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说大学最后两年考公务员,以后就不用愁了,这样说对吗?


也对,但也不对!

“大学最后两年拼一下,最好考个公务员”

如果不是特别热门的岗位,或者三不限专业,大二开始系统学习公务员考试内容,并认真刷题总结,考公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虽然公考的竞争比很吓人,但打酱油的居多,真正花3个月以上时间备考的不多,更别说提前2年开始学习。

我大学同学,从大二开始立志考公,期间寒暑假报名各种培训班学习,加上初高中一路奥数报送上重点学校,所以行测成绩非常之牛,数量关系基本1分钟以内一道题。而且准备时间够长,把当时能刷的真题都刷了,考前给我说,累计刷了200-300套国省考真题,以及某公的模拟套题。最后也顺利上岸某一线城市上百比一的热门岗位。

所以大二开始系统学,想考上概率是很大的,特别是常识、数量关系这种难以速成的板块,有这么长时间,可以针对性突破。我同学当年还买了很多小学奥数题狂刷,因为数量关系题目脱胎于奥数题。

但绝对不能因为备考时间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一两天,玩半个月,这样学两年也没什么效果,甚至不如考前认真学三个月。

这样剩下70年你就不用愁了

你父母作为过来人,应该知道二十多年前,我国进行过多次机构改革,不用说基层公务员,就连中央机关也因此分流百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共进行过六次机构改革,前五次分别是在1982、1988、1993、1998和2003年。1998年的机构改革被认为是力度最大的一次,除国务院机构改革外,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都陆续进行了改革,截至2002年6月,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名——比1985年那次震动世界的百万裁军还多。

链接:历次国务院部委撤并后 公务员去哪里了?

考上公务员不见得就端起了铁饭碗,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况且“不用愁”,也只不过是保证一个死工资,生活上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例如2014年国考地市级申论材料,就描述了基层公务员小邹

到了发薪日,小邹的薪水也仍然是那个很少变化的数字。

面对心理医生的时候,小邹把自己这种情况总结为和体制节奏有些不搭调,他梦想能有所改变。

小邹对自己的收入也是不满的。以小邹的收入,如果仅仅是正常生活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买房的情况下。

小邹对买车抱持着一种幻想,但他心里非常清楚,以他目前的收入和储蓄,能偿还每个月1800元的购房贷款已经很不容易了,买车基本上是一个短期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已经还了两年贷款的小邹随口就能够报出自己资金的大致去向:2800多元的月收入在还完1800多元的贷款之后,1000元的生活费用几乎让他每月都捉襟见肘。“如果赶上亲戚朋友结婚、生小孩需要随礼,我可能还要向父母借钱。”

要不要考公务员,你还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