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產品經理需要行業經驗——隱藏在產品設計的深層邏輯

為什麼產品需要行業經驗 ——隱藏在產品設計的深層邏輯

產品崗位尤其是現在比較火熱的B端產品,對行業經驗都有者較高要求,不談個例。 為什麼除了職業技能以外,還需要有較高的行業經驗?作為產品人有沒有思考其中的原因。千萬不要張嘴就是“為什麼這麼要求,對新人公平,哪個不是走新人過來的"。

可以理解這些人的訴求,但完全不認同,第一有很多對行業要求不高的職位,第二,因為行業經驗可以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減少很多行業深層邏輯問題。 這點也是本文的核心論點。 以電商和餐飲2個行業中部分邏輯實例出發,剖析下深層邏輯。

產品線--脈絡清晰

產品行業框架快速依據公司佈局梳理出來,這個基本就是吃行業經驗了。因為不管toB和toC 的產品,作為個人用戶可以調研的只是業務終端了。那麼是不是可以從終端反向解析業務邏輯,先不說這個對能力的要求因多高,從實際來說,C端的業務完全無法覆蓋底層業務邏輯。換句話說,利用競品分析出是個行業產品(複雜)的邏輯框架,不可能!再加上企業在行業中自己的佈局,一個無行業經驗的產品是無法解決的。

舉個例子:分銷電商(很成熟的產品),企業需要結合會員制實現多級推廣,前期利用微信,小程序為主要渠道。

作為產品負責人,第一時間需要給出那些注意事項和問題點?

思考時間...

提煉關鍵點

分銷電商, 會員制,多級推廣,微信,小程序,B2C模式

行業警戒線

微信對多級推廣的限制,法律對多級分傭的限制,電商的基本要素,會員制的敏感點

具體限制

法律限制:分銷和傳銷的區別,在設計產品時一定要注意法律條文的內容。要給自己的產品留後路。比如下面的條文就對會員制有極大的影響,設計時必須考慮應策

“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髮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會員制:必須不是強制性的,非會員可以正常交易,付費會員可以享受更多特權。

微信對多級分銷的限制:只支持二級層級,在微信生態裡玩,就不要設計三級及其以上的分傭獎勵,容易被搞(封)!

電商系統的基本要素:

推薦內容,商品管理, 庫存管理(是否自建ERP,或者對接ERP), 訂單管理 (流轉狀態),財務管理 ,物流對接 ,轉化數據獲取統計 ,資金流 物流 信息流 整合。

會員制度,結合付費和消費分傭規則。會員信息是否完全依賴微信授權(還是需要二次手機號綁定)等等

產品上線期限,團隊資源配置 這些都是第一時間需要解決或者獲取的信息。 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反應是哪些,可以留言互動下。

產品底層--細節成本

這裡底層的意思是隱藏的表現邏輯下的深層業務。比如說電商必須考慮下單和支付的併發性能,以及極端處理問題。

舉個例子,再梳理 基本訂單流[未提交-已提交未付款-已付款未發貨-已發貨-已收貨-完成]中,除了狀態流轉是否有深層邏輯在裡面?

退貨處理流程,可以在哪些環節處理退貨。 資金物流具體走向。自動收貨-自動完成,怎麼設置 默認期限。是否支持評價,評價機制是否可以修改(現在規定不可以刪除評價)更深層級的考慮,下單無庫存,支付無庫存,商品信息在下單時變動,多單競爭一個庫存。這些才是關鍵點,怎麼處理這些場景大家可以思考下。

再舉個例子,餐飲中退菜問題。

如果不具有行業經驗,設計這裡的邏輯,肯定不會想到下面一個注意事項。

基本設計:設置支付前退菜,支付後退菜,菜品是否依據配菜下鍋(菜品一個狀態),資金流向等。

這裡蘊含著一個深層邏輯,跳(逃)單的問題,尤其是員工自己跳單。先解釋下這個場景,一桌用戶就餐完場結賬,使用支付現金,這個時候員工進行退菜操作,取消整單。這樣系統裡這筆訂單無效訂單不入賬,但是實際這比錢被員工收取。所以這個環節必須要考慮防止員工跳單邏輯設計。 是不是很意外 ~!~。

產品構建--相關資源

這點其實是從社交關係角度來說的了。

現實從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比如做電商的產品,對行業內的數據採集公司,ERP公司,部分產業供應商肯定都有所聯繫。如果新的產品需要相關資源,可以快速有效溝通起來。尤其是一些垂直度很強的行業,比如金融,醫療等產品,負責這些產品的產品經理對行業內相關的資源肯定有相關沉澱的。如金融的風控規則庫,數據提供商等。

這些額外的輔助工具的對接和測試,對產品的有效開展具有很大幫助的。

結尾簡單談談“職業焦慮”,如果具有高行業水準的產品,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減少產品開發成本的。可以快速上線和有效避免行業深坑,在中小企業這樣的產品是非常有價值。不要畏懼現在所謂的35歲門檻(很大部分是外部環境和鼓吹的,就業問題一直存在),只要自身有價值,不管35還是45,都不是問題。

畢竟顛覆世界的產品不是那麼容易的,更多的還是普通的產品設計和迭代。不是每個產品都是張小龍,更多的還是你我大眾。

所以可以焦慮,因為鞭撻前行,但不可以一直焦慮;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陷入怪圈。走自己的路,自然會有路走,不要輕易被知識付費收割人頭。

一起前行,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