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获全国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原创首发图文/刘向荣(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教师)

内容摘要:隆裕太后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世后获得全国下半旗致哀的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的最后一位皇太后,竟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世后获得全国下半旗致哀的人物。笔者认为晚清的隆裕太后实际上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第一”:她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世后获得全国下半旗致哀的历史人物。这位看似普通的皇太后因创造中国历史上的这“两个第一”而成为中国历史名人。

2020年春节前后,我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疫”中,包括医务工作者在内的三千多同胞不幸遇难。昨天是清明节,为深切悼念这次疫情战“疫”中不幸遇难的同胞,全国下半旗致哀。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国家为这次疫情遇难同胞下半旗致哀,这是国家最高礼仪的祭奠。"回到历史",由国家下半旗为逝者致哀不仅现在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已多次为一些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下半旗致哀过),其实,在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就已经有了。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究竟最早究竟为谁下半旗致哀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历史上著名的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世后获得国家下半旗致哀的历史人物,这位太后因创造中国历史上的这"两个第一"而成为中国历史不可忽视的名人。

一、隆裕太后因其亲姑妈慈禧太后做主成为晚清自慈禧太后之后“不二”的最有权力的一位皇太后。

继母系氏族社会之后,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之后,虽然中国历史进入了由阶级对立构成的王朝国家时期,但父系氏族社会的影响却潜移默化地延续了下来。那就是表现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尽管说也有许多杰出的女性参与从事政治活动,但一般地说,皇权专制社会皇家都有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后宫不允许国家朝政。

到了明朝之后的清朝,自然也不例外。清朝祖制明确规定,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影视作品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是有清一代,“后宫干政”的事情实在不少。姑且不说早期的孝庄皇太后辅助顺治和康熙两朝君主这种有益的“后宫干政”事情,就是晚清时期也还出现了严重的“后宫干政”事情。

慈禧太后

“后宫干政”后,皇家后宫女性自然有了很大的政治权力。晚清时期,通过“后宫干政”方式,中国最有权力的女性非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莫属。这俩人看似不相关联,但实际上她们是“一家人”。

慈禧太后因生了当时清朝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从兰贵人和嫔妃位子一下子爬上懿贵妃和西太后的位置;而隆裕太后则是慈禧太后亲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亲生女儿(隆裕太后原名叫叶赫那拉·静芬,因是慈禧太后亲弟弟的女儿,隆裕太后实际上要称慈禧太后为姑母),被慈禧太后以“父母之命”直接指许配给同治的堂兄弟光绪帝载湉做正宫皇后(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同治帝死后,由于没有子嗣继承皇位,慈禧太后为继续“垂帘听政”,便选择自己亲妹妹的儿子,也是老公咸丰帝的同父异母的亲弟弟醇亲王奕譞的亲儿子载湉做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光绪皇帝。因而慈禧太后实际上是将姑侄女隆裕嫁给了属于侄儿辈分的光绪帝载湉,这是古代所谓的“亲上加亲”)。

慈禧借助奕䜣力量于1861年发动“辛酉政变”后,实行"垂帘听政",操纵同治和光绪两朝皇帝,最后又安排溥仪做皇帝,掌握清廷实权近半个世纪;但自从她的儿子同治帝病死,她立年幼的载湉为光绪皇帝后,为继续监视控制光绪皇帝,光绪帝成年后她又将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了光绪皇帝(光绪帝和叶赫那拉·静芬,前者是慈禧太后亲妹妹的儿子,后者是慈禧太后亲弟弟的女儿)。慈禧太后虽然把自己亲侄女隆裕嫁给光绪帝做皇后,但光绪皇帝并不喜欢这位亲表姐叶赫那拉·静芬(光绪的亲妈与慈禧太后是亲姊妹,又与隆裕的亲爹是亲兄妹),光绪真正喜欢的人是珍妃(义和团打进北京时,慈禧太后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淹死于紫禁城一古井之中),因而叶赫那拉·静芬即隆裕太后并不显眼,在光绪朝时也没有什么实际权力。

隆裕太后

光绪的正宫皇后隆裕皇后何时真正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呢?答案是执政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临终之前安排亲侄女隆裕由皇后变为皇太后才正式开始的。具体说,1908年,继光绪帝死后,慈禧太后也知时日不多,于是她一面立光绪帝同父异母亲弟弟载沣的亲儿子溥仪为帝,一面加封溥仪的爸爸载沣为摄政王帮助辅政,但同时告诫摄政王载沣凡大事要听命于亲侄女隆裕太后的。

就这样,叶赫那拉·静芬光绪帝的这位隆裕正宫从皇后变为了皇太后,接过了其亲姑妈掌握的清廷实权,走上了清廷最高权力的中心,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位最有权力的皇太后。也就是说,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后,光绪帝的亲侄子溥仪做了皇帝(即宣统皇帝),隆裕以皇太后的身份与溥仪的爸爸载沣一起掌握了清廷最高实权的。

