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问世19年,她的得意门生顶起中国计算机领域的半壁江山

19年前的今天,2001年10月13日,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芯片“龙芯”问世,中国人结束了只能用国外CPU造计算机的历史。

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芯片“龙芯”(来源:中关村在线)

“龙芯”在坊间又名“夏芯片”。这里的“夏”就是夏培肃。

她是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和教育家,更是中国第一台国产电子数字通用计算机——107型计算机的设计者和制造者。

夏培肃

她不是“龙芯”的制造者,却是龙芯研发团队的核心人物——李国杰、胡伟武、唐志敏、黄令仪等人的恩师、引路人,对他们的事业规划高屋建瓴,对他们的人生有着榜样的力量。

2011年,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首届就颁给夏培肃终身成就奖,肯定了她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贡献。为了纪念她从事计算机事业50周年,首款龙芯处理器芯片被命名为“夏50”。

夏培肃出身于书香世家,1950年攻读完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后,1951年又成为该校博士后。后来归国入职清华大学,年仅29岁的夏培肃被华罗庚选中研制电子计算机。正是这个转折,使她走上了中国计算机的创新之路。

在中国计算机领域,夏培肃创造过历史,但她深知,与制造国内首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同样紧迫的是培养大批的计算机人才,这样我国的计算机产业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

1956年3月,夏培肃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原理讲习班,讲授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同年4月,计算技术被列为中国科学的重点发展学科,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计算技术的建立”规划。规划小组由华罗庚领导,夏培肃是规划起草人之一。

夏培肃指导学生做实验

同年,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成立,夏培肃参与了筹建工作,并创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即便工作、研究繁忙,分身乏术,她也没耽误讲习班的课程。

教授什么内容,夏培肃有自己的想法。她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重新编写了《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形成我国在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第一套系统完整、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原创性教材。

课程不仅吸引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计算机小组和数学研究所的计算数学小组人员,还让北大、清华的一些“跨专业”教师慕名前来。夏培肃在晚年的采访中回忆,“训练班办了四届,差不多培养了七八百人,学计算机的可能还多一点”。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我国计算机研究的领军人物。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电子计算机,夏培肃还着手编写计算机原理讲义。当时,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术语和名词都是英文的,她在编写计算机原理讲义时,反复推敲,将英文专业术语意译为中文,并沿用至今。

夏培肃与她的研究生合影

“夏老师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她的言传身教,将伴随我的一生。”正如学生唐志敏所说,夏培肃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举动,也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辞,但是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却如春雨润物一般,虽然细无声,但是却沁人心脾。她为中国教育事业留下一个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