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亩冬土豆四月底开挖!

亩产五千斤,产值六千元。冬天种植,春夏交替时节收获,这种既不让冬季土地闲置,又能使粮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高效产业,就是咱们大安区去年以来在部分乡镇所推广的一项栽培新技术,即“冬作马铃薯”栽培技术。今年的四月中旬,大安区全区推广的6000亩优质冬季马铃薯进入成熟期,月底即将开挖收获,迎来冬土豆的头一个丰收之年。

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其增产增效显著,发展潜力巨大。我市的大安区因此积极引进并实施了实验栽培,在牛佛镇等乡镇,该区农技部门采取起垄种植方式,选用“希森6号”优质、高产、抗疫性好、耐寒性强的土豆品种进行了实验栽种。目前这项“冬作马铃薯”技术已经通过了省级的现场技术鉴定。从去年土豆采购商到大安田间直接采购的情况来看,每斤土豆的批发价在1.2元左右。因此按每亩测产的2500公斤土豆产量亩产值就将达到或超过6000元。全大安区推广的6000亩“冬作马铃薯”的总产值,预计将达到360多万元,其产业推广前景十分看好。

在生产一线指导种植户的大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与农机股股长陈伯利说:“去冬今春,我们大安区主要推广的是“冬作马铃薯”,目前看来生产形势很好,再有一个多星期就是丰收期了。为发展土豆种植产业,我们不但引进了区外的种植大户,还专门组建了土豆专合社。在牛佛镇红旗村的这个片区,区里搞了一个五十亩的示范片,采用的“起垄覆膜栽培”技术栽培冬土豆。栽培期间要注意做好保温保湿,垄深垄距也要保持好。起垄之后,还要适时翻耕土地、施好有机肥、弄好苗床,然后再放种薯、再覆膜。其目的就是防霜、抗冻、防疫、保产”。

记者了解到,大安区土豆专合社所生产的优质土豆,本月底大面积开挖收获后,除本地市场外,将大量销往成都和重庆地区。目前在大安区牛佛镇的红旗村,五十亩的冬土豆试验地长势良好,其它乡镇冬土豆的情况也十分看好,只等本月底开锄,收获喜悦了。


农技小贴士

据农业专家介绍,由于在四川乃至我市,每隔2、3年,就会在2月初发生持续的低温天气,这就容易给“冬作马铃薯”造成严重冻害,导致平均减产20%左右。因此农业专家要求,栽培“冬作马铃薯”,需适时播种。把握好“合理轮作、整地开沟”,施好基肥,在播种和覆膜阶段掌握好天气情况,避免幼苗受冻。要实施科学的灌溉和排水,把控好追肥的施用量。要注意防控“晚疫病、青枯病”等危害较大的土豆病害,以保障高产、稳产。具体来讲,就是要选用中早熟品种,1在日最低温度高于4℃的前提下,于12月初播种。行距保持在70cm、垄深20cm,实行单垄双行种植,并在1月中旬实施覆膜。覆膜后的1个半月后,在2月底3月初左右,根据气象预报和天气状况,逐步揭膜。揭膜后,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进行垄沟灌水2次,并根据晚疫病预测,实时做好晚疫病的防治。


记者:林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