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9次颁奖空缺了12次,堪称皇冠上的明珠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南开大学获得了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可喜可贺。南开大学此次获奖的项目为“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是化学方面的,由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周其林教授负责完成,显示了南开大学在化学学科的强大实力。

南开大学

这个奖项分量有多重呢?为什么有人说它是皇冠上的明珠呢?我们今天来重点解读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一、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分量有多重?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1956年由国务院设立,颁发给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最高奖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分量非常重,1956年第一次获奖人是钱学森、华罗庚、吴文俊,这三位都是在本领域内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足以看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分量有多重。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证书

不仅如此,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不是每年都有,1956年评了一次之后,中间中断了很多年,1987年恢复后规定以后两年颁发一次,1999年规定改为每年颁发一次,虽然是这么规定的,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临缺勿滥,如果达不到一等奖的标准,即使当年空缺也不会颁发这个奖项,从而导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29次颁奖中有12次空缺

因此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皇冠上的明珠一点都不为过,标准非常严格,达不到绝对不会凑数,分量十足。

二、历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名单

作为一个分量十足的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历史上有17次颁出了奖项,获奖的项目有且只有有38个,具体名单如下:

仔细查看这份名单,我们会发现一些熟悉的名字,如钱学森、李四光、唐敖庆、陈景润、叶笃正、王淦昌、梁思成等,这些人都是我们儿时的偶像,让我们顶礼膜拜。

1.最近几年没有空缺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29次颁奖中有12次空缺,空缺的年份主要集中在90年代和00年代,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自然科学一等奖评选条件非常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个时间段内,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薄弱,90年代之前之所以获得的一等奖较多,主要是前几十年没有评奖中断,积累了一些基础科研成果。在90年代和00年代这段时间内,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学术腐败问题层出不穷,鲜有重大基础科研成果出现。

南开大学

好在2013年之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没有中断过,基础科学研究终于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出现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2.中科院是获奖主导力量

在历年38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中,中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了24个,超过总数的六成,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最多的单位,显示了中科院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强悍实力和巨大优势,国内没有任何一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可以匹敌。

中国科学院

3.清华大学是高校中获奖次数最多的

清华大学共计获得过三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分别是1987年梁思成主持完成的项目“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2014年张尧学主持完成的项目“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2018年薛其坤主持完成的项目“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都是各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

吉林大学

高校中排在第二位的吉林大学,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两次,都是由唐敖庆院士主持完成的。唐敖庆是何许人也?他是中国理论化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可以说,唐敖庆是吉林大学的一面旗帜。在他的带领下,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了长足发展,位于全国先进行列。不仅如此,吉林大学化学系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仅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本科教育就培养了8位院士。

4.有些获奖项目耳熟能详

我们仔细看看这些获奖项目,工程控制论、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等等,有些项目在中小学教科书上都见过,非常熟悉,这些耳熟能详的项目原来是如此重大的科研成果,今天终于领略了。

梁思成和林徽因

5.内蒙古一中学竟然获得了一等奖

在37个获奖名单中,有一个单位非常扎眼,那就是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这所中学竟然在1987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令人颇感意外。别说中学了,一般的大学、甚至大部分985高校都没有获得过这个奖项,一所中学竟然获得了。

该奖项的获得者陆家羲出生在上海,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是一个悲剧似的数学家。在他去世四年后的1987年,才认定他在世界上首次解决了“寇克曼问题”,晚了22年,而国外学者查德哈里和威尔逊1971年率先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让中国数学错失了一次领先世界的机会。

陆家羲

但陆家羲没有灰心,后来又在数学上获得重大突破,基本解决了世界性难题“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正是凭借“关于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项目获得了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陆家羲平时需要担负中学繁重的物理课教学任务,数学研究基本从每天晚上10点开始,工作到很晚时间,有时候甚至通宵,第二天照常还要去给学生上课。由于长期的劳累和奔波,这位伟大的平民数学家在48岁便辞世,震惊了国内外数学界,陆家羲的英年早逝是世界数学界的重大损失。

结语

一所高校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奖就是很高的成就,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更是罕见。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过曲折,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长期空缺就是明证,但是这些年我们逐渐走在了正确的轨道上,在国家正确引导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下,我国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希望这个趋势能一直保持下去,未来能够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欢迎关注“赢在志愿”,分享有价值的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免费提供各大学和专业相关资料,让考生和家长们少走一点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