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侠用餐后把银子一拍就走,店小二不看够不够,酒馆不赔钱吗

大家在电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古代大侠去酒馆吃饭,付账的时候直接拍在桌子上一些银子,然后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店小二从来不去查看大侠的钱付的够不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银子的购买力强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古代的酒馆里,一顿饭大概需要多少钱,店小二心里一清二楚,所以在客人结账的时候,他们只要扫一眼,看到了大侠给的钱多少,就知道大侠付的钱够不够了。

在电视剧里,大侠一般吃完饭直接拍桌子上的是银子,店小二看了自然就知道足够了,因为古代的银子购买力太强,在酒馆,只要看到了银子,那一定只多不少,店小二开心还来不及,肯定不会叫住客人自找麻烦。

古代的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在唐朝一两银子能换一贯钱,一贯钱也就是一千铜板;在宋朝更不得了,一两银子能换两贯钱,到了清朝就更不用提了,慈禧的祸害之下,中国白银外流,一两银子最高的时候能换到三贯钱。

这样的兑换概率意味着什么呢?给大家打一个比方,就拿大米来说吧,毕竟古代现代大米都是我们的食物。

古代的大米多少钱一斤呢?咱们就以宋朝来说吧,他的兑换比例比较居中,也就是一两白银两贯钱,2000文。

宋代的宋斤,相当于640克,一石大米相当于92.5宋斤,这样算来,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参考如下:

"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

宋朝的大米价格浮动比较大,最低的时候300文一石,最高的时候2000文一石,咱们就取个中间吧,平均估值一下,一贯一斤,因为当时的宋斤比较重,算一下目前咱们最常用的大米价格,大概是3块钱一斤。59.2公斤的价格就是355.2元,也就是说,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咱们现在的355.2元。

当然了,这是大概的价格来算的,要是按照当时的猪肉价格来算的话,咱们现在的猪肉一斤20多元,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恐怕就要远超355.2元了。所以,古代银子的换算,一般都无法准确换算为今天的价值,毕竟时代不一样,情况不一样,在古代能吃上大米的人也不多,如果大米是奢侈品的话,恐怕这银子的购买力还要提升不少,毕竟现在的大米是普通人家使用的普通主食。

即便如此,一两银子就算355.2元的话,古代人一般都是吃中餐,再来点酒肉,也足够一两个人的开销了,所以店小二见到银子就知道一定是够了,没必要再喊住客人进行确认了。

古代流通的货币不是银子

不要被电视剧影响,在古代根本流通的主货币根本不是银子,而是铜板。这一点我们在《红楼梦》的刘姥姥那就能看出来,二十两银子够一个农村家庭一年的开销了。所以,下饭店也好,茶馆也罢,一般都是付的铜板,在饭店付白银的情况很少见,那肯定是高级场所,不是普通百姓消费的地方。

一般平时人家买菜,买东西,都是铜板,即使是碎银子在市面也很少见,除非是置办田地,才需要付银子。即便如此,有有银票,没人会随身带着银子,丢了咋办啊?谁没事揣着几万现金溜达啊。

从现在的一些出土文物大家也都能看出来,很多老宅子后院挖出来的都是坛子装的铜钱,很少有银子,这也可以很好的证明当时的银子并不是主要流通的货币。

没有电视剧里那么结账的人

古代人赚钱容易吗?不容易,哪有人那么拍到桌子上银子就走的人啊,那些古代的侠客也要吃饭不是?就算是靠武功赚钱,那也是刀尖上跳舞的活儿,拼命换来的钱凭啥白白给了店小二?

所以没有这么付款的人,自然店小二结算的时候也是要算多少钱,然后多的钱还是要找给人家的。

古代拿银子吃饭的人虽然稀少,但是也有,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店家一般都有一个测量银子重量的工具,叫戥(deng)子,这是一种小重量测量的工具,通过这个估算银子的价值,这里还涉及到银子成色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银子都是实打实的足银。

店小二会通过用牙咬来分辨银子的纯度,再用戥(deng)子称重,估算价值,大块银子就用剪子剪开,碎银子就用铜板找零,这才是真实的古代付钱方式。

顾客来头大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顾客的来头太大了,老板都不敢说话,店小二自然也就不多嘴多舌了。

毕竟,在古代禁武器的社会,公然来了两个拿刀的大汉,穿的衣服一看就是江湖人士或者富家子弟,那还要什么钱?万一店被砸了找谁说理去,所以,给钱就不错了,自然不敢去招惹他们。

有的顾客更是老板的熟客,一般都是交好的富家子弟,在当地都是有一号的人物,他们会保店家平安,所以吃几顿饭也就无所谓了。

刘邦的家乡有俩酒馆就一直供着刘邦白吃白喝,为啥?因为刘邦的亭长职位可以保护他们平平安安做生意,这点孝敬还是要有的。

古代真实的店小二在顾客付钱后是要核实数目的,而且有一套完整的找零程序,除非是特殊情况,顾客给的明显够,或者顾客来头比较大,店小二才不会上前计较。

文/野史日记 欢迎关注我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