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華古建——廣勝寺
述
在幾百年前就已響譽海內外的廣勝寺,坐落於山西省洪洞縣東北約十五公里遠的霍山腳下。寺院初建於東漢桓帝147年,寺院山環水繞,林木蔥蘢,迷人的自然風光與閃現著古韻光彩的寺院完美結合,使這座神奇的古寺閃爍著一種耀眼的光芒。一千年,在時間的長河中,是多麼的短暫又是多麼的漫長。廣勝寺,這座精美壯觀的文化古蹟,這座蘊藏著苦難與歡樂的史詩,其實就是我們先祖智慧與思想的物化總結。
廣勝寺從整體上可分為上寺,下寺和水神廟三部分。三者相互連接,卻又相互獨立,這種佈局,既充分體現了上寺的核心位置和有限地理空間,又符合了封建社會的尊卑思想。
甘醇清澈的霍泉,仍然在養育著洪洞縣的幾十萬人,站在霍泉身邊,看著這口不斷噴湧的,卻又滿懷深情的老泉,不覺中我們便會被她永不停息湧動的那種無悔的精神所打動。一朵朵美麗的白色水花,就象一首首古詩,一斷斷歷史,一句句經文一樣,是那麼的深奧,清靈,卻又在一個個忽閃即逝的短短瞬間,強烈地展示著生命的力量。
下寺——
在霍泉的北面就是廣勝寺的下寺。下寺山門巍然挺立,雄偉壯觀。又名天王殿。之所以有人這麼稱它,這主要是因為其內置塑了四大天王的塑像。山門雖幾經重修,但至今仍然完整地保持著元代建築的風格。整個建築雖然說不上精美,但它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和它帶有裝飾性的腰簷。卻能給遠來的香客遊人一種深深的震撼,穿過寬三間,進深三間的山門,就是下寺的前院。
下寺大院內幾乎什麼時候都有一些信徒的影子在晃動。在他們莊嚴的神情上,在他們儼然的目光中,彷彿時時刻刻都流溢著與佛祖交談的痕跡。又彷彿他們的思緒早已墜入幻夢中的天國。這些宏大的宮殿裡到底住的是誰呢?難道那個遙遠的世界真的就在我們的心目之中嗎?
千百年來,不管什麼朝代,也不管走進山門的是一群什麼樣的人,為什麼他們一到這裡,都會變得那麼的虔誠,又是那麼的安靜呢。難道這些宮殿所能容納的,僅僅是我們塵埃一樣的身體嗎。平靜中的霍山,永遠都在沉思中向我們講述它蒼翠衣衫上,廣勝寺千百年來所發生的故事。那些雕花的窗欞,那些指向天空的殿簷,那些柏樹,那些永遠都在重建的圍牆,都是它悲傷和快樂的記憶,都是它輝煌燦爛的遺證。
下寺大雄寶殿俗稱後大殿,其大膽運用減柱法的奇特構想,使這座古建築,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中國 古建築史的重要位置。看著殿內將近五百平方米的空間很難讓人相信,這竟然是千年之前所建造出來的,但是,這個建築強烈感染和衝擊我們的,還是那一尊尊透露著我們傳統文化精髓的塑像和東西兩山牆上元代畫師心血之作的壁畫。但遺憾的是,這些祖先遺留給我們的瑰寶,竟然被民國時期的古玩商賣給了外國,這種愚昧無知行為,實質上是對我們古國文明的一種踐踏。更是,我們民族的恥辱。
飛虹塔——
站在霍山最高處舉目向西眺望,一片建在山顛的雄偉建築,在蒼松翠柏的點綴下,顯得格外壯觀迷人。這就是廣勝寺上寺。
上寺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為清康熙二十年補建的建築,在山門兩稍間下這兩尊護法金剛雖然色彩早已剝落,但從他們的形態上我們仍然能夠想象得到初塑時的威嚴神情。
穿過一道垂花門便是塔院,塔院南北長,東西窄。由於其有限的地理位置,所以塔院整體上並不規則,而院子中央的這座建築物就是盡人皆知的飛虹塔。飛虹塔原名廣勝塔。但以為磚塔外部整體全部都用七彩琉璃仿木構建鑲嵌著,因而,它在太陽光線的照射下變會閃閃發光,宛如一道美麗的彩虹,所以,世人又稱它為飛虹塔。
用了整整十二年建起來的飛虹塔整整十三層,通高47.63米,在塔主體建成後九十年增建的圍廊工程歷經四年,加上主體塔的工程用時,實際上,聳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寶塔總共用了將近16年的時間,由於明代後期匠師們的精湛技藝,這座前後間隔將近一個世紀的建築物,無論從其造型還是琉璃色澤,都保持了高度一致。猶如出自同一匠師。
