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貴州差生到哈佛博士:詹青雲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情感寫作小能手#《奇葩說》第六季的BBKing詹青雲以超強的辯論能力獲得社會的極大關注。

她的人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

貴州出身的她,從一個差生逆襲到香港大學,最後到哈佛的法學博士。

我們看到的只是她表面成功的浮華,而她背後隱藏的才是最有價值、最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東西。


最好的教育,其實是父母給的

現在出現在人們面前的這個耀眼的女孩,曾經是被老師嫌棄的對象。在《奇葩說》的舞臺上,她回憶道,小時候老師說2比1大,3比2大,她理解不了什麼叫“大”、什麼是“小”;她只知道1寫在格子裡,最後寫到10的時候,要用整個本子來寫。

老師對於這樣的學生,無疑是沒有教下去的心思的。

她的老師告訴她媽媽,我教不了你的孩子了。

如果是一般的父母,他們肯定也會覺得,這樣的孩子,可能真的就像老師說的那樣,太笨了,學不了了,算了吧。

但是她的父母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告訴她,你永遠是最棒的,到了初中或者高中你的成績一定會好起來的。

面對自己孩子先天“天分”的不足,他們並不是只有無端的指責和生氣,而是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這個脆弱的女孩,並不斷地給她鼓勵和安慰。

在父母默默的鼓勵下,阿詹的人生也走得越來越好。如果他的父母一開始就已經放棄了她,那麼她的人生又將是另一種模樣。

我們會進入不同的學校,會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但是最根本的還是來源於我們的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阿詹成功的人生離不開她的父母對她的教育。


只有放下,我們才會得到更多

我從貴州考到哈佛,其實真相就是我在不停地轉學。不停地放下自己已有的一切,讓環境重塑你,這是成長的捷徑。放下從來不是成長的代價,放下就是成長本身。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可能都經歷過轉學,但如果不是現實所迫,我們大部分人都不願意轉學,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這樣的感受就像我們不願意重新分班一樣,我們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當下這個熟悉的環境,而去重新接受新的環境。這需要我們重新適應新的規則和事物,無疑是我們平生最不喜歡的事情。

然而,阿詹的學習生涯就是在不斷不斷轉學的過程中度過的。

從小學到高中,她總共轉了6次學,她要不斷地去放下這現有的一切,然後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之中,壓迫著她不斷前進, 不斷進步,在這樣不斷放下、又不斷接受地過程中,環境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著她,讓她的人生得以不斷地昇華。

青雲老師用她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是我們放不下的。只有學會了放下,我們才會得到更多。

後悔不是一種負面情緒,而是意味著相信可能

人生總是這樣,樹林裡分出了兩條路。我選擇了其中一條,可是我總會有一天,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因為我只會想到那條錯過的路上的風景,而不會知道它的陷阱和荊棘。


人會因為好奇和不瞭解而後悔。


我們總以為後悔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其實後悔意味著人相信可能,它的背後是在意,是期待,是願望,是熱情。

高考填志願的時候,班主任勸我說,報考省內的好大學吧,這個學校挺好的,進去了還可以學貸自己喜歡的專業。

從上學開始,我就沒想過上大學要在省內。

我執著、固執。最後被錄取到了遙遠的北方,得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我開始後悔,我當初就應該留在本省。

我一直深深地活在自己的後悔之中。

直到看到了青雲老師的這段話,我才開始去反思。這值得後悔嗎?

我一直只想到留在本省學到好專業這條路上的美好,卻忽略了這條路上會有的陷阱和荊棘。

如果我沒有來到外地,又怎麼會期待在省內的生活?

我開始釋懷,開始接受,開始努力。

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總是在因為或大或小的事情而感到後悔。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再後悔的同時也要釋懷,因為後悔意味著我們相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