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版畫:把我們的家鄉畫出來

夷陵地處鄂西長江西陵峽兩岸,是巴蜀文化之故地。幹百年來,夷陵區積澱了豐厚的文化遺存。夷陵版畫誕生於此,形式多樣,意蘊深厚,成果斐然,是中國民間版畫之鄉。

相較於戲曲、音樂、民俗等非遺形式,夷陵版畫是較為特別的技藝,歷史可考追溯至明清時期,充溢著濃濃的巴山楚水風情。

從紙面畫稿、複印轉稿、雕刻、染色、印刷……一步一步,創造出了一幅幅地方特色濃郁的動人之作。

現藏於湖北秭歸屈原紀念館的木刻版畫《離騷》插圖,創作於清代初期順治年間,其構思神妙奇特,造型寫意概括,線條豐富流暢,整體感覺古拙天真、樸實無華。

大清國湖北省宜昌府東湖縣《靈寶大法司和太上追魂真符》,現為夷陵區檔案館退休幹部歐陽運森所藏。

《劉氏族譜》民國二十六年(修鐫)插圖版畫,現為夷陵區檔案館退休幹部歐陽運森所藏。

夷陵版畫歷史悠久,作者都是世代居住在夷陵的普通老百姓。版畫反映的內容,都是夷陵兒女日常生產、生活中承載的最美瞬間,浸潤著當地淳樸的地域情懷。

官莊村,是夷陵民間版畫之鄉,被譽為飄香山野的黑牡丹,不僅僅在木板和紙上,而是在官莊村生態公路的農房外牆上繪畫,栩栩如生,不僅好看還很文藝。

當你走在官莊村這條生態道路時,方寸的夷陵版畫,此刻,變成了巨大的牆體畫卷,將夷陵版畫和現實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熔鑄成為了一體。

這是人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表達,濃厚的鄉土之情,散發著濃郁的泥土芬芳,有雅俗共賞之妙。

夷陵版畫,有著淳樸的民間情愫、熾烈的創作激情、清新的鄉土氣息,為夷陵民間木刻版畫注入盎然的生機與生命的活力。

END

湖北田野上綜合發佈

圖文素材來源於網絡

編輯|譚 潔

審核|張汝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