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都已经灭亡了,他仍在率兵攻打革命军,最后还差点成功了

王朝的更替,时代的变换,是世界发展的规律,也是人们很难以自己一己之力去进行改变的。但是对于某些人而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他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想法,因此即使知道事情已经没有转机了,依旧会选择奋力一试,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比如陕甘总督升允便是这样的一个人,此人是清朝最后一位封疆大吏,大清已灭亡他仍在率兵作战,还差点成功了。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隆裕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宣读了《清帝退位诏书》,宣布了清王朝的覆灭,也宣布了封建制度的终结。然而,即使面对着如此清晰的时代趋势,依旧存在不少执迷不悟的人,而升允便是其中的顶梁柱,此人在清朝灭亡之后依旧向革命军发动反击,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能力为溥仪重新打回天下。

升允,在清朝晚期的朝堂中,定然是个清流般的人物,此人在中法战争爆发之前,便建议清朝限制洋人的行为,并亲自处置了一些为恶的洋人。

但是可惜的是,升允写的文章被他的手下拦住了,对方声称:“汝知洋人尚有国否?汝杀其人,能杀其国否?”升允和对方经过了一番论战,最终还是没有将奏折递交上去。

在官海的二十年生活,升允过得还不错,至少可以称得上是平步青云,在光绪三十一年之时,成为了陕甘总督,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当然,升允的升迁是他努力的结果,也是他应有的回报,据说其经略陕甘期间,“岁获盈余至十万,允取足供用,余皆蠲之公家。拉后(慈禧太后)重其廉,累擢遂至陕西巡抚。”

慈禧太后打算过七十大寿的时候,各地官员纷纷送上重礼拍马屁,但是升允却有着不同的意见,他不仅自己不献金,而且还建议太后终止这个行为。溥仪登基之后,升允对朝政更加不满,索性选择了辞官,闲居于西安城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朝廷重新起用升允,使其出任陕西巡抚。在这段岁月中,升允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短期时间中攻下了十几座城池,差点成功将西安攻下并当作自己的根据地。但是可惜的是,清王朝的统治者太过于无能,在升允努力的时候宣布了退位,也让升允的付出彻底沦为了泡影。

当然,升允并没有放弃,依旧顽强抵抗,但是此时人心、军心都受到恶劣影响,所以升允也不得不选择了退兵。到了1913年之时,升允获得了蒙古的帮助,希望重新以“勤王”的名义为溥仪夺回江山,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后来,升允还请求日本人的帮助,希望通过国外势力来帮助溥仪复辟。但是结果还是一样的,失败了,而他也因为多年的劳苦而最终染病,一命呜呼。

显然的,倘若升允能够转变自己的思想,为新的政权而努力,为百姓的美好未来而努力的话,或许对国家的发展而言,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可惜的是,他太过于愚忠了,真正的忠心并非是针对国家领导者,而是针对一国百姓。

参考资料:升允《自述》、《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