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逸恶劳,不是你的本性 | 每周一本书


在总裁读书会精品课上,杨秀龙为我们推荐了《干法》这本书,这周小书僮陪你一起来精读这本书。


《干法》是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也是稻盛和夫首次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该书在日本一经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销量最高达到20万册。


本书内容主要是真切、深刻地揭示了工作的意义,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性和从容笑对人生,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同时,这些思想对企业管理者也有借鉴意义。这是他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他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哲学”。




稻盛和夫


日本“经营四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


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是日本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强企业。


2010年临危受命,接掌日航CEO帅印,同时被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任命为内阁特别顾问。


1


好逸恶劳,不是你的本性


基督教思想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与此同时,也将“劳动乃苦役”这一观念植入人们心中。根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上帝的禁果,从伊甸园被驱逐了出来。在乐园里他们不需要劳动,但遭放逐后,为了得到食物,他们不得不痛苦地终日劳作。


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救赎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劳动这种“惩罚”。


但是,观察一下自然界,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无论何种动物、植物,都在拼命地求生存,从来没有好逸恶劳的动植物能够生存。


城墙石缝中的嫩草,在石头与石头之间,哪怕仅有一点儿泥土,它就在那儿拼命吸收着阳光雨露,发出嫩芽。在此后短短的几个星期的夏季时间中,草儿们接受阳光的恩泽,长叶、开花、结果。如果不如此,夏天一来,石墙在灼热的太阳照射下迅速升温,草儿就会枯死。所以赶在盛夏到来之前,草儿就拼命生长,留下子孙,然后枯死。


在柏油马路的缝隙中生长的无名小草,它们的命运也一样。在连水分也极端缺乏的、炎热如地狱般的环境中,各种草儿拼命挣扎求生。各种各样的草儿为了比其他草类更多地接受阳光,就拼命扩展草叶、伸展草茎,为生存互相竞争。


为了生存必须拼命努力,自然界的“道”本来就如此,此乃宇宙的铁则。


幸运的是,苍天在“工作”中秘藏了一种伟大的力量。借助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克服严酷的命运,给人生带来光明和希望。“工作”简直就是灵丹妙药,是神赐予我们的最高礼物。


冬天越寒冷,樱花就开得越烂漫。人也是一样,不经历繁重的“工作”,人生就难以全面展现其精彩。许多人的生命之所以未完全盛开就凋谢了,或许与其好逸恶劳有关吧。大约在10年前,一位德国领事对稻盛先生说:“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


2


只要你全力以赴,神就会出现


稻盛先生创办京瓷之初,只有来自松下的订单,然而,松下在产品的价格、质量、交期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松下的零部件供应商会议上,各零部件厂家愤愤不平,一齐向松下开火。


然而,稻盛先生却对松下抱有深切的感谢之心:“这是在锻炼我们!”因此,凡是松下要求的价格,京瓷二话不说照单全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让稻盛先生的生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人生的齿轮,过去一直在苦难和挫折的方向上运转,现在开始朝着幸运的方向转动了。


结果,当时一味向松下发泄不满而没有做出相应努力的零部件厂家,不少都倒闭了,消失在竞争的风浪之中。


唯有京瓷幸存并且茁壮发展起来。在稻盛先生创业的第7年,京瓷开始为信息产业的巅峰产品IBM 360电脑提供陶瓷芯片;第12年京瓷公司上市;第16年京瓷公司超过索尼,成为日本市值最高的企业。


总结成功的经验,稻盛先生说,只有你抱着强烈的愿望,并全力以赴,“神”才肯现身,才会向你伸出援手。


想当初,稻盛先生在大学时学的是有机化学,毕业前为了就职,才仓促学了一点无机化学。但就是凭着这一点点专业知识,以及25岁的毛头小伙子的热情,稻盛先生居然一次接一次获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


稻盛先生说:“我想,一定是神看到我那样拼命地工作,那样苦苦思索,看不过去了,神可怜我,授予了我智慧。我想事情只能这样来解释。如果不经历苦难和挫折,毕业于名校,就职于名企,我的人生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3


爱你的工作,生命自然精彩


稻盛先生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从这里开始。


稻盛先生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一家日益破败的“松风工业”。年轻的同伴都相继辞职了,否则“在这里干久了,连老婆都讨不到”。稻盛先生当时对“辞”与“留”的问题也很苦恼,但是,他总是找不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足的理由,所以决定“先埋头工作”再说。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稻盛先生决定全面、正面、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工作。


为了让自己安心于在松风工业公司的工作,稻盛先生想,这样的研究恐怕大学里也不会有吧,或许全世界也只有我一个人在钻研。事情也真是奇怪,经这么一想,枯燥的研究真的就显得熠熠生辉起来。开始时,有一半是强迫自己,但不久自己就变得积极主动了,喜欢上了这项研究;再后来,就大大超越了喜欢不喜欢的层次,感觉到了这项工作所包含的意义。


在许多人看来,“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要把“工作”与“自己”分开,让两者保持距离。然而实际上,要想从工作中体会生命的精彩,就应该消除“工作”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两者密不可分。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爱情,事情就很难做得出色。


日本人江本胜曾写过一本书《水知道答案》,如果一杯清水都知道你内心的爱与憎,一件你亲手完成的产品一定也知道你内心的感受。


稻盛先生自己就真的曾经“抱着水管睡觉”。“我在炉窑附近温度适当处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个通宵我将水管慢慢转动,用这种干燥方法防止水管变形。”


稻盛先生说,如果有人哀叹自己没有能耐,只会“认真地做事”,那么,你应该为你的这种“傻劲”感到自豪。


如果你爱上了你的工作,爱上了你自己制造的产品,一旦出现任何差错,你凭借直觉就知道问题在哪。稻盛先生将其称为“产品的哭泣声”。只要你用心倾听,你就一定能听到产品发出的“切切私语”,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用心至此,难道还不足以感动神灵吗?!


拜读这本《干法》之后,你将真正感悟了稻盛先生的可敬,日本人的可怕。


本周小书僮将和大家一起读《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