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而不平庸 应是我们大多数的人生追求

梁晓声曾与一位美国朋友的交谈。

朋友问:“近年到中国,一次更加比一次感觉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梁晓声说:“也许大家心里都在怕看一种平凡的东西。”

朋友追问:“究竟是什么?”

梁晓声解释说:“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朋友惊讶地说:“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可倒是都挺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的。你们中国人真的认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么?”

最后,梁晓声解释了这种理念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

但在中国,人人都怕平凡,确实是近十年逐渐崛起的新文化弊端。

一、平凡的我们

我身边一个朋友,最近两年将自己的日常安排的满满当当,初级钢琴班、专业知识晋升班、游泳班、书画班......每次报班后,坚持打卡不超过一个月。

最近周末约出来吃饭,愁容满面。

仔细询问之下,才发现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

曾经的学渣已经变成了学霸,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世界500强......

曾经的大胖子已经练出了马甲线,开了自己的减肥营,身价飙升......

曾经的白领小同事成为了网红,年薪百万不是梦......

她说:身边有这么多人都做出了这么不平凡的成绩,她却还这么平凡着。

害怕平凡,最终归于平凡

我相信,她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在焦虑着自己的平凡。

更有甚者,立志“35岁前不摆脱平凡就去死”的誓言。

这个现象折射出的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鼓励物质,鼓励成功,鼓励不平凡。

然而现实给与我们大多数的属性确是:平凡。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功成名就,遗憾的是,99%的人,最终还是落入了平凡。

在学校,比成绩,成绩高就注定不平凡;

在社会,比职位,职位高薪资必然翻倍;

女人们,比包包,包包贵必然是个白富美;

男人们,比车房,房子好必然是个高富帅;

就连小孩子都在比衣服是Burberry还是UNIQLO。

主流观认为:越高的身价,越不平凡。

将金钱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真的合适吗?

十年前的每个人在青年时代都会立志,将来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可是到后来才发现,他不过是社会里平凡的一份子。

十年后的每个人都立志要成为成功人士,要高薪,要财务自由。最终却发现自己依旧没有摆脱平凡。

而正是这众多向平凡的人构成了一个平凡的世界。

不要害怕平凡,因为平凡才是我们的归属。

二、平凡却不平庸

难道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我,我是多么平凡的一个人,告诉我接受命运的安排吗?

不,因为平凡≠平庸。

平凡的人,也需要有向上奋斗的雄心,也需要做到心中有丘壑,腹中有乾坤。

出生在一个烂包光景家里的孙少平,从书中看到了更辽阔的世界,让他有了不同于常人的眼光和态度,却由于家庭原因不得不局限于一个小村庄,他深切的明白自身条件的限制和他内心所追求的差距,内心充满着矛盾和痛苦。

幸运的是,他的大哥孙少安已经为了这个家放弃了学业,并鼓励他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的梦想。

少平,这个世世代代年轻人的缩影,背起沉重的行囊,踏上远方追求梦想的路上。

看,这就是路遥老师在《平凡的世界》笔下的孙少平,一个平凡又不失平庸的人。

24岁参军,先后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31岁退伍,将功名深埋,主动选择到边疆去志愿祖国建设,兢兢业业29年。

一颗感恩心,深藏功与名。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看,张富清,一个现实生活中既平凡又不失平庸的人。

最后

我们的文化,近些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塑造了太多所谓的“不平凡”的人,让人感到可笑又可悲的是,无一意外,这些成功人士肯定的评价都会落在资产上、身价上。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穷怕了”的后遗症?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要清楚: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经历过奋斗便变甘于平庸的人生。

因为,平凡人有平凡人的伟大。

愿你我,平凡却不平庸;

愿你我,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THE END——

左居右作,基于地图功能,以实现在你居住地附近找工作、在你工作地附近找房子的目的,努力打造职场人的半小时工作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