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設計論壇精彩劇透搶先看

封面

歷史與傳統,發展與未來,城市與生活,科學與藝術。以北京為創意原點,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將推出全新視覺形象,將以上元素融入其中。

作為疫後北京首個設計類盛事,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將於9月22日至10月7日舉行。

Z Media瞭解到,本次設計周以“民生之維”為主題,關注設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能夠發揮的作用,引導創意設計與城市建設、文化發展、科技創新、精準扶貧、生活美學深度融合;引導設計師更加細緻入微地將自我創新創意與人民對於美好生活多層次、廣領域、全維度的需要相結合;引導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精細化、品牌化發展。

此外,北京國際設計周也積極探索新的參與方式,推出新時期新模式。通過線上化、戶外化、分散化、場景化手段,聯動線上線下活動,打破空間界限,真正將設計與藝術融入生活場景,呈現出更加豐富的活動內容與形式,助力北京國際設計周的可持續發展。

9月23日,2020北京設計論壇將在國家大劇院重磅呈現。下面,精彩劇透搶先get!

// 主題論壇

民生之維:為真實而設計

2020北京設計論壇以“民生之維”為基礎,更進一步迴歸到設計如何面向民生的本質問題,提出“為真實而設計”的論壇主題。

維克多.帕帕奈克在1970年就提出“為真實的世界設計”,倡導設計師為解決突發社會問題和社會生態環境而設計,為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設計,為高空工作等特種作業人群的安全而設計,為更加易於操作的實驗室設備做設計,為更多人的健康而設計,為地球資源可持續而設計……在商業設計的另一面,有超過2000個需要設計師優先予以考慮和付諸行動的領域。

維克多.帕帕奈克

2020北京設計論壇選擇其中五個領域進行深入探討,設立“為社會生態環境而設計,為地區振興而設計,為公眾生活而設計,為持續生態而設計,為傳統延續而設計”五個核心議題,每個議題將邀請2-3位代表性演講嘉賓,通過他們代表性的設計、研究和行動,呼籲設計者和創新者行動起來,“為真實而設計”。

通過一個論壇主題,五個議題構成完整的有機體系,它不只是2020北京設計論壇的內容框架,也是對所有參與這個偉大時代實踐與研究的全部行動者的一個倡議。


// 論壇議程9月23日上午

議題1 為社會生態環境而設計

發言嘉賓

柳冠中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博導

宋協偉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議題2 為地區振興而設計

發言嘉賓

季鐵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

夏華 依文集團董事長 依文 • 中國手工坊創始人

視頻演講Yusaku Imamura今村有策 東京設計周主席

Min Kyung Sik 閔敬植 建築師、北京履露齋總經理、m_inks Design &(株)閔敬植建築事務所代表

9月23日下午議題3 為公共生活而設計
發言嘉賓

童慧明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靳鑫 中國文化IP及創新設計展聯合策展人

議題4 為持續生態而設計

發言嘉賓趙超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婁永琪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議題5 為傳統延續而設計

發言嘉賓

宋慰祖 北京設計學會創始人、北京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 陳彥 小象智合董事長CEO

視頻演講Ashley Hall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科研部主任

特別對話:從田間到菜場-WET“潮”而不失的食物鏈

主持人:孫群 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

對話嘉賓:張蘭英 國際慢食協會大中華區分會榮譽秘書長

歐陽惠雨 中國綠髮會良食基金孵化器協調人及食物政策官員

常海

黔東南州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貴州省旅遊演藝聯盟主席

學術召集人


陳冬亮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

1995年創立中國第一個政府工業設計促進機構,長期致力於設計實踐、產業推動和國際交流。先後創建北京DRC基地、中國設計紅星獎和北京國際設計周。成功組織申報北京“設計之都”和全球首個“創意與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組織落戶北京。

論壇主持人

海軍

博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設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

演講嘉賓簡介

柳冠中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博導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榮譽副會長、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所長;中國光華龍騰獎委員會主席等。出版《工業設計學概論》《設計方法論》《象外集》《中國工業設計斷想》《事理學方法論》等多部代表性著作。曾獲國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歸國留學突出貢獻獎章,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功勳人物金質獎章,中國工業設計十佳教育獎和推廣獎,綠色設計國際貢獻獎,光華設計基金會頒發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設計四十人特別獎”等。

