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人總說你去死,你應該怎麼辦?

卓然2021


諮詢師朋友,你好。作為醫生,我覺得首先你有能力判斷,你的這個年輕的客戶,是存在抑鬱表現的,起碼20多歲的年輕人,畢業好幾年不出家門,一直沒有工作,一定是不正常的。而且很可能他的行為不能用抑鬱情緒去解釋,而是已經達到了抑鬱症的標準。還是建議他去看醫生吧,精神科醫生一定更適合他。

為什麼判斷這個年輕人有病?

我們總是喜歡用心理問題去解釋一些反常的行為,但很多時候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而是疾病。比如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畢業了好幾年,可能他的同學都在工作,但他卻一直沒有去工作,甚至從來不出家門,可以說明顯迥異於他的那些同齡人。別人在求職,你在家裡;別人在交友,你在家裡;別人在打拼,你在家裡;別人在結婚,你在家裡;別人在奮鬥,你還在家裡,而且還不出家門。

可能有些人會說這是宅,就好比今年的“流浪大師”沈騰一樣,很多人都說他是大師,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被世俗接受?我倒覺得他就是個病人。與同齡人相比,與以前的自己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反差和變化,社會適應不好,就是病了。

那他就是抑鬱症嗎?

還真不好說,之前我在上海時曾經接診過這樣一個患者,畢業後一直在家,不出屋,不接觸外界,從來不去社交活動,被社區和家人送來醫院的原因是家人無法容忍患者常年不出屋,甚至不下床,常年在床上吃飯和如廁,甚至因為近兩年沒有下床,雙腿已經出現明顯的廢用性肌萎縮了,雙腿已經無法支撐這名年輕人直立行走了。

所以,不去工作,不出家門,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而不是抑鬱症。具體那種疾病的診斷,還是要靠精神科醫生的精神檢查和觀察定診來決定的。

給諮詢師朋友的一點建議

我覺得,這樣的患者(你們稱為客戶),是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的,但仍然不想去做出改變。起碼我們發現了他問題的所在,應該鼓勵他去看一看醫生,判斷一下自己的精神狀態是否健康。不管是抑鬱症,還是精神分裂症,都需要長期連續的治療。比方說抑鬱症患者的情感低落,就不適合心理諮詢去緩解。

而且你這個客戶和他的家人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矛盾衝突,這樣的精神狀態,很可能在家人的負面言語下繼發一些嚴重的無法挽回的結果。需要儘快就醫,同時也需要對患者的家屬開展疾病的健康教育,說明患者的反常和消極表現來源於疾病,而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是患者的5-羥色胺和多巴胺、去甲腎之類的神經遞質出現了問題,而不是想不開。

不當的言論只能加重患者的病恥感,讓患者更加悲觀和絕望。給患者必要的情感支持,一定是必須的。希望我可以幫到你。


我說精神


你的問題很好。

首先要和你的來訪者共情,充分去理解他的感受:

“畢業後幾年沒有工作,也不出門”,這對於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也是很痛苦的體驗,原本自己內心就很自卑很自責,偏偏又讓家裡人罵,甚至說出“讓你去死”這樣的狠話和過頭話,其心理感受就可想而知了。

也許他去找你就是為了傾訴內心的苦悶,但更多的肯定是為了尋求你的幫助。

因此,在和來訪者充分共情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上,不妨試著問他幾個問題:

“你家裡人這種態度肯定會讓你受不了,

要知道現在你比他們還要著急和焦慮,

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一天天不出門、不工作,

會不會也像他們一樣著急呢?”

“愛之深,責之切嘛,儘管他們說話難聽,但肯定是看到你這個樣子太著急才出口傷人的……”

“你來找我尋求幫助一方面是你感到委屈和痛苦;

另一方面,我認為這也是你尋求改變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要想讓家裡人不再惡語傷人,關鍵還在於你自己。”

“要用實際行動證明你在改變:

比如不妨回家後向他們道歉,這幾年讓他們替你操心了;”

“然後和他們去溝通並尋求他們的幫助,如何使自己從這種頹廢的狀態裡走出來!”

“比如試著去找過去的同學聚聚,聽聽他們的建議;”

“比如你自己可以試著去找工作,不在乎錢多少,先讓自己從自閉的狀態中走出來!”

“有時間可以再來找我,我期待著聽到你的好消息!”

最後,我需要鄭重忠告能看到這篇文章的父母:

千萬不要對孩子說過頭話!

千萬不要對孩子說過頭話!

千萬不要對孩子說過頭話!

真要是孩子照你說的做了,你將遺恨終生!

現實中這種例子太多了……



心理醫生張彥平


恨鐵不成鋼的表現,父母看到孩子整天無所事事,他們真的恨鐵不成鋼,又無可奈何。只能用謾罵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能把孩子的散漫心情給消除掉,喚醒孩子的鬥志。孟母三遷,語重心長,哀哀父母,舐犢情深,望子成龍,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作為孩子的我們應該擺正自己的姿態把不好的東西給消除掉努力向上。不要讓父母為自己的事情操心!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努力吧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