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传奇他排第几?职业生涯巅峰都给了枪手,曾是队史射手王

TA记者Amy Lawrence回忆了一个令她难以忘记的瞬间。

在那个时刻,仿佛真实世界的时间流逝都变慢了,空气中弥漫着令人迷幻的炫目气氛,而你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你带到了这一时刻。

很多人的记忆里,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瞬间。而她的这个回忆,发生在了1990年代初。

在伦敦梅菲尔大学伯克利广场一个时髦的酒吧里,几名阿森纳球员也在场。

Amy不记得是为何以及如何到了酒吧的,但她对接下去一段和伊恩·赖特的对话记忆犹新。

不知为何,聊天里提到了谢周三。也许是为了博人一笑,Amy讲起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那年阿森纳与谢周三在足总杯决赛相遇。当时,我的男朋友是谢周三球迷。我们赢了谢周三之后,他就与我分手了。」

这不是什么特别夸张的好笑话。而伊恩·赖特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疑惑的神情。

是认真的么?因为一场输球而分手?当然是……

随后,赖特一脸严肃地说:「我要向你承诺一件事:下一次我们遇到谢周三时,我肯定会多进一个球的,就为了这件事!」

这一刻,气氛开始变得特别。

当时,赖特是一个英雄人物,他的进球照亮了海布里,而阿森纳因他而神魂颠倒。

赖特首秀就完成了进球,他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依旧完成了破门。之后,他又立马在一场他会终身难忘的比赛里完成了帽子戏法。两场惊艳的比赛拉开了他在阿森纳进球生涯的序幕。

赖特在球场上全身心地投入,不仅是用脚在踢球,还有用眼、用脑、用心。在那场北伦敦德比进球后,赖特撩起上衣展示「我爱伙计们」——不用说,伙计们也爱他。

就是这样一个传奇,在那晚的酒吧里,告诉Amy,会代表她向她的前男友复仇。

所以,在枪手后一次作客希尔斯堡时,发生了如下的一幕:赖特在第90分钟完成了绝杀,而看台上Amy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下疯狂怒吼:「这是献给我的进球!」

很多年之后,赖特回想起这件事,还是会一阵大笑:「我记得那天戴斯·沃克整场比赛都在盯防我,我几乎没怎么触球。」

「真的是全场比赛的最后一次触球,我就进球了。老实说,我好像不记得对谢周三没进球的比赛了,看来我对他们挺好的。」赖特又开始傻笑。

伊恩·赖特——一个始终会站在你一边的男人。

如果阿尔特塔想要给现在的阿森纳找一个理想的锋线原型,那不如来看看这位1990年代俱乐部的射手王。

赖特将个人能力和对进球的渴望结合在了一起。他全力以赴,然后高产地破门。

爆射、吊射、搓射、凌空抽射,左脚、右脚、头球,不一而足,赖特几乎是一个全能的射手,随心所欲地完成射门。

赖特很晚才成为职业球员,直到22岁才得到第一份职业合同。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赖特始终表现出一种「追赶失去的时间」的紧迫感。

他不断被拒之门外,也促使他脚踏实地,不断进步。

他的成功和那段失意的日子不无关系。那些日子里,赖特的生活陷入了麻烦,濒临崩溃——哪怕是一边在非联踢球,一边在工地干活的日子,他也没有过上多久。

到最后,他已经不怎么踢球了,全职在工地上搬砖。然而,直到那个他几乎放弃的时候,机会出现在了他面前,然后他牢牢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接着,他在球场上献出一切——他要充分利用每一秒钟的职业生涯。

这种精神极具传染性,激发了一种永不减弱的热情。正是这样的热情让人们深爱他。

继续吧赖特,勇敢去做就对了。

回顾那段日子,赖特心跳加速,感受着当时的感受。

「即使当我来到这里,开始训练的时候,我还是不断在想:“我在这里了!”我几乎不敢相信。」

赖特回忆说:「我觉得我几乎要崩溃了。压力太大了,我就想要向其他球员证明,我拥有站在这里的能力和天赋。」

「我加入职业足球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所以我一直在追赶。当时我已经22岁了,而大部分英格兰的年轻球员在这个年纪已经开始赚大钱了。所以我必须在训练场上加倍努力,我要证明更多,赢得更多,进更多球。」

