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假如学业,事业,爱情,婚姻,家庭,子女,健康是评价一个人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最重要的指标,那么失去这一切的人又该如何自处,如何在一个格格不入的世界去寻找他继续活着的价值?有这样一个少年给了我们答案。


01 有一种特殊的职业叫“活着”

人生就像一副纸牌,如果不足够幸运,就会抓到一手烂牌。而就算不幸抓到了,牌终究还是要打下去的。

有一个少年,一出生从没走过路,没上过学,没交过朋友。一出生被医生宣判最多活不过5岁,而他的母亲硬是从死神那里推迟了15年的寿命,他的名字叫程浩。


他的一生都在和命运做抗争,6岁以前,当同龄小伙伴都背起书包上学时,他跟父母奔波在各个城市的医院。童年本是每一个孩子最无忧无虑的时候,而他的记忆深处,童年是敏感,是孤独,是针管和疼痛。

处于一个这样的遭遇,于平常人而言活下去太难了,于他而言亦如此,他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一个身体都不健全的普通人。支撑他勇敢活下去的离不开母亲的爱。

程浩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无法改变的健康,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始终不抛弃,不放弃,爱他的母亲。

当身边的至亲劝他母亲放弃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时,她的母亲说:既然我把他生下来,我就要把他养大,老天夺走他多少,我就用爱来弥补他多少。足够担当,足够心疼,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去上学,程浩的妈妈给他请了家教学拼音,识字,他学得特别认真。我想也许他是极度渴望上学,也许他是想证明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也许是他维护自己小小心灵不受伤害的方式。

小时候他喜欢画画,因为画画可以画出他想象中的世界,他所缺失的都可以在画里呈现。

随着年龄渐长,身体的疼痛和行动不便带来内心的创伤会逐渐呈现,而他对命运的安排也开始坦然接受。并说过:命运蛮,休伦公道。不幸与幸运一样,都需要有人承担。

这是一种怎样的豁达?我想更多是无奈,也是认清有些事再怎么努力也更改不了的坦然吧。

既然如此,那就把“活着”当成毕生事业,并为此努力。


02 文字的世界里他完成了生命的救赎

几米说过:“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有的人长在脚上,有的人长在手上,有的人长在头上,有的人长在心上。翅膀在哪里,你的天赋就在哪里。”而程浩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翅膀,翱翔于文学的海洋,人生也因此变得更有意义。

9岁那年,程浩的妈妈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对别人这只是一台电脑,与他而言,是一生的挚友,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钥匙。

他用电脑学过英语,写过代码,建过网站,做过动画,炒过股票,当过游戏教练。而这些都是在他无数个迷茫的日子里寻求的自我救赎,真正救赎他的是读书和码字。

{圣经}里有句话:“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

。”正因为身体原因,程浩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读书。


他对这个世界足够好奇,读书的领域涉及各个方面,喜欢读传记,不是读谁谁有多成功,而是去寻找他们如何面对困境,走出困境,用来拯救自己的灵魂。

他在网上回答别人的问题,充实着自己。他一天至少有4个小时的阅读,最高记录一天读了二十万字。

如果他是个健全的少年,我想:他一定会创造一个传奇的人生。

读书丰富了他有限的生活,带给他很多困扰。就像北岛写过的那首诗一样: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在文字的世界里,程浩也收获了友情,渴望着爱情,憧憬着梦想。而这些距离他始终太过于遥远。

好在他能够平衡好这种落差并坦然接受。

书里跌宕起伏的故事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百般滋味,假如他不识字,生活会像一杯白开水一样无味,而走进文的世界,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03 渴望做个普通人

程浩说:生平有几件遗憾的事,第一,没有上过学,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朋友,谈恋爱。

第二,没有学习美术,无法给最喜欢的女孩画肖像。第三,不能学习吉他,无法给喜欢的女孩弹奏歌曲。可见在这个少年的内心有颗多么热血的心,而他这些奢望是我们每个健全人,想做就可以做的。

年少的他渴望合群,又害怕合群。同龄伙伴一起出去玩耍时,他的内心一定很想去,而又会告诉别人,他不喜欢出去玩,只喜欢在家看书。因为他不允许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看到同伴远去的背影时,他的内心一定在翻江倒海。好在后来他在文字的世界,网络的世界找到了友谊,填满了童年部分的缺憾。


他渴望爱情,曾今写到“他渴望遇到爱情,梦想把自己过往的生命,折成一架自由翱翔的纸飞机,载着童年所有的秘密,奋不顾身地飞向她。这样就能让他在见到他的那一刻,拥有彼此分离的全部时光。他感觉自己是个贪心的人,不仅盼望与她相遇相守,还渴望与她的记忆相知相容。”

多么美好的期待,而最终他把这些期待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岁的那一年。


生命有不同的厚度,有的人活着行尸走肉,有的人死了灵魂依旧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