在中國的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外族的入侵是永遠刻在我們血肉上的傷痕,但是,不管那些入侵者拿的是鋼刀還是書本,也不管那些人面目猙獰還是面帶微笑,但最終被同化的其實只是他們自己。放眼看一看我們這個世界,試問還有哪個民族有這麼大的魅力,還有哪個民族擁有如此深奧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為自己感到自豪,更應該感到光榮。就象祖國身上的傷一樣,飛虹塔本身就是外族的書本,但是,它同樣,也沒有恪守住美麗的誘惑,就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飛虹塔,其實在它的靈魂深處,都洋溢著我們中國人不朽的智慧。
飛虹塔不僅從遠處看非常挺拔壯觀,如果您走進它,同樣會被它巧妙的構思獨特的設計所沉醉。
琉璃是一種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製而成的彩色釉料,將它釉在陶器表面,會使陶器變得更加耐磨美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琉璃的國家,在漢墓的出土物中,就已有了黃綠彩釉的身影。但當時使用的為數不多,直到明代,琉璃才進入了它的輝煌時期,而這時正逢重建廣勝寺,因而,這才有了今天飛虹塔的光彩美麗。
從斗拱的產生,到斗拱短時間被大量採用,這主要是因為它不單具有不可替代的實用功能,更在造型上給建築增添了無限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想象空間。當然,飛虹塔上的斗拱構件正是緊緊抓住了斗拱與建築的親密關係,在塔的層層出簷上精心構思,給這座以磚石為基礎的佛塔營造出一種輕盈靈巧的效果,讓每一個看到它的人,會感覺更加放鬆而不會產生歷史的沉重久遠和對飛虹塔本身物質的壓抑,這對建築形象塑造本身就是一個創舉,一個奇蹟。另外,在加上花蟲鳥禽和各種佛教人物的烘托,則進一步完善了飛虹塔的審美主體,使其雄偉挺拔精美絕倫。
塔剎,就是塔的頂子,即佛塔最崇高的部分。塔剎從建築學角度來講,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雨水下漏,和處理全塔藝術美感的點睛之作。飛虹塔的設計者們,則是巧妙的把經過改造後縮小了的翠堵坡置於塔頂,這在眾多佛塔裡邊本身就是一個傑作。
飛虹塔不僅外型美觀,裡邊景物也十分奇特。塔底大約18平方米,蓮花臺中央的那座銅鑄釋迦牟尼通高5.7米,寬2 6米,重約3000公斤。佛像頂部那個琉璃藻井,是飛虹塔構件中最為複雜的部分,最頂處名為九龍口,藻井細膩的構圖,和圖上生動形象的人物情節,實為廣勝寺琉璃製品的精華。從此完全可以看出,當時工匠們深厚的藝術素養和精湛的技術水平。
飛虹塔是整個廣勝寺的最高建築,同時也是廣勝寺文物古蹟的總體象徵。按照古塔的分類,有關專家已將其同河南登封崇嶽塔,山西應縣木塔及雲南大理三塔列為中國四大名塔,這足以說明飛虹塔的自身價值和其在我國眾塔中的位置。飛虹塔是美麗的,但在它美麗的身影之後,則是古代無數費盡心智的無名工匠們。
彌勒殿——
彌勒殿大斜梁翹挑平梁的設計,在古代建築中僅屬孤例。這種設計奇特大膽極富想象力,並且支點力點完全符合槓桿原理,此殿為我國的典型的歇山式建築。
在彌勒殿阿彌陀佛銅像兩側,宋代泥塑的觀世音菩薩和大誓至菩薩形象逼真,神態自然,目光中彷彿已經閃露出了一種生命的跡象和氣息。其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與太原晉祠水母娘娘殿中的宋代雕塑同屬一類風格,並且這兩尊泥塑人物已經成為了廣勝寺塑像的代表和靈魂。
在阿彌陀佛像背後佛龕上的彌勒佛憨態天成,笑容可拘,佛教說它是釋迦牟尼佛留在中國的一顆菩薩果,但更多的資料卻說明它是我國五代時的一位和尚。據說那時他身背乾糧袋,四處化緣宏揚佛法,人們不知他的名字,所以就叫他布袋和尚。但由於布袋和尚衣衫襤褸,常被人誤以為是乞丐,有些壞傢伙還罵他唾他,動手打他,然而儘管如此,他卻仍然總是面帶笑容,從無煩惱從不傷感,並且口中時常還唸唸有詞,若無其事,後來明代朱元璋聽說以後,非常激動,感激之餘還為他提筆書寫了一幅楹聯。
對聯為: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趙城金藏——
在彌勒殿內保存了800年之久的《趙城金藏》為廣勝寺鎮寺之寶,藏經是佛教經典的總稱,《趙城金藏》是世界上最早的多達7000餘卷的古典大藏經。由於這部經書是金代完成的木刻版本,所以才稱其“金藏”。又因其八百年來一直保存在曾經歸屬過趙城縣的廣勝寺,所以它又被稱為《趙城金藏》。
