与功能电介质课题组)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技术咨询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这并非双方第一次合作。今年九月,同济大学与C-Life共同研发的基于压电驻极体的传感器,以及配套的智能汽车座椅系统,在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不少专业人士的注意。

该智能汽车座椅系统利用压电驻极体技术,可迅速捕捉到人体由于心脏泵血、呼吸、肌肉运动而产生的微动信号,经滤波处理,分析出心率、呼吸等体征波形,再经过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算法处理,能实时分析司机的疲劳状况,通过声音或震动对司机进行提醒。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模式的普及,该系统还可在提醒无效后,联动车辆切换为自动驾驶,从而增强驾驶安全性,有效减少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C-Life STIP实验室(全称C-Life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实验室)多年来一直深耕传感器领域,尤其对各种新型传感器的应用,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同时,STIP实验室在传感器数据处理方面也拥有独特的分析能力,可根据信号特点进行针对性处理,结合机器学习,围绕人体生命健康相关应用,输出智能化解决方案。

同济大学驻极体与功能电介质课题组本课题组创建于1981年,由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Gerhard M. Sessler教授在波尔固体物理研究所建立初期倡议组建,于1990年正式定名为驻极体与功能电介质课题组。经过3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驻极体与功能电介质课题组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重要的从事驻极体相关功能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基地,在驻极体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也是国际上从事驻极体研究较有影响的课题组之一。

本次同济大学驻极体与功能电介质课题组与C-Life STIP实验室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同济大学和C-Life的人才资源、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的优势,促进C-Life的技术创新,还将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