「我永远记得一件事情,就是当时格雷厄姆说:“我想要买伊恩·赖特,因为我想要一个已经发展成熟的球员。”我听到时候几乎惊掉了下巴,因为从来没有人说过我是成熟球员。」

在那个加盟水晶宫的机会到来之前,赖特一度以为他的童年梦想已经破裂了——在那时,他还在为业余联赛的格林威治队踢球,每周拿30英镑的补贴。

仅作比较:在同样的年龄里,后来打破他进球纪录的亨利,已经赢得了世界杯,赢得了法甲冠军,然后高价加盟了尤文图斯。

赖特还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粗糙但时刻准备着。

1989年,水晶宫升级至英超,赖特也随之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一年之后,在足总杯决赛里,赖特面对曼联打进两球,最终复赛不幸告负,险些让弗格森提前下课。然后,他又成功地首次入选国家队。

但对于赖特而言,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出身,也从未失去过那种在顶级赛场上破门的渴望。

还有一件典型的赖特式轶事:在媒体上看到了阿森纳与水晶宫达成一致的转会费后,赖特目瞪口呆。他去问主教练斯蒂夫·科佩尔:什么?什么时候?


在听说了他将转会阿森纳后,他瞬间惊呆了:「不,我不能……」他对科佩尔说,「那我要给我妈买一台电视机!」

不过最后,他意识到去电器商店的事情要等一等,而要先考虑大问题:他的人生轨迹即将改变了。

所以,为什么阿森纳对于赖特来说这么重要?

「很简单,因为大卫·罗卡斯尔。」罗卡斯尔是赖特最亲近的朋友之一,而如今,他每天都会想念这位挚友——罗卡斯尔也早已成为了赖特人生的一部分。

「当大卫与阿森纳签下青年合同时,整个街区都成为了阿森纳球迷。在他年轻的时候,我们每次见面他都会滔滔不绝,谈论阿森纳是一家多么伟大的俱乐部。我对球队的亲切感就来自于此。」

「我也没想到过球迷会如此爱我,不过当时我也并不在意,我在那里的一大原因就是大卫也在那儿。」

在打入处子球后,上前与赖特庆祝的就是7号罗卡斯尔。

所以,赖特与阿森纳的联系在童年时就已经根深蒂固。不过在他1991年签约阿森纳后,一切又都不同了。

比如说,你为什么会深爱一个球员?我们为什么会在不同的球员间有明显的偏好?在任何一个球迷群体里,对球员的评价都很难找到一个客观的方式:有的球迷会看重技术,有的球迷会看重精神,还有的球迷会看重人格魅力。

不过,赖特似乎将不少讨喜的特征集于一身,也把球迷与球员之间的关系带到了另一个台阶上。

奇怪的是,这样的联系似乎是有些矛盾的。赖特是一个活跃、外向,有时还会因为这样的性格招惹麻烦的球员。但阿森纳在前英超时代,是一家相当老派的球队,有一些不可打破的价值观。

当时有个绰号,叫无趣的兵工厂。人们通常都期望阿森纳的处事风格,是那种有格调有风度的老俱乐部。罗卡斯尔有一句话:记住你是谁,你是什么身份,你代表了什么。

然后赖特到来了,用自己的风格改变了一切,对俱乐部一些传统的陈旧形象发起了挑战,也让几乎所有人都因此更加喜爱他。

但这不只是赖特给阿森纳带来了什么的故事。阿森纳也给赖特了许多,比如说,一件传奇的八号球衣:在需要时,阿森纳提供了安全感,是赖特的后盾。

They had his back. (译注:此处是一个双关梗,能力有限暂不翻译了)

「在我刚来到阿森纳时,陷入过一些争吵——这与在水晶宫不同,在阿森纳争吵会成为全国的新闻。所以,当我来到客场时,看台满是嘘声。我每一次出球,每一次抢截,他们的球迷都对我报以了嘘声——因为我不是一个稳重的球员,所以他们希望我能拿张黄牌什么的。」

