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里的最美劳动者——脱贫路上志更坚

今年的“五一”节和往年相比是一个特殊的节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14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伟力。随着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考验我国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心三农工作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5月1日下午,我们驱车来到贵州荔波县玉屏街道板旺村廖家湾第9村民组潘小雪、唐多夫妇家,他们正在忙着打理果园。

不善言辞的唐多,不露声色的只顾干活,妻子潘小雪一边干活,一边给我们介绍家里的生产情况:她家口六人,两位老人,去年种植20多亩柚子,收入3万多元;板栗4亩,收入12000多元;种植生姜10000多斤,批发收入5万多元;饲养鸡、鸭收入4000多元,共计10万余元。她还高兴的说:“中央的政策太好了,由于生猪生产受到猪瘟的影响,政府都给予一定的补贴”。谈及今年的农业发展,潘小雪夫妇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因为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6月30日以前,每上市一头肥猪,要补贴养殖户50元钱,这将对平抑猪肉价格发挥很大作用。谈话间她还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她家今年力争生姜、柚子、板栗收入不会少于10万元。

贵州正安县安场镇自强村精准脱贫户王长修一家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改变自己家庭的落后面貌。尽管烈日当头,夫妇俩还是趁着天晴抓紧收割3亩油菜籽,亩产油菜籽500多斤,可收入5000元左右,同时也还要忙着耕田。

农户王忠敏夫妇俩为了栽满3亩良田,确保亩产1000斤大米,实现纯收现金5000元以上,也顶着烈日,浇水育秧。

五月,正值春播春种农忙时节,村民们趁着天气转暖下地劳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眼前的一切,让我们非常感动。

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就职于北京第十三中学的郑维珍老师,因疫情放假回到正安县自强村帮助母亲参加劳动;乌当二中校长郑传仲也利用长假回去参加劳动,共同感受劳动光荣。

正安县安场镇自强村村民郑传琼,充分利用家门口有树有水的自然条件办起了农家乐,给游人提供烧烤的烤具和加工好的鸭肉,利用树荫架起吊床,两天接待了500多人,消费者玩得开心,受到好评。

“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不关心农业,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不关注农村,因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不关爱农民,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三农”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历史责任。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郑传楼

贵州医科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 郑维薇

贵州正安县自强村完小 王忠宁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姚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