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扶风县城新区印象

扶风县城新区印象

文/刘三省

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农村的深刻变化,势必会涉及到反映一个地方县城的发展变化。

一个地方的县委、县政府,通常是这个地方农村经济的首脑机关和神经中枢。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通常与县城的发展变化、精神面貌密切相关。

毋容置疑,扶风县城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标杆和缩影,成为扶风县农村经济发展最为靚眼的一角。

犹如浩瀚星空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最耀眼的新星。

我的家乡陕西省扶风县,过去一直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落后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让县级财政收入和县城发展,长期处在一个捉襟见肘、停滞不前的困境。

扶风县城过去长期被困在一个山坳坳里,就是财政实力雄厚,也难有大的发展空间。

本世纪初,扶风县有一位叫做曹毓刚的县委书记,他独具慧眼,认为扶风县农村经济落后,与人们长期形成的“山坳坳”意识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山坳坳”意识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曹毓刚书记提出,扶风经济要发展,必须打破“山坳坳”的思想瓶颈,只有从思想上登高望远,扶风县的农村经济才有希望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随之,一个把县城由“山坳坳”里搬迁到东北边土塬上的方案,开始付诸实施。

一份新华社记者撰写的内参,直接呈送给了中央领导。曹毓刚书记由此被免去扶风县委书记职务,黯然离开。

两年后,在法门寺重建过程中,法门寺地宫中的“佛指舍利”和两千多件国宝重器的横空出世,让法门寺乃至扶风县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迅速窜升。

2014年,第二届世界佛教徒大会在法门寺隆重开幕,大大提高了法门寺在世界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法门寺迅速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景区之一。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扶风县城新区建设,必须顺应扶风县旅游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将一个全新的扶风形象展现在国内外游客面前。

扶风县城新区建设,由此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期、发展期。

扶风县城新区的房地产发展更是如火如荼,短短几年时间,县城新区的城市建设初具规模,由此带动了工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扶风县城新区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网点星罗棋布,突飞猛进,迅速崛起。

回过头看,曹毓刚书记当年的大胆举动,契合了几年后扶风县旅游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和随后在全国兴起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浪潮。

扶风县的老百姓,至今仍然怀念曹毓刚书记。

他用自己的被免职,换取了扶风县城新区的新生。

这次回家乡采风,去扶风县城进行实地考察,就成为重点内容之一。

到达县城新区的第二天上午,我没有安排任何采访,打算利用半天时间,好好的逛一逛扶风县城新区。

天高气爽,风轻云淡,阳光明媚。

早饭以后,我坐上电动轮椅,妹夫陈省明骑了一辆自行车,我们一起先是去了七星河湿地公园的七星小镇看看。

从七星小镇出来,我们沿着南二路一直往东走,来到了南大街。然后,顺着南大街一直向北走,远远的就能看到一座高高耸立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鼎”模型。

陈省明告诉我:这座“大鼎”所在的位置,就是扶风县城新区的中心位置。

远望着这座青铜器“大鼎”模型,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这既是一尊西周时期难得一见的青铜器模型,更是扶风县新区具有标志性的地标物。

历史上,扶风县就素有 “青铜器之乡”“周礼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

离开十字路口,我们沿着东大街一直往东走,很快来到了扶风县城新区的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地形开阔,十分宽敞,东南西三面高楼林立,东面一座设计新颖的高楼上,“新都汇中央商城”几个大字清晰可见。南面前后两座高楼上, “祥云商厦”和“法门寺纸业集团”的广告牌异常醒目。

西面是青铜器“大鼎”模型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北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陈省明给我说:这里是过去给县委、县政府预留出来盖办公楼的地方。

现在看,在这里盖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已经不合时宜。位置显赫,众目睽睽。而且一旦在这里盖楼,会使中心广场显得有点拥挤,

已经是上午十点半左右,县城新区中心广场周围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练习武术的退休老人们,依然兴致勃勃。

从七星小镇一路走来,陈省明已经有了几分疲惫,我的患腿由于坐轮椅时间过长,腿部血液循环不好,也隐隐约约出现一些不舒。

陈省明找了一个有树荫的地方坐下来,准备歇歇脚。

我把电动轮椅停在广场一侧,一边走下轮椅开始走路锻炼,一边欣赏着中心广场周边优美的人文自然环境。

家乡发展多快啊!谁能想到,扶风县城新区能有这样一个视野开阔、宽敞漂亮的中心广场。

半个小时以后,我和陈省明一起从中心广场继续往东走,来到西府古镇,欣赏这里古香古色、鳞次栉比的关中建筑。然后,我们顺着东大街往西走,途经中心广场,走过了西大街,最后回到我暂时居住的“盛世名门”小区。

再加上后几天的连续采访,我几乎走遍了扶风县城新区的主要大街小巷。

对扶风县城新区印象如何呢?又该如何评价呢?

若论印象,如果用“非常漂亮”四个字来概括,恰如其分。

是啊,一个十几年前刚刚从“山坳坳”里搬出来的县城新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规划得如此完美,建设得如此漂亮,难得一见,很不容易。

这里面有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努力,有全县普通老百姓的共同付出与默默奉献。

县城新区建设,是扶风县人民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象征。

若论评价,用六句话来概括,恰如其分:

---街道宽敞。这是扶风县城新区的最大特点。出发点是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县城,城建规划部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设计,建成后的县城街道宽敞,街道与街道之间疏密有度,规范大气,眼光超前,给人一种高雅舒适的感觉。

有时候,我在大街上走着走着,我甚至有点犯疑惑,这到底是在西安古城,还是在扶风县城?!