童慧明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


“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評審委員會主席,2017-2020日本G-Mark獎國際評審委員。近40年持續從事工業設計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年提出設計驅動型品牌(BDD)理念,2018年初發起創立BDDWATCH(設計驅動型品牌觀察)研究平臺,全力推動設計驅動式創業公司的發展。

宋協偉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AGI)成員、中國美術館特聘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留學基金委藝術類評審委員、文化部職稱評審專家。致力於知識持續更新的藝術實踐者和設計推動者,關注設計新學科、啟迪學術新思想的創新教育者,始終以全球化的思維視角、國家的頂層戰略和社會化問題的系統研究推進著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婁永琪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 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世界設計組織(WDO)執委。致力於社會創新和可持續設計實踐、教育、研究,積極探索設計在新時代的新使命、新角色、新方法和新工具,並將“設計驅動式創新”應用到城鄉交互、產業轉型、創新教育、社區營造、政策研究等多個領域。先後獲得芬蘭總統一等騎士勳章、光華龍騰獎建國70週年中國設計70人金質獎章。

季鐵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

第八屆設計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MFA美術與藝術設計專業分委會委員、教育部非遺文創聯盟秘書長、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南省芙蓉學者、嶽麓學者;2035科技部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專家,工信部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聯盟發起人;兼任湖南省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嶽麓書院首席文創專家、湖南省懷化市科技顧問等工作。


趙超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

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iCO-D國際設計聯合會副主席,專注於跨學科和跨文化的設計研究與創新實踐,主張通過設計創新整合文化、技術、美學、商業等要素,實現設計的社會屬性、人性化體驗和可持續發展。主要從事健康醫療產品與服務設計創新、用戶體驗研究、人本設計創新方法研究、社會創新理論研究等領域的設計研究與實踐。獲得中國政府國家優秀海外留學生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澳大利亞政府“澳中校友傑出成就獎”、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等獎項的表彰。

夏華 依文集團董事長 依文 • 中國手工坊創始人

夏華現任依文集團董事長、依文 • 中國手工坊創始人、中英企業家聯合會主席、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北京巧娘協會會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她相繼被評為《福布斯》“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中國經濟女性年度人物”、“中國商界風雲人物”。她始終如一地用匠心打造民族文化,全心傾注於中國時尚態度的全球引領,不斷把中國民族品牌和傳統手工藝呈現在國際舞臺,她讓上萬名深山繡娘用自己的手藝脫貧致富。


靳鑫 中國文化IP及創新設計展聯合策展人

靳鑫是中國文化IP及創新設計展聯合策展人、中國版權協會常務理事、視覺中國社區創始人、小雞磕技合夥人。2000年創辦中國最大的設計創意社區——視覺中國,第一次讓中國創意設計與商業結合,平臺匯聚中國各個創意行業800萬用戶,2013年視覺中國集團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個文化創意上市集團公司。2016年聯合創立北京小雞磕技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為中國藝術原創作品的消費品化進行嘗試,經過3年的成果沉澱,形成了藝術家合作平臺、產品設計研發體系、生產供應鏈體系、自有品牌銷售平臺價值閉環,協同中國藝術創意在全民消費升級的社會需求下,為藝術創意的多元化的發展開創了成功的商業體系。

宋慰祖北京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盟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北京設計學會創始人。

陳彥 小象智合董事長CEO

具有設計、包裝印刷、文化產業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曾任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文化發展出版社社長、漢儀字庫董事長、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北京科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獲得過中國出版政府獎“人物獎”和中國出版領軍人才的殊榮;被中宣部評選為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5年6月開始創辦大家智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小象智合”致力於通過設計與科技的結合,為消費者和品牌商提供從設計到包裝的一站式智能服務平臺,提升中國產品品牌影響力,帶動印刷包裝產業升級。


Ashley Hall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科研部主任

阿什利·霍爾(Ashley Hall)教授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科研部主任、創新設計工程系主任、健康設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他在世界諸多國家講學,講授全球化設計、設計思維、創新思維和實驗創新,漸進性創新和顛覆性創新等課程。他發表過30多篇關於創新教育的論文,並在許多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他擅長實驗設計、跨學科設計等,尤其是在創新方法與設計、文化轉移與設計教學等領域有著獨特建樹。作為一名優秀的創新教育者與研究者,他深諳手工製作的核心,將25年來的設計心得體會傳遞給高等學府的學生。

