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6周年,但面对这名字,我眼中满含泪水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粘贴和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声巨响响彻在祖国遥远的沙漠里,万米高的蘑菇云腾空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世界,震碎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5个自行研制出原子弹的国家,从此不用再惧怕"核讹诈"这个纸老虎。因此这枚原子弹也被亲切的称为“争气弹”。

去年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就充分展示了当年研发原子弹的艰辛和苦难。张译饰演的原子弹研究人员高远悄无声息告别家人、朋友、恋人,隐瞒身份去了遥远的地方从事科研工作。

而今年10月16日,是中国首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6周年。但是面对这些名字,我的眼中满含泪水。这些名字汇成一个词,那就是“两弹元勋。”

两弹元勋,是指为祖国的核弹、导弹的研究事业和国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群体。

邓稼先:“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1924.6.25-1986.7.29)安徽省怀宁县人。

现在很多孩子可能都不知道谁是邓稼先,但是他有个世界知名的老同学,那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

1958年秋,34岁的邓稼先突然被上面谈话,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你是否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这位在26岁就获得美国名校博士学位,义无反顾地同意了。

从此他就像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张译一样,从众多好友的视野里隐去,名字从所有学术刊物上消失了。结婚五年的一对夫妇,开始了他们聚少离多的人生。他见不到妻子,更见不到自己的两个孩子。

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说:“那是1958年的8月份,那天晚上他回来比较晚,他说他要调动工作了,我问他调哪儿去,他说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你给我一个信箱地址我们通信,他说可能也不太行。‘’

那是6年的时光,在1964年,邓稼先真的为中国人放了一个“大炮仗”。这个炮仗,是守护中国的“定海神针”。但他的老同学问他中国的原子弹到底是不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时候,邓稼先问过上级后,肯定的告诉杨。

这让杨振宁痛哭不已。为祖国的强大而哭泣,不丢人。

而在后续的核试验中,邓稼先直接用手触摸破碎的核弹进行检查,却因此遭受了严重的辐射。他晚年深受癌症的折磨。

最后的合影,邓稼先嘴角带血

1986年邓稼先病情加重,杨振宁从美国回来看望他。他对杨振宁说到:“我虽然因为核辐射得了癌症,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我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1986年7月29日,在一次大出血后,邓稼先在许鹿希的怀里永远闭上了眼睛,临死前他还在关心国家的发展,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邓稼先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和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1911-2009)浙江省杭州市人。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却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被拘禁了5年之久。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 ”

1955年,经过周恩来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钱学森钱老和蒋英是郎才女貌,蒋英可比赵雅芝还漂亮了

钱学森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009年,钱老去世。

郭永怀,唯一成为烈士的两弹元勋‍

郭永怀(1909-1968)山东省荣成市人。北大高材生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郭永怀在美国是和钱学森齐名的大科学家,他是国际上著名的力学专家,尤其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他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

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原子弹研究陷入困难,他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但5日凌晨,飞机离地面只有400米的时候,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当找到他的遗体时,他的怀中紧紧抱着研究资料。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垂泪。

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称号。同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2018年7月,为纪念郭永怀,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氢弹之父,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于敏

于敏(1926-2019)河北省宁河县人。中国氢弹之父,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那时,世界上只有英美苏三国成功研制了氢弹,中国虽然造出了原子弹,但氢弹毫无头绪。

他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美国军方除了评价钱学森,也对于敏说了句:“这家伙可抵十个集团军!”这算是极高的赞誉。

在于敏的努力下,我们的氢弹早于法国研制成功,气的戴高乐在总统办公室甩帽子。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19年1月16日,于老在京去世,享年93岁。

两弹元勋的名字,我希望00后的孩子们都能记住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们是:

1.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2.钱骥:(1917-1983)江苏省金坛市人,1917年生,男,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3.姚桐斌(1922-1968)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4.赵九章(1907-1968)浙江省吴兴县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5.王淦昌(1907-1998)江苏省常熟县人,1907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

6.彭桓武(1915-2007)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并参加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

7.程开甲(1918-2018)江苏省吴江市人,1918年生,男,中共党员,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8.黄纬禄(1916-2011)安徽省芜湖市人,1916年生,男,中共党员,火箭技术专家,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的奠基人。

9.屠守锷(1917-2012)浙江省湖州市人,1917年生,男,中共党员,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

10.周光召:1929年5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周光召教授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过杰出的创造性成果,使他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他是目前中国担任外籍院士头衔最多者。

11.杨嘉墀(1919-2006)江苏省吴江县人,卫星和自动控制专家,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68年后,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

12.陈能宽(1923-2016)湖南省慈利县人,中共党员,金属物理学家。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工作中,主要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

13.陈芳允(1916-2000)浙江省台州市人,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系统工程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1957年,他计算出了卫星的轨道参数,成为以后中国发射人造卫星所采用的跟踪测轨的主要技术之一。1963年研制出国际领先的纳秒脉冲采样示波器。1965年担任卫星测量、控制的总体技术负责人。他为中国十几颗遥感卫星成功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相继提出了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双星定位系统”、遥感小卫星群对地观测系统和小卫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方案。

14.吴自良(1917-2008)浙江省浦江县人,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7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研制苏联40X低合金钢的代用钢取得成功,对建立中国合金钢系统起了开创作用。60年代,在困难的条件下,冶金所承担气体扩散法分离铀同位素用的“甲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任务。

15.任新民(1915-2017)安徽省宁国县人,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

1964年他作为东风导弹型号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保证了东风2号导弹飞行实验取得圆满成功。他相继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的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工作。

16.孙家栋(1929-)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1967年以前,先后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地地导弹与液体中程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工作。1967年后,开始从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工作。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中,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现在孙老依然支持着中国的探月计划和火星计划。祝老爷子健康长寿。

17.朱光亚(1924-2011)湖北省武汉市人,1924年生,核物理学家。

1957年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领导设计、建成轻水零功率装置并开展了堆物理试验,跨出了中国自行设计、建造核反应堆的第一步。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负责并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

18.王希季(1921-)云南省大理市人,男,白族,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

19.王大珩(1915-2011)江苏省吴县市人,光学专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中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他领导下,开拓与发展了靶场光学测试技术、激光技术及太阳地面模拟等国防光学技术领域。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王大珩王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关于两弹元勋

哪有轻易的现实安稳,不过是有人为你耗尽年华。”

我们能安稳的工作、成家立业,是以两弹一星为首的科学家以及其他爱国群体用生命换来的。

请珍惜,也请不要遗忘。

艾青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人世间最大的爱,是对祖国的爱。

谢谢两弹元勋: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们,你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