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看动画片怎么办?聪明的父母从不禁止,都这么做!

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家长会选择性的让孩子看一会动画片,作为孩子探知世界的一种途径。然而如果无节制的让孩子看,或者家里老人为了带孩子省事,整天让孩子看,孩子会沉迷于动画片的世界,危害很大。

各位家长也不要过度担心,只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孩子不会沉迷于此。相反,他还会从动画片中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看动画片?

1.感知感觉发展迅速,对色彩、声音非常敏感

动画片视听能力强,鲜艳的色彩、极富感染力的配音以及欢快明亮的背景音乐,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好奇心强

宝宝随着年纪的增长,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动画片上的人物造型独特、夸张,他们感觉很新鲜,愿意多看。而且动画片里的场景和他们每天生活的小环境全然不同,这种好奇的心理使他们爱上了这些稀奇古怪的小精灵,愿意与它们为伴,在旷野的林间小路,在清凉的小河旁边......一同嬉耍,不愿离开。

3.想象力开始萌发

孩子们看着有趣的动画人物,还会开动脑筋,添加想象的内容。由于是自己创造的,所以就更加爱不释手了。如果不去制止,连续看上一个小时也是常事。

4.电子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现在电子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想看动画非常方便。现代社会,家长的工作节奏和压力加大,一般动画片的播放时间是下午4--7点之前,这一段时间正是家里最忙碌的时候,从幼儿园接孩子回来,买菜、做饭,家长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并与其交流,同时又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家长一般不让孩子到室外活动,于是,动画片就成了陪伴孩子的玩伴。

二、孩子太痴迷动画片,家长应该怎么做?

1.思想要端正

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看动画片不是他的错,而是一些家长不了解看动画片的真正意义,只把它当作自己休息孩子打发时间的好办法。一位家长这么说:“我们夫妻平时工作都很忙,回到家已经很累了,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经常让他一个人看动画片打发时间。” 试想:这样怎么能发挥动画片的真正作用呢,能怪孩子吗?

2.严格规定看动画片的时间,不允许破坏

一般来说,在幼儿园的三四岁的小朋友,平时晚上在家可以看一次,约20--30分钟,假日里可看两次,每次30-40分钟;五六岁的小朋友可适当加长一点时间,多加一点次数,但一天不能超过1小时,超过3次,也绝不可以因孩子哭闹而延长时间、加多次数。

3.陪孩子看

同孩子一起看,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为他讲解。看完后,提几个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加深印象。不要只让孩子看花花绿绿的画面,享受视觉或听觉刺激。

4.给孩子选些故事动画光盘

动画片不仅电视节目上有,一些幼儿读物也都有随书赠送的故事动画光盘,比较推荐这类动画片,有故事可以反复读,还有动画片让故事”动“起来,提高孩子的兴趣。

5.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有趣的多样化活动,如玩拼图、搭积木、折纸、绘画、阅读图书、骑小三轮、玩球等,丰富他们的生活,而不拘泥于看电视一种活动。同时还可以锻炼手指的技能,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假日里带孩子到郊外旅游,接近大自然,有利于身心发展,不整天沉迷于”看电视“。孩子离开动画片的日子,过得同样精彩。

三、孩子如何选择动画片

除了关心动画片对孩子知识、道德层面的教育,还应该关心动画片的图像、声音、人物等传递的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关心它对孩子快乐童年的意义。

动画片中不能宣扬血腥和暴力,不能漠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画片。

1--2岁:这一时期,孩子的感知能力比较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比较短,可以简单地看一些主题单一、情节简单的动画片。画面色彩要比较鲜艳,音乐要优美、短小。

这个时期也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可以让孩子看一些有助于语言开发的动画片。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不宜过长,要保证他们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2-4岁:孩子开始具备了较强的心理活动能力。建议父母为他们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神话故事、古老的童话、有关动植物故事的动画片,一方面满足其旺盛的好奇心,一方面培养他良好的品质。

4-6岁:这一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进一步发展,他们喜欢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强、人物形象和情节比较简化、动作比较夸张的动画片。

7-10岁:这时期的孩子形象思维进一步发展,对外部事物充满好奇,父母可引导他们看一些科普性质的动画片,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开发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