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之《國富論》(第二十八天)

品經典,享幸福。

每天讀經典,日進一點點。

《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1723—1790),英國經濟學家和哲學家。斯密是英國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創立者、舉世公認的現代經濟學之父。該著作出版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當屬經典之列。

1.文中提到“改良和耕作日益增大,糧食日益豐富,這必然會增加對一切能供實用及裝飾用的非食物的土地生產物的需求”,“隨著技術和產業的發展,衣服居住材料、地中有用化石和礦物,以至貴金屬和寶石的需求逐漸增加。它們所能換得的食物逐漸增多,換言之,其價格逐漸增高”。

所得:在農村,種糧食的收入早已沒有種植瓜果梨桃蔬菜的高了,雖然有時蔬菜價格不穩,但平均下來還是比種植糧食收入可觀。肚子容易填飽,但精神需求永無止境。

2.文中提到“砂石礦產物的市場,很少擴到周圍數英里以外,而其需求,一般必和這小區域的改良與人口成比例。而銀礦產物的市場,卻可擴展到全世界”,“白銀的大市場,是世界上有商業有文化的地方”。

所得:有隨依附物的發展而發展的,猶如依靠平臺的上升而升值;有流動行強的,不囿於某個區域或者領域,屬於硬通貨,如專業技能、能力素質。兩者能結合起來,則更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