二、隆裕太后因代替年幼的宣统帝溥仪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将清朝法统和疆域版图和平移交给新生的中华民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去世后第一位享受国旗下半旗致哀的皇太后。


清朝的大龙旗

国旗虽然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但国旗却是近代西方主权国家出现后的产物,在古代中国基本没有国旗存在。直到晚清时期,清政府才开始使用黄龙旗作为国家的国旗,我国才正式出现并使用国旗。黄龙旗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的近代意义上的国旗。继黄龙旗之后,取代清朝的中华民国又相继使用了五色旗与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既然中国正式使用国旗的时间比较短暂,那么将国旗降半旗用作近日意义上的致哀礼节自然也是很晚的事情了。中国历史上去世后第一位享受国旗下半旗致哀的历史人物是谁呢?笔者认为非清朝的隆裕太后莫属。

清朝的隆裕太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去世后第一位享受国旗下半旗致哀的历史人物。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之后,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但当时北方清政府还存在以宣统帝溥仪为首的清政府(由于皇帝年幼,当时真正掌握实权的是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

中华民国孙中山和袁世凯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发展,此时清政府统治已经土崩瓦解,摇摇欲坠。为此,清朝隆裕太后召集御前朝会,讨论南北和谈,并说:“都是我的主意。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政府无奈之下,最终废除“皇族内阁”,不得已将实权交给掌握军权能够镇压革命党人的袁世凯手中,袁世凯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完全控制了清廷内外实权。

攫取清廷实权的袁世凯掌握权力后,玩起了两面派手法,一面调集自己掌握的北洋军队进攻武昌的革命党人,迫使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让步,保举他做未来的中华民国大总统;一面威逼利诱清政府,许诺各种优待好处,逼迫清帝退位。

清廷权衡利弊后,隆裕太后决定接受袁世凯的条件,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布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当时,清廷很多满洲贵族集团人物极力阻挠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逊位诏书》,但关键时刻,在光绪朝默默无闻此时主政的隆裕太后却“强硬”表示:“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

就这样,由于隆裕太后的坚持,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替年仅六岁的宣统帝溥仪最终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该诏书据说是由清末状元张謇草拟,但也有说诏书由前清学部次官张元奇拟稿,由徐世昌删订润色,袁世凯加上“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句话再润色后,最后才由袁世凯进呈给清政府的),宣统帝溥仪最终正式退位,统治中国268年(1644年至1912年)的清王朝正式结束了,中国也正式进入了共和时代即全国统一的中华民国时代。

《清帝逊位诏书》退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从《清帝逊位诏书》可以看出,该退位诏书有两个主题:一个是鉴于“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因而隆裕皇太后“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也就是以共和取代帝制,建立共和立宪国体;另一个主题是“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也就是建立共和政府,实现“五族共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退位后的隆裕太后生活(中坐着)


隆裕太后病逝后的祭堂


中华民国初期的国旗五色旗

鉴于隆裕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太后,这位皇太后又以“天下平安”为念,通过各方面努力,选择以和平方式,颁布了自我结束清王朝统治、赞成共和制度的《清帝逊位诏书》,在某种程度上达成辛亥革命之后的不流血的共和革命(套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术语,可谓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促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一次改朝换代的和平交班。因而当1913年清朝隆裕太后病逝后,当时掌权的袁世凯以中华民国的名义,称赞隆裕太后为“女中尧舜”,下令文武官员戴孝,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了盛大的国民追悼大会,并举国下降半旗为之进行三天的致哀。

上图合影照中居中而坐的是慈禧太后,靠右边站着且略微佝偻着背的是隆裕太后

如果说慈禧太后一生做的最大一件好事就是支持左宗棠1878年收复了被外国侵占多年的祖国神圣领土新疆的话,那么隆裕太后一生做的最大的一件好事就是1912年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将清朝法统和清朝疆域版图以相对比较和平的方式平稳移交给新生的中华民国。基于此,我们说,隆裕太后去世后享受中华民国下半旗致哀还是有资格的,隆裕太后也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去世后第一位享受国旗下半旗致哀的皇太后和历史人物。

我的结论

隆裕太后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世后获得全国下半旗致哀的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的最后一位皇太后,竟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世后获得全国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由此可见,笔者认为晚清的隆裕太后实际上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第一”:

她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世后获得全国下半旗致哀的历史人物。

这位看似普通的皇太后因创造中国历史上的这“两个第一”而成为中国历史名人。

参考资料:

1.《晚清最有权力的两位太后是“一家人”》,
https://www.toutiao.com/i6656267111658160654/

2.《晚清统治者之间相互关系及慈禧选择载湉和溥仪做皇帝之原因》,
https://www.toutiao.com/i6631889131356029443/

3.《同治病死后,慈禧为何选择载湉和溥仪做皇帝?》,


https://www.toutiao.com/i6647772745616605709/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