「我当然会有些委屈,我又不是分子。驱动我的,就是胜利的渴望。」

「有几次在客场时,我做出了一个防守动作,裁判把我叫去,让我感觉就像在上学的学生一样。而他们的球迷会不断聒噪起哄,让裁判把你罚下去。这时候,你就会听到阿森纳球迷呼喊你的名字。」

「我需要和球迷们来分享很多瞬间。我很清楚他们心里所想,因为我就是一个球迷。我来自街头,我也爱足球。而球迷们的热爱让我火力全开。」

赖特是庆祝动作之王。他每次进球后都充分展示了那一粒进球对于他而言的意义,也与看台上的球迷共享激情与热血。

赖特本人对于进球的态度相当值得一提。他对于射门和得分有一种相当特别的信心。后来,在某次接受采访时,赖特承认,看到保罗·默森在他甚至还没有射门时就张开双手庆祝是一件相当美妙的事情。

当然,进球对于赖特来说不仅是渴望,也是不断的练习。

「每次训练之后,我都会练25个点球:往后退三步,瞄准守门员的右手边,半高球,击中边网。大卫·希曼有时会站在边上看着我,跟我说“要更高一点,要角度更刁钻一点。”」

「所以,当每次训练结束,我放下皮球后,都感到异常自信。」

在我们大致的记忆里,是这样的情景:赖特走上点球点,或者面对绝佳机会,球迷们就默认这球一定会进了。

「当然不是这样的!我当然会错过机会!」赖特说,「不过我每次见到球迷时,他们好像都认为我把握住了所有的一对一机会!」

1997年9月,当赖特在主场完成了一个对博尔顿的帽子戏法时,整个海布里都向他致敬。他在完成了那粒打破了纪录的进球后,撩起球衣庆祝的场面依旧令所有人印象深刻。

对于一个在28岁刚来到球队,然后用了五年时间就打破纪录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赖特在阿森纳的岁月跨越了乔治·格雷厄姆的胜利、布鲁斯·里奥奇的低谷,一直延伸到温格执教的早期。所以,这使得他终于在34岁时有机会赢得了一座英超奖杯。

在那晚,他是夺冠庆祝聚会中最耀眼的那个人——赖特整夜都戴着奖牌,胸前耀眼的闪亮金牌让所有人瞩目。

成为英格兰冠军,是对赖特那种永不放弃的渴望的最佳褒奖。这种渴望将他一路从非联推向英超之巅。

赖特说:「很高兴,我最后还是赢得了这些。我在国内赢得了一切,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机会参加欧洲冠军联赛。我一直在想的是,如果我足够年轻,就能代表阿森纳在欧冠决赛出战巴塞罗那,然后打进那粒亨利错失的机会。我相信,这就是我在阿森纳的所有目标,打进像那样的进球。」

「但是我太老了,来不及了。我遇到温格很幸运,但可惜为时已晚。一切对我来说都太晚了。我一直觉得,我只是还需要三年的时间。对于我现在的成就,我从未感到过真正地完全满意。我在阿森纳的唯一遗憾是被禁赛了很多次,所以我可能会把那个记录先忽略了吧…」

本质上,他的个性和他这个球员本身已经不可分割,所以赖特广受球迷所爱。而在他退役后的生涯中,赖特也因他的魅力和诚实,继续受到球迷的欢迎。

作为一名评论员,他吸引了新的球迷,而不仅是他以前所效力的俱乐部。

如今,在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中,他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声音。当他在球场上时,他启发一整代的黑人球员和球迷。现在,他继续发声。

赖特的儿子们追随着他的步伐,进军了职业足坛。而如今,他的孙辈也成为了青年级别赛事中的后浪。

他们可能找不到比伊恩·赖特更好的榜样了。

下一期,第27位,迪迪埃·德罗巴。

本文编译自The Athletic「Premier League 60」系列,原文作者Amy Lawrence。

在各大平台关注「不懂球专栏」,我们将持续分享The Athletic「英超60星」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