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简报」印度政治简报 · 第24期(1)

作者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转载流星

印度政治简报

2020年第8期 · 总第24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本期主编:毛克疾

编委会:孙上了、王思远、吴孟克、张潇予

责任编辑:马鹏恒

本期提要

【阻碍中资】印度以疫情期间公共安全为由修改外商投资政策,此举或出于地缘政治考虑,旨在防范中资收购

【聚焦经济】全国一致抗疫局面使莫迪人气暴涨,但随着社会回归常态,经济议程将大概率成为内政争论焦点

【民生经济】农业、工业、服务业皆因疫情严重承压,但社会福利政策覆盖有限,印度底层民生受到大幅冲击

【地方抗疫】共产党执政的喀拉拉邦防控疫情方面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成效显著,成为印度抗疫的模范邦

外交动态

【抗疫外交】印政府称从中国检测试剂盒“质量不佳”,但准确率不如预期的原因是印方使用不当和目的混淆

为增强检测速率、遏制疫情蔓延,印度政府分别向中国、韩国和新加坡公司订购了共计约370万个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其中150万份购自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截止4月23日,经中国药监局审批与印度国家病毒研究所严格质量检查,共约50万套国产试剂盒抵印。然而,近日拉贾斯坦邦和西孟加拉邦政府声称,中国产试剂盒的准确率只有5.4%,远低于90%的预期。4月27日,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也表示经实地测试,中国产试剂盒评估结果差异很大,要求各邦停止使用这些试剂盒并进行退货。目前,中国驻印度使馆已多次就该问题表态称,中方高度重视医疗产品出口问题,以上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均已通过中国药监局审批,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也通过了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下属机构印度国家病毒研究所的验证。

印医学研究理事会指出,各邦应严格遵守使用试剂盒的目的和方法:一方面,快速检测试剂仅用于监控疫情,不能代替核酸检测。另一方面,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均有严格要求,任何未经专业人员按照产品说明规范进行的操作,都会导致检测准确率的偏差。4月30日,印度卫生部长宣布将不再进口中国的试剂盒,并强化本土试剂盒生产能力,到五月底将检测能力提高一倍,达到每天十万人次。目前,在印度中央药品标准控制组织的领导下,多家印度公司已经开始准备试剂盒生产。

——摘编自《今日印度》、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官网等

【中印关系】印度以疫情下的公共安全为由修改外商投资政策,评论指出此举或出于地缘政治防范中资收购

4月18日印度工业和内贸促进局(DPIIT)修改外商投资政策,规定“任何来自与印度接壤的国家投资者”都只能在政府准入路径下进行投资。印度政府表示,此次修改旨在防止外国投资者对印度企业的投机性收购。外界解读此举主要为防范中国,在新的投资规定下,类似腾讯、阿里等中资企业意图增持或减少在印投资都需印度政府批准。中国驻印使馆表示,印方针对特定国家投资者增设障碍,不仅违背WTO非歧视性原则,与贸易及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大方向背道而驰,更不符合G20领导人和贸易部长关于保障自由、公平、非歧视、透明、可预期和稳定的贸易投资环境并保持市场开放的共识。印度媒体辩称,此次修改是迫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公共安全”而非“地缘政治”。修改程序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规定,且近期德国、欧盟、澳大利亚也有类似修改情况。路透社称,印度政府此举或将扩大中印之间的经贸摩擦,增加印度初创企业的成长难度。

——综合摘编自《印度斯坦时报》、《铸币报》、《今日印度》、中国驻印度使馆官网

【涉华舆情】印智库刊文称中国外交布局中卫生外交地位愈发重要,但短期内仍难应对“源头责任论”负面舆论

4月24日,印度智库世界事务委员会研究员普瑞扬卡·潘迪发表评论《新冠疫情和中国全球健康外交:中国的战略机遇?》梳理分析中国公共卫生外交政策动向。文章指出,自非典疫情后中国开始将公共卫生问题视为全球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一大重要议题,逐步增加多边领域的卫生外交行动,积极参加诸如H1N1、H7N9等国际疫情联防联控。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卫生保健更在在诸多政策中具有核心地位。潘迪认为,目前中国正以多种方式推动其“健康丝绸之路”倡议。一是积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主要邻国提供医疗用品和技术援助。二是在美西方国家对疫情应接不暇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三是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布局的铁路网缓解部分国家的物资供应压力。然而作者指出,中国的卫生外交仍短期内难以重建其国际声望并转移国际舆论对“源头责任论”的注意。

——摘自4月30日世界事务委员会网站

五一大促千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