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小行星轰炸地球后的残骸形成的

曾经很长时间内,全球科学家都对月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持各种不同观点,因为月球确实有很多难以合理解释的现象存在,以至于我们甚至认为月球比地球更加的古老。那么月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小行星撞击

最终解决这个悬案的还是美国阿波罗登月以后,人类首次从月球上采集回来了月球岩石标本,并加以研究才最终确定的。据科学家推算,最早太阳系及各大行星形成的时候,地球是没有月球这个卫星存在的。在初期的太阳系,各大行星形成以后,本来小行星带的小行星是稳定运行的,但是当遇到庞大的木星跟土星引力吸引的时候,小行星经常会发生轨道偏离的情况。特别是在土星跟木星形成引力弹弓效应的情况下,大量小行星会抛向内太阳系,而这些小行星有很大的机率会因为地球的吸引力而砸向地球。此时的地球刚刚形成不久,是一个经常遭受小行星轰炸的行星。

撞击

终于,有一天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上了地球,地球的一边被砸的粉碎,大量的尘埃抛向了太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又回到了地球上,但是还有大量的物质因为引力作用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月球。起初的月球是非常接近地球的,自转速度很快,因为与地球之间的引力的相互作用,导致地球的地壳在面向月球的时候会发送轻微的隆起,从而也导致月球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逐渐开始远离地球。

月球

直到现在,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吸引依然是导致地球上潮起潮落的一个重要因素。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美国在月球上留下了一个反光镜,从而地球上的人类能够精确的测定地月之间的距离,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科学家们证实了月球确实在逐渐远离地球。也许在若干若干年之后,月球将脱离地球轨道。不过这恐怕真的需要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