今村有策 東京設計周 主席 亞洲藝術品金融商學院學術顧問 全球藝術金融家東京模塊課程主任

今村有策(Yusaku Imamura)曾任聯合國大學(東京)文化顧問。同時今村先生是一位專業建築師,並具有豐富的文化產業和從政經驗。他的主要工作領域是創意產業、城市規劃及教育。他還是東京都政府知事特別事務參贊及國際知名藝術項目 RES Artis 的董事會成員。今村曾代表東京出席“2012倫敦世界城市文化峰會”、“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論壇”及“世界城市文化報告上海會議”。

閔敬植 美國建築師協會、韓國建築師協會、 韓國室內建築師協會、 韓國國家博物館學會會員

北京履露齋總經理、建築師、M_inks design&(株)閔敬植建築事務所代表,美國建築師協會(AIA)、韓國建築師協會、韓國室內建築師協會(KOSID)、韓國國家博物館學會會員。1978年起師從金壽根開始建築生涯,曾任金壽根事務所紐約辦事處負責人,1986年因金壽根的離世離開事務所,之後在Skidmore, Owings & Merrill紐約事務所當首席設計師。目前在首爾運營閔敬植建築事務所,並與建築師承孝相一起任北京履露齋事務所共同代表。持有美國紐約州建築師資格證,曾在京畿大學建築學院、首爾大學園林學院、亞洲大學建築系、漢陽大學建築系及中央大學建築研究生院的設計工作室執教過。

除了2020北京設計論壇將會為我們帶來精彩絕倫的觀點,引發思考之外,此次還將特別呈現的幾場藝術展覽,也會為大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

// 展覽一愛與力量—貝多芬生平與藝術展Love and Power: Beethoven's Life and Art

展覽時間:2020年9月5日至11月1日

展覽地點: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二層北側及音樂廳一層音樂叢林

主辦單位:國家大劇院

展覽簡介:貝多芬 ,歐洲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生活在歐洲社會大變革的時期。他的作品體現著時代的精神,展現著崇高的個人理想。他從古典主義的理性中來,又將人們引向浪漫詩意和現代音樂。

從早期對維也納古典主義傳統的繼承和擴展,到耳疾惡化後迴避社交、離群索居,他的創作最終走向更為獨特的晚期風格 。他的音樂變得深刻和內省,更加強調個人的精神訴求。貝多芬所處的時代和個人的不幸,驅動他的創作天賦成就了一部部嚴肅、真摯的音樂傑作。它們成為作曲家一生心路歷程的迴響,激勵後人勇於超越,砥礪前行。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世界,人們攜手抗疫,共同應對風險與挑戰。今年恰逢貝多芬誕辰250週年,國家大劇院於9月5日至11月1日,在音樂廳二層北側及音樂廳一層音樂叢林,推出“ 認識中外音樂家系列”展覽:“愛與力量——貝多芬生平與藝術展”,向觀眾 展現貝多芬的藝術成就和非凡人生,以貝多芬的精神增進我們團結抗疫的信心。本次展覽將通過實物、場景復原、 圖文、多媒體等多種藝術形式,向觀眾展現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一生,以及作品中蘊含的百折不撓、樂觀向上的精神力量,普及相關藝術知識。願廣大藝術愛好者以此走近音樂大師的世界,讓音樂激勵和撫慰我們的心靈,感受貝多芬帶給我們的愛與力量。

// 展覽二“中華文脈 寫意之美-吳為山中華歷史文化名人雕塑作品展”

Sculpting the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Wu Weishan's Sculptures of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igures

展覽時間:2020年9月27日至11月8日

展覽地點:國家大劇院東展覽廳及公共空間

主辦單位:國家大劇院

展覽簡介: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藝術家吳為山創作了包括老子、孔子、李白、杜甫、湯顯祖、齊白石、聶耳等在內的中華歷史文化名人雕像近500件,成為我國該題材創作成果最多的雕塑家。他的“寫意雕塑”旨在表現對人物精神之感悟,凸顯被塑者的個性特徵、人格力量及其所處的文化背景與時代精神,不僅展示出中華民族的文化脊樑,也將中國人的信仰與審美價值觀傳遞給全世界。本次展覽將為廣大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藝術盛宴,觀眾除了可在展廳欣賞作品外,還能在大劇院的公共空間“遇見”李白、阿炳、弘一法師,“聆聽”達·芬奇與齊白石、杜甫與舍甫琴科的隔空對話。


更多線下精彩,

9月23日,

國家大劇院,

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