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闯了哪些祸,竟导致北宋迅速灭亡?

上期笔者讲到童贯虽然童贯身为北宋六大奸臣之一,却依然立下了一些功劳。那么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讲一下童贯都犯下了哪些罪行,打乱了北宋的战略布局,让繁华一时的北宋最终覆灭。

靖康之难

童贯是北宋时期“六贼”之一,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管北宋的军政大权,与当时的宰相蔡京分别得“媪相”和“公相”之称。蔡京是“公相”,童贯是“媪相”。他最初得到皇帝赏识是因为在杭州的应奉局当供奉官主事,为宋徽宗筹办“花石纲”。他配合蔡京与朱勔等人在民间横征暴敛,强迫百姓供应钱谷和民役,为了便于搜集奇石异宝的船队通行,拆毁桥梁,凿坏城郭。搞得东南地区民怨沸腾,史书记载“流毒州县者达二十年”。他的行为直接破坏了宋朝主要财税来源地东南的经济发展,更是声势浩大的方腊起义的元凶。尽管后来童贯迅速平定了方腊起义,但是任然耽误精锐边军北上伐辽一年之久,不仅破坏了与金人的协定,让其轻视;更给力辽国准备的时间,以至于北伐精锐尽丧,给日后金人背盟南下创造了条件。

童贯

童贯有击败西夏和吐蕃收复河湟的功劳,但是在攻打朔方时,强令名将刘法出战,导致刘法在塞外遇伏战死,令边军人心浮动。童贯还伪传捷报,给“熟番”升官,不仅破坏了祖制,也没有让番军彻底忠诚。童贯为了制衡强大的西军,还让军士换防到其他地方并收回了他们的土地,这让西军军心大乱,出现很多士兵逃亡的现象,彻底降低了北宋这最后一只野战军的战斗力。

金人

童贯在外交领域也是极其失败的。如果说他在军事上还稍微有点能耐,那么在外交方面天真的就像个孩子。北宋伐辽失败后,童贯为了宋太祖那句“得燕云者封王”的遗训。不顾众人反对与金人签订协议,让金人攻打燕京,然后由宋朝花钱赎买。可天真的童贯没想到,金人攻下燕京后,掳掠百姓和财物北反,宋朝在支付大量赎金后,只得到了一座空城。这不仅让北宋外交威望扫地,更让金人看清了北宋怯懦的本质。后来金人背盟南下,坐镇太原的童贯还找来金人的使者抱怨,说:“出兵攻打我们,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事先不跟我说?”金国使者答道:“两国交战,贵在出其不意,告诉你干甚?赶快回跟你们皇帝说,把河东、河北的土地割让出来,以黄河为界,或许还能保得住你家宋朝宗庙社稷。”童贯当即傻了。

金人南下

犯下了这一系列昏招的童贯,在最后临危受难的关头,竟然抛下了自己的责任,带着两万军队逃跑了。在童贯逃亡前,太原知府张孝纯劝阻:“金人撕毁盟约,大人应当大会诸路将士奋力抗敌,怎么可以就此离去,大人这一走,人心骇散,无异把河东拱手让人。河东一旦失守,河北岂能保全,大人务请留下来与我们共竭死力,率众报国。如今太原府路地险城坚,将士谙战,金人未必就能攻破。”童贯竟然大发脾气,说:“我只是受命宣抚,并非守土之臣,如果一定要我留下,还要你们做什么,守城是你的职责,且须勉力。我到京城禀奏,很快就会发动诸路军马来策应,我留下来,则两无所益。”张孝纯愤然而起,回到家里,抵掌大呼:“平时童太师作多少威重,大事临头,却畏懦如此,身为大臣,不能以死报国,止欲奉头鼠窜,何面目见天下士。”

靖康之耻

就这样,怯懦的童贯一反自己平日里威风的作态,带兵逃亡了,在北宋失去河北后,朝野抨击不断。宋徽宗为平息民怨,派人斩杀了正在逃亡中的童贯,然而这对节节败退的战局并没有什么用处,以至于后来有了“靖康之耻”以及后来的“建炎南渡”。

身败名裂

笔者认为童贯虽然为北宋立下过大功,但是他所犯下的错误更是致命的。童贯对北宋朝廷的危害,甚至有超越蔡京的可能。其实当初如果童贯没有那么天真的相信金人,积极布放太原,并带着那两万军队一起协防,迟滞金军,并给朝廷做出榜样,北宋的主和派也就不会占据上风,后来的历史也有可能因此改变。至少,童贯本人也不会因此背上千年骂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