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想上110,這幾點非常關鍵!家長速為孩子收藏

最近補課的時候發現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的數學問題,很多都跟不上老師上課的進程。特別是新進初一的學生,還沒有適應初中的上課內容和課程安排。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初中數學的學習方法

一、各年級的常見現象

初一學不好數學

許多小學數學學科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初中數學成績會出現下滑,成績不穩定等現象。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有不小的提高。

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知識一知半解,沒有吃透課本內容。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繫,只是趕作業、套題型,遇到難題缺乏思考,學習方法的缺乏或不得當嚴重製約學生的有效思維,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思維惰性,學不好數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初二的學習只會是更上一層樓!

策略:

1.狠抓基礎,循序漸進。立足課本,把課本知識點吃透,輔以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訓練,先以基礎題為主,培養運算能力,提升自信心。等基礎知識熟悉了,再逐漸加深難度,能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維。能靈活運用知識點。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預習書本知識,然後帶著問題去聽課,提高課堂效率。

總結相似的題型,收集自己的典型錯題和不會做的題目。就不懂得問題,積極討論、請教老師。自己制定每日學習計劃,形成習慣。

3.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率。每天作業是對當天所學內容的鞏固,如果能高質量的完成當天的作業,就能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點消化吸收,遺留的問題就少,進而學習效率就高。

初二數學成績下滑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初二的難點多,初三的考點多。相對而言,初一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基礎,中考多以基礎題為主,要求不高。

初二是初中數學學習的一個拐點,坡度突然增加,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學生是很容易適應的。特別是幾何內容的增加,它的研究對象從“數”到“形”發生變化,方法也從“運算”到“推理”發生變化,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跟不上就很難從圖形中找到關係,推理論證困難學科(物理)也相應增加,學業加重,精力分散,有些學生有些力不從心,缺乏毅力的,就會慢慢掉隊。

策略:

1.學會給自己明確目標,以增強學習的目的性、主動性。

2.從基礎知識入手,用簡單、中等的題來訓練自己的解題思路,思考“憑什麼”從第一步走到第二步,它們之間的關聯性、邏輯性是怎樣的?從而真正形成自己的做題思維。

3.堅持養成總結題型、錯題、典型題的習慣,常堅持3—4周後,就能養成習慣。

4.過好幾何入門關——識圖、書寫、推理。書寫是幾何入門的難點,有條理的書寫時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的保證。應根據題目的要求,步步有據,句句有理,由條件推理得到結論。對書本上的定義、性質定理、判定定理要非常熟悉。

5.進行知識歸類,如將判定方法、定理歸類整合,使所學知識系統化。

初三基礎不紮實,力不從心

進入初三以後,學生的學習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為了總複習能有更多的時間,各科上課節奏開始加快,學業任務相應加重,基礎不紮實的學生就會跟不上,嚴重時自信心會嚴重受挫,感覺力不從心。

平時做試卷審題不嚴,看題不清,能做對的題目也沒拿到分。小錯不斷,沒有養成積累錯題的習慣。遇到綜合性問題時,缺乏解題思路和方法。遇到難題,就自動放棄了。長時間持續下去,喪失自信心,成績也會下降。

策略:

1.第一步要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從時間、中考試卷難度、現階段的情況、預期目標、成功提高成績學生案例等方面分析,增強學習動力。

2.狠抓基礎,循序漸進。利用上初三前的暑假把初一、初二年級的知識漏洞通過查、學、練、測的循環模式補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在繼續學習新知識時能跟上老師節奏,自然會輕鬆很多。

3.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預習、帶著問題上課、複習、積累、總結的習慣,從“要學”變成“會學”,最後會“自學”。不僅對現在很重要,對以後高中的學習也有很大幫助。

4.基礎紮實之後,可以逐漸增加難度,做一些中等難度的題目,也不能盲目的只顧做題,要注重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解題的方法、技巧的訓練。

5.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認真分析按照中考考綱及近幾年中考數學試卷命題的變化規律,對重點考查內容進行分類訓練,對難點進行各個擊破。

6.熟悉並運用常用的數學思想,如方程思想、整體思想、化歸思想、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等。

7.中考基礎題真題演練。要求達到自己理想的正確率,也可以全面考察知識漏洞情況,可以再做複習。

8.中考壓軸題突破。縱觀數學中考命題規律,壓軸題主要出現在函數和三角形或四邊形或圓部分的動態問題或分類討論的內容。對壓軸題進行分類剖析,形成解題思路和技巧。

二、數學學習技巧

1. 老師的講解很重要。課堂並不是記筆記的好地方,尤其數學課,你要學習的是老師的思路和思考方式。初中數學老師大都有自己的一套對數學的解讀,他們是真的懂數學,懂和會做數學題完全不一樣。雖然一開始可能領悟不到很深,跟著老師的思維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逐漸轉化為自己的思考方式。在這裡我要超級感謝我的初中數學老師,她在課堂拋灑的對數學的熱情讓我願意思考、領悟數學。

2. 獨立思考。初一二是數學開竅的階段,大半源於自己的思考,我還記得自己在午飯時候留在教室裡思考一道難題,結果全班就只有我一個人做出來。這一步的努力是任何人都教不了的,也是你積累之後很難被別人超越的,不要怕辛苦,這個過程很短,只要你嚐到一點甜頭就會愛上它。

3. 形式不重要。我看過太多數學筆記一大本考試成績也就那樣的同學,看到成績還覺得很憋屈。建議不要在數學學習上講究形式感,也不要認為我記了這麼多筆記,改了這麼多錯題就應該學的好,重要是你要懂。把問題分析透徹,比任何筆記都管用。

數學是一個通透的學科,愛它是因為它講道理,一切結果都可以被推導出來。

三、記熟數學公式

初中數學就是建立在公式之上,通過不同公式之間的相互聯繫來證明推導出答案,但是很多學生都連公式都記不牢,成績差也是理所當然。分享幾張關於我做的初中公式全解,需要的粉絲們可以留言《領取初中數學公式》,我會一個個發給你們完整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