窠臼还是代价?评DDG-1000型大型驱逐舰

美国海军DDG-1000型“朱姆沃尔特”级大型驱逐舰的第二艘“迈克尔·蒙索尔”号驱逐舰(编号DDG-1001),于2019年1月26日正式服役。该舰为纪念伊拉克战争中的美海军战斗英雄而命名。2018年年初,该舰进行进行海试,并该舰和同级的首舰“朱姆沃尔特”号(DDG-1000),都部署在太平洋舰队。至此,DDG-1000已经服役2艘了。


DDG-1000虽然名为驱逐舰,但是从一开始,就不是传统意义的驱逐舰或者巡洋舰,而是不同于以往分级标准的“新型大型舰只”。DDG-1000型根本设计思路,确立于其前身DD-21计划时期。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重新扩充军备,希望一举压垮苏联。其海军得到了“600舰”计划的大项目,发展势头咄咄逼人。当时美国海军已经系统分析了,其预计的2000年前后水面舰艇需要,紧密围绕其当时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新战略——“海上基地”“海上打击”“海上盾牌”三大作战概念。其提出:要在对苏联海军较大战斗力优势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舰只作战能力。因此,有必要赶快替代“衣阿华”级战列舰那样的重型舰只——同时拥有经济的重炮,以及远射程的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毕竟“衣阿华”级战列舰可是二战老兵,服役到20世纪末已经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在首次巡航导弹战役中,这种重型舰只可以发射大量巡航导弹,承担火力打击主力的重任;在三栖登陆战役,该舰可以不间断地使用重型火炮,继续发挥火力支援的作用。


由于后来苏联解体,美军的海上优势则更加强化,最终确立了更进一步的“由海向陆”战略。1992年9月,美国海军部长、海军作战部长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共同颁布“由海向陆”(Forward-from the Sea,FFTS)战略白皮书。由于能够在远洋威胁美国海军的苏联海军消失,因此美军取消了大量大洋作战的舰只、体系和战斗力发展项目。取而代之的,是“新世代海上远征部队”(Naval Expeditionary Forces)的概念,在稳固控制各个战略水道和区域的基础上,将作战重点转向陆地,将对地面投射火力、投送兵力,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就是美国海军必须出去打遍全世界,在别人家门口按着人打,以此威胁所有“刺头国家”,从而永久稳固“单极世界”的霸权!随后在1992年10月,美国海军取消了不少冷战时期的发展项目,将其功能转入新的“21世纪驱逐舰技术项目”之中,比如著名的“武库舰”(Arsenal ship)概念。最终就形成了美军“21世纪水面作战”(Surface Combatant of 21th Centry,SC-21)综合发展项目。1997年,承载着“护航巡洋舰”、“打击巡洋舰”、DDX和“武库舰”各种项目血统的“新型驱逐舰”,被正式命名为DD-21计划。


最终,时间到了2006年,该型舰以“DDG-1000方案”立项。其完全具备了今日该舰的轮廓,采用穿浪单体内倾船型、集成一体式的上层建筑,满载排水量竟然达到14290吨,舰长182.9米、宽24.5米,吃水8.4米,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大型平台。其总体设计和先进配备,在造价上也十分惊人,竟然达到44亿美元,合297亿人民币。整个DDG-1000项目,采用了多达10大新技术,每个部分都拥有极大的开创性。最终DDG-1000成了完全不在以往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体系的全新型舰只。具体而言,这种划时代的巨舰拥有几大特点:

一是采用全新的隐身外形。其外形极度简单简约——采用穿浪型埋头艏和内倾船体,艏柱后倾,舰艏水线下明显前伸,造型颇为复古;艏部舰面仅布置2部155毫米AGS主炮,炮塔为标准的几何截面形状,炮身炮管均采用包覆式隐身措施;中部为一个长艏楼集成式上层建筑,再无其他突出建筑和构造,也没有桅杆和突出的雷达天线。另外,其复合材料不仅减轻上层建筑重量,在波浪冲击船侧时,会带动橡胶制造的被动式空气冷却器,降低全舰红外特征,对抗光学侦察器材。这种极致的隐形能力,为的是适应该舰任务——美国海军要求舰队能对深入陆地100海里(185公里)的地面部队,实施不间断支援,并持续压制附近区域敌目标。为此,DDG-1000必须抵近敌陆地海岸线,所以,隐形是保证这种环境中生存能力的关键。