《趙城金藏》印刷清晰,字體蒼勁有力,每捲開頭都有精美的佛陀說法圖,其力法線條和宋版佛經相比較,具有豪放嚴整和生氣有力的特點。由此便可看出,《趙城金藏》不但是我國印刷史上的珍貴標本,而且,還是研究我國刻經史和版本史的珍貴資料。
當然,《趙城金藏》的巨大價值還在於它將會對中國以及世界的文化繼續產生深遠的影響。並且,它還能為各科學研究提供豐富的資料。《趙城金藏》不僅是中國的寶貴文化遺產,它更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上寺——
上寺大雄寶殿面寬五間,進深四間。大雄寶殿在一般寺院裡均有,因為這個佛殿供奉的是“釋加牟尼”。所以佛教裡稱其大雄,雄即“傳大之意”,廣勝寺上寺的大雄寶殿也是此意。但廣勝寺大雄寶殿的實際功能,則住要是為每年三月十八日廟會供活動場所。
後院西北這座宏偉壯觀的大殿因供奉著毗盧遮那佛,所以此殿又叫毗盧殿。毗盧殿重建於1309年,面寬五間,進深四間,又稱“四阿頂”。這是中國古代最高建築屋頂等級形式。這種建築形式,據說最先出現在帝王的皇宮,也就是說,臣民無權建造這樣的房子,但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只有神權敢於和皇權相比,廡殿式建築之所以在後來陸續出現在各地寺廟之中,這也真實地說明了佛教在中國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地位。
毗盧殿是廣勝寺佛像最多的一個殿,北上方的那三尊三身佛,即應身,法身,報身,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含義。
在三身佛像側前方的這四位助侍菩薩,便是佛教中的四大菩薩。即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四個菩薩,四菩薩分別代表中國的四大名山,即四大佛教勝地。
觀音殿在廣勝寺留下了許多名字。有送子觀音殿,白衣觀音殿,白衣娘娘殿,娘娘殿,送子娘娘殿,天堂殿等眾多名字,但其內容都圍繞著送子這一中心名稱的。根據民間傳說,這個殿歷來香火最勝,前來求子者應接不暇。許多求子者往往在燒香磕頭之後便會回頭偷看幾眼,趁殿內無人時,便會偷上一雙小鞋帶走,這樣,便能生下孩子了。當然,這只是古人缺乏生育知識和因社會壓力形成的一種心理滿足而已。
地藏殿供奉的是掌管地獄的地藏王菩薩像。據佛經上說,釋迦牟尼臨死前將地藏菩薩招來,囑託他在佛國的未來佛彌勒佛未降生之前,一定要擔當起教化六道眾生的重任,教化人們在活的時候多做好事。不然,死後到了地獄就要遭受各種刑罰,因此地藏菩薩有句名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立誓要將地獄度空,他手裡拿著一顆明珠,以示把黑暗的地獄照亮。
水神廟——
水神廟位於廣勝寺下寺西側,與牆垣相接,並且有腰門相通。雖然水神廟幾百年來都屬於廣勝寺管理,但水神廟與上下寺內容截然不同,上下寺屬於佛教,而水神廟則屬於風俗性祭祀廟宇。水神廟主要由山門,儀門,應明王殿構成。
水神廟內的壁畫,是我國古代廟宇中,唯一不以佛教為內容的壁畫孤例。這組囊括十三個方面內容的藝術珍品,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譽為廣勝寺三絕之一而名噪海內外。
這幅大行散樂忠都秀的元代壁畫,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戲劇壁畫。其整個舞臺佈置和方位位置,為研究我國元代以前的戲劇舞臺的發展和演變提供了探索性的資料,在1998年此壁畫已和《打球圖》一同列入了教科書。
無論是水神廟壁畫的豐富內容,還是其精美的藝術成就,水神廟的壁畫都是我國元代壁畫中的傑出作品。它同永樂宮元代壁畫一樣,是我國古代壁畫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廣勝寺的價值還不僅僅是這些,因為在它美麗的身影背後,千百年來它所形成的獨特的地域文化內容,以及由這種獨特的地域文化所對整個世界產生的影響,才是它最偉大,最寶貴的地方。
作者:香椿樹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