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在清明——洒在春雨里的回忆,是永远也忘不了的情

柳笛声声惹人醉,滴滴春雨总关情。

时令北方偏向晚,鸽嗡催老意中人。

每年的清明前后,细细绵绵的春雨总是不期而至,夹杂着些许还未完全散尽的寒意,让这座北方的城市增添了几分诗意,多了几分意境。 我喜欢这样的雨,喜欢让这样的雨淋湿自己脸庞的感觉,喜欢聆听这样的雨飘落在窗前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驻足在窗前,品一杯茗茶,心情如雾、如梦、如幻,不可抑制的情感,犹如细雨一般滴落在心里,让自己又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

看那窗外的垂柳,在细雨里随风摇曳,仿佛又听到了那柳笛声声。记得小时候,每逢春雨,河边的柳树发了新芽,柳枝经过雨水的滋润,树皮和树干正是“离骨”(柳枝的外皮和枝干还没有粘连在一起)的时候,或自己抑或约几个小伙伴,跑到小河边,折上一段柳枝,拧出一个柳笛,坐在树杈上或者坐在小河边,吹上一段没有音符的柳笛声,声音时而洪亮清脆时而低音沉闷,虽然没有现在各种各样乐器典雅精致,也演奏不出多么优美动听的乐曲,但那是儿时最好的乐器,也承载着那一代儿童最美好的回忆。

时至今日,驻足在城市的道路两旁或是在公园的垂柳之下,总是想折上一段柳枝,做上一支柳笛,吹上一段笛曲,重温一下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看那窗外的一群群白鸽,在湿漉漉的博物馆广场上悠闲地散步觅食,也不知道多年未曾回去的老屋还有没有鸽子,也许只是剩下了小时候自己亲手搭建的鸽子棚,或许还会有陪伴自己童年的鸽子留下的羽毛,这么多年不想也不会把它们清理干净,因为这些都是童年的印记。

那时候的空气和环境还很好,在细雨纷飞的早上,我都会给自己养的鸽子喂食(后边是爷爷一边心疼粮食一边心疼孙子欲言又止的样子,至今也经常在梦里梦到这样的场景),一群群的鸽子围在脚下,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待它们吃饱喝足,我总会把它们赶到天上,自己爬上湿漉漉的墙头,看着他们成群结队的,围着自家院子,一圈一圈地在天空盘旋,翅膀下的嗡子(在鸽子身体下方绑着的一种哨子)发出长长的嗡鸣声,自己童年的畅想和愿景也随之被带到了天上……

那时候真的没有想到时光会过得这样快,眨眼之间已经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如今,住在城里,看着逐渐长大的孩子,自己也已经为人夫为人父,父母也到了当年爷爷的岁数了,白发在鬓角悄悄地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真的不是我们不想驻足,是时光不让我们驻足,一个劲地推着我们往前走。

现在的孩子们抑或是当年城里的孩子们,很少能体会到当年的那种场景,虽然物质生活不富裕,但是精神生活很丰富,如果当时有相机,我真想随手多拍一些照片留下来,记录那时的事、那时的人。而如今只能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等到自己老去或者等孩子大点能听懂事情的时候,拿出来给孩子们讲一讲,因为千里之外故乡的老屋有着几代人的记忆,有着我们的根、我们的魂。

回望当年,总是让人惆怅。春雨下的回忆,正在随着雨声风声渐渐逝去,了却无痕……岁月啊,你慢点、请你再慢点,让我们好好地再回忆回忆那逝去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