---绿树成荫。扶风县城新区从本世纪初开始规划建设,短短十几年时间,街道两旁的绿化、美好树木已经形成规模,笔直的街道两旁,形成了两条长长的、高大浓密的林荫道。

我坐上电动轮椅,行走在宽敞的街道两旁长长的林荫道上,清风送爽,体感舒适,心情舒畅。值得肯定的是,县城绿化部门选择的树种非常好,树杆粗大,树冠浓密,树叶翠绿,遮荫效果非同一般。特别是一种叫做“七叶树”还是“九叶树”的树种,干净,碧绿,绿化美化的效果非同一般,让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

---高楼林立。这是扶风县城新区建设的又一个显著特点。除去政府的办公机构、大型商业和文化设施,县城新区大大小小的社区星罗棋布,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遥相呼应。特别是临街面的高楼大厦,设计新颖,高度适当,渗透着许多时尚高雅的现代建筑元素,让人美不胜收,目不暇接。

据说,目前扶风县城新区目前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超过了与之毗邻的工业大县岐山县。

支撑扶风县城新区房地产蓬勃发展的,有三大人群:

正常购房人群。如今农村经济搞活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从县城到农村,许多人有了改善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的需求和实力。就是农村在家种地的农民,通过果树种植和外出打工,到县城新区买房的人也越来越多。

订婚结婚人群。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农村嫁姑娘、娶媳妇,女方提出的必须条件,就是男方婚前必须在县城新区买一套商品房。耳濡目染,互相攀比,打算订婚结婚的年轻人,已经成为拉动县城新区房地产经济最强劲的力量。

学区购房人群。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认识到了上学读书的重要性,绝大多数人的人开始崇尚“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一方面,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去教学资源相对优越的县城上学读书,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主动到县城新区买房子、租房子。另一方面,县城学校也在千方百计地扩大招生范围。

目的很明确,“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必须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让孩子从小接受最好教育,不再输在起跑线上。

三股浩浩荡荡的购房力量,拉动了县城新区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商业活跃。这是我在扶风县城新区考察以后一个最直观的感受。随着扶风县城新区房地产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让临街面的商业门面房出租、交易十分活跃,大街小巷里,到处是商店、餐馆。

我曾在“盛世名门”和“祥云华府”两个小区分别住了两个晚上,小区附近,店铺、餐馆林立,各种各样的关中风味小吃都能吃到。其便利程度,在我的感觉里,已经超过了首都北京。

在县城采风期间,疫情尚未彻底解除,戴着口罩从商店、餐馆进进出出的人群更是络绎不绝。

我上网查了查,2019年,扶风县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51.66亿元,占比达到了35.1%,远远地超过了第一产业21.7亿元增加值和14.7%的占比,呈现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高于一、二产业发展速度的可喜局面。

---整洁卫生。扶风县城新区结合土地征用、拆迁,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县城新区,从事城市环卫事业。这些勤劳朴实的农民,用种植粮食、种植水果那样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劳动态度,维护了县城新区的环境卫生,让整个县城新区的大街小巷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2019年以来,扶风县城新区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

一个又一个全国性的荣誉称号,是对扶风县城新区建设、维护的最大肯定和褒奖。

---特色鲜明。历史上,扶风县的县名以“扶助京师,以助风化”而得名,素有 “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和“佛骨圣地”之美誉。扶风县城新区的整个建筑风格,无被渗透着以上三方面的元素。

在县城新区东大街的入口处,耸立着一座高高大大的仿古牌坊。牌坊的四根红色大柱的前面是四座虎视眈眈、威风凛凛的大石狮,两层三座牌楼顶部,镶阙着金灿灿、亮闪闪的黄色琉璃瓦,牌坊最中间的牌楼上,是蓝底、黄字、用隶书体书写的“扶风”两个大字。周围的雕梁画栋以蓝黄红三种颜色为主调,古香古色,美轮美奂,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牌坊的北面,是青砖青瓦,一色到底的西府古镇。这是一处古香古色,漂亮大气,具有浓郁关中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如果你能静下心,围绕西府古镇转一圈,对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建筑风格,一定会有较为深刻的领悟。

从扶风县城新区的大牌坊一直往西走,是一座耸立在县城中心十字路口的青铜器“大鼎”模型,是西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看到“大鼎”,马上就会让人联想到,扶风县就是闻名世界的“青铜器之乡”。

这个“青铜器之乡”的核心遗址,就在我的家乡法门镇庄白村。

在扶风县城新区的西北角,是一条从县城通往“佛骨圣地”法门寺的“佛光大道”。大道两侧,有两排整整齐齐的金黄色灯杆,灯杆顶部是莲花状的灯座,灯座上悬挂着三个圆桶型灯罩。特别是路灯上的金黄色,无不渗透着一种浓浓的佛家文化气氛。

扶风县城新区真是太美了!

美就美在它是一座洋溢着着时尚新潮元素的现代化城市,美就美在它处处渗透着周礼、青铜器和佛教文化的特色。

为你点赞,扶风县城新区!

作者简介

刘三省,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人,高级经济师,中央企业退休高管。人生阅历丰富,当过兵,做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担任过中央企业高管。曾担任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企业管理局副局长、总后勤部经济贸易局局长、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群工部副部长、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专职监事兼第25办事处主任。退休前为中央企业--新兴际华集团总经理、际华轻工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爱好写作,笔耕不辍。著有报告文学集《一个女兵的梦》、长篇纪实文学《从职业军人到央企老总》《超越平庸》、散文集《岁月心语》《悠悠故乡情》《走进绿水青山》和企业经营管理著作《军队企业改革管理纵横》《国有重点大型企业与监事会工作》《市场、创新、发展、管理—企业做强做优的宝典利剑》《管理成就企业》等。

来源:扶风百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