二是动力系统采用全新的综合电力系统。其使用了综合电力管制系统,统一管理轮机、船电设备、武器等重要用电系统。其配备全电推进系统,适应综合电力管制需要,并为巨大的舰体保证了灵活的机动能力。其以4部燃气轮机带动2部功率为36兆瓦的推进电机,再带动双轴推进,动力强劲。其7.5左右的长宽比,和为外形隐身而导致水动力阻力较大的线型,并没有使得该舰航速下降,其依然拥有30节的最大航速,没有差于其他舰只。


三是DDG-1000安装了新型重炮。其前甲板最为醒目的,是155毫米口径AGS新型舰炮,使用“长程陆攻弹头”,实际为精确制导的火箭弹药,弹头重24磅,命中误差可以在50米内;其最大射程理论上可达100海里,目前阶段可达59海里,射速为每门10发/分钟,弹舱内备弹600发。这种舰炮火力,将尽力保证在敌普及型反舰导弹(鱼叉、MM-40飞鱼、C-802、X-35等等)的射程外,完成对地火力支援任务。这一点是之前美国海军预想最为重要的生存能力优势。同时DDG-1000还能拥有舰炮火力的经济性和持续性优势。但是目前颇有实力的美国潜在敌人,例如俄罗斯、中国、伊朗等,普遍拥有较为成熟或堪用的近海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而且已经拥有突防能力更强、且射程更远的反舰导弹(宝石、口径、鹰击-12/18等等),因此DDG-1000驱逐舰的舰炮威慑力将大打折扣。


四是DDG-1000驱逐舰使用了新型垂直发射单元。该舰两门155毫米重炮已经占了宝贵的前甲板中轴线空间,因此DDG-1000舰使用了舷侧垂直发射单元,共有80个,全部是容纳长尺寸发射管的“深井”。其装备重型弹药(例如战斧系列导弹)能力很强,相比之下伯克FLIGHT-IIA型仅拥有32个“深井”;但DDG-1000垂发用于发射防空导弹显然是不够充足,而伯克FLIGHT-IIA型共拥有96个垂直发射单元,防空反潜火力更加充沛。另外舷侧垂发的设计,不利于集中设置装甲和结构防护措施,在弹药安全性上也有很大隐患。所以虽然DDG-1000火力上突击能力极强,但遂行其他任务的能力偏弱。


五是DDG-1000型驱逐舰使用了多功能电子设备集成方式。该方式不同于英国45型驱逐舰或者美国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舰的封装式集成方式(桅杆等部位同时集中多种设备,统一封装),而是使用一部天线阵列集中多种功能,以替代掉多种设备。其天线阵列多为平面型,贴装于上层建筑外壁上。这种集成方式,最大限度地加强了电磁兼容性的控制与管理,防止多个设备同时工作时相互影响,当然其技术成本很高,多个后端连接同一天线阵列,同时阵列上不同部分要分别工作,并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例如其主雷达天线可分区使用S波段和X波段,分别负责高海拔远大气层和近大气层讯号,两种信号处理体系完全分离,但最终统一显示在同屏幕上。


如此强大的战舰,却并没有得到美国决策层的肯定。2002年4月,美国海军确定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担当该项目的主承包商,最初计划采后30艘。但很快国防部只批准采购5-7艘。因为该舰技术开创性实在太高,总体显得过于冒险,经济成本也很高。而其大环境是小布什政府同时发动2个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战争经费的迅速增加,挤占了给新型主力舰只的预算,国会国防预算委员会很快发现,花费33亿美元,去买一艘80个垂直发射装置和155舰炮的DDG-1000,实在是划不来。在之后的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军被迫继续“瘦身”,以保证每年1000亿美元中东和中亚行动费用。美国海军“30年造舰计划”确定,未来美海军19艘巡洋舰和69艘驱逐舰,并不包括3艘之后建造的DDG-1000。


除了反恐战争冲击外,DDG-1000舰任务和环境也不相适应。随着中国海军快速崛起,美国绝对海上优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大洋作战又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而随着伊朗等国也大力发展、装备较大射程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DDG-1000舰重型火炮的优势缺乏用武之地,只能在战役末期上去表现一下。实际上,整个“由海向陆”的战略,乃至“单极世界”的霸权主义,都已经完全不合时代了——充斥着西方海权傲慢和一个超级大国企图的任何幻想,都早已经不能适应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世界!DDG-1000作为今后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发展基础,进行脱胎换骨地修正,倒是可以期待;但是,现在这个状态的DDG-1000,44亿美元的重炮导弹战舰,只能是旧时代的窠臼,是傲慢付出的必然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