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泽贤治笔下的理想国度,无非是为了更接近幸福

童话虽然叫做童话,但是在我看来,它们从来都不仅仅是写给孩子读的,很多童话的背后都有太多太多的深意,连大人一时都难以厘清;又或者,它们是常读常新的,每一次的翻阅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而讲述童话的那些人,他们的内心之中往往有一个不同的世界,既有童真稚趣的纯粹之心,又深谙这世间一眼不得见的美好与残酷,才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温情或不安,通过那样一个个故事表达出来,让人忍不住为之一笑,然后让人笑着笑着,却渐渐沉默下来。

被称为“日本安徒生”的宫泽贤治笔下的童话就有着这样的一种魔力,他所讲述的故事中,总是有着再常见不过的意象:铁道、月亮、蜘蛛、青蛙……这些寻常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却能散发出炫目的光。

宫泽贤治曾这样谈自己的创作:“我讲述的这些故事,都是树林、原野、铁道线、彩虹和月光赋予我的”。

他用最质朴的意向和语言来构建出一个奇特的童话世界,而他的童话世界往往是一个理想化的乐园,这是他想表达的,也是他短暂的一生都为此之而努力的,就像他在作品《铁道银河之夜》中问的那样:“我要怎么做,才能帮他们得到真正的幸福呢?”

他迷茫着,却也不断探寻着,虽然说着“在这个不美好的世上,最美好的童话总是悲伤的”这样的话,可是依然将“寻求世界的真正幸福”当作自己的求道之路,又或许正是因为这世上还有各种的不美好,人们才更需要用童话以慰藉,感受其来自心灵原乡的精神感召力。

《开罗团长+洞熊学校的三个毕业生》是增村博继《铁道银河之夜》以后第二次为宫泽贤治的作品创作的漫画版本,更是国内首次引入宫泽贤治的短篇漫画改编。宫泽贤治擅长写动物主题的童话,而增村博也是一个以动物专长的漫画作家,他这次选择的宫泽贤治的两个短篇故事,有着极为强烈的反差,一个温馨又“温柔”,一派其乐融融,一个残酷而暴虐,满眼“少儿不宜”。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所带来的震撼是及其“强硬”的,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然后喟然感叹。而增村博对于内容的巧妙选择和对于绘画的精准传达,也让宫泽贤治塑造的这些形象顿时鲜活了起来。

01.《开罗团长》

《开罗团长》是非常宫泽贤治的一篇,因为它更加趋近于他理想世界的样子,“三十只雨蛙在一起愉快地工作”,工作是愉快的,每个人之间是愿意互相帮助、一起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

故事的主角是宫泽贤治常用的青蛙,一群青蛙和一只青蛙。

“一群青蛙”是三十只雨蛙,他们每天勤劳又愉快地工作着,小雨蛙们本是森林里的园丁,制作花田,装点家园。

“一只青蛙”是一只强壮的黑斑蛙,他体型高大健壮,但居心叵测,黑斑蛙表面经营着一个小小的酒吧,酒吧的背后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三十只小雨蛙劳作回来路过了黑斑蛙的酒吧,被他的进口威士忌吸引,于是黑斑蛙用他米粒大小的杯子让沉迷于酒精的小雨蛙们一杯接一杯地喝着威士忌,根本停不下来,直到醉倒过去,欠下了无法偿还的酒债。

自此之后,小雨蛙们成了黑斑蛙的奴隶,被他驱使差遣,每天被身穿锁子甲,手拿大铁棍的黑斑蛙威胁恐吓,强制去做超负荷的工作。

曾经“愉快地工作”的小雨蛙们变得不再愉快,他们被黑斑蛙收编为“开罗团”,而“开罗团长”黑斑蛙所下达的工作任务是严重超标、甚至根本无法完成的。并且惧怕因欠下的巨额债务而被黑斑蛙送去法官那里砍头,所以他们根本不敢反抗,于是三十只雨蛙只能任劳任怨地劳作着,万念俱灰,不可终日。

直到有一天,国王颁布了新的法律,小雨蛙们翻身做了主人,黑斑蛙则要搬完九千贯石头,品尝着自己的恶果并因此而受伤,重新获得自由的小雨蛙们并没有对黑斑蛙落井下石,而是按照国王的新命令,“对所有生物,都应该态度温和、富有怜悯心”,友好地帮助黑斑蛙,然后继续愉快地做着从前森林园丁的工作。

这个故事中的黑斑蛙就像一个大财主,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小雨蛙们进行着无情的剥削和压迫,之所以创造这样的两种形象,跟宫泽贤治本身的经历和感受有着很大的关系。

宫泽贤治的宗族在当地是非常有权势的,但他并不以此为荣,实际上,宫泽贤治对于底层劳动人民是一直心存悲悯的,他痛恨剥削,反对压迫,他住在乡下和农民一起生活,用自己所学所知帮助他们。

宫泽贤治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如今没有比属于财主但却根本不是财主更让人难以忍受的事情了”。

所以在《开罗团长》中,构建了他憧憬中的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被压迫的人们得到解救,而“财主”也痛改前非,大家互帮互助,和谐美好,故事的终点是一种“大团圆”式的温柔的慈悲。

这是宫泽贤治所向往的,他一直相信人心总是向善的,也愿意做那个虽然沉默,却愿意为迷途之人指点迷津的明灯,即便世间不乏残酷,却依然愿意以赤子之心去拥抱世界,拥抱世界中的每一个人。

所以日本哲学家梅原猛这样评价他:贤治并不想以童话来讽刺人类世界、改良人类世界 , 而是以童话揭示人类应该怎样与动物等天地自然的生命立于亲爱的关系上。

02. 洞熊学校的三个毕业生

洞熊学校有三个学生——蜘蛛、鼻涕虫和不爱洗脸的狸猫。

他们在学校里被老师洞熊先生灌输着“谁最大谁最了不起”的思想,于是三个学生毕业之后想尽办法来证明自己才是“最了不起”的那个,但遗憾的是,他们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并不光彩,而是无所不用其极:阴谋、陷害、口是心非,到最后全部走上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结局。

如果说《开罗团长》是宫泽贤治对于理想世界的憧憬,那么《洞熊学校的三个毕业生》则是他对于现实社会中残酷一面的折射,对于“理想”的另类悖逆。

三个毕业生在学校的时候就用一些不正当手段去争夺第一,毕业之后更是无所顾忌,每个人都期盼着看到另外两个过得不好,只在乎自己的“出人头地”。

蜘蛛将网越结越大,他躲在阴暗处观察,然后无止境地猎取,网上的猎物已经不足以满足他的贪婪之心,哪怕猎物已经堆积成山,逐渐腐烂,直到他自己也随着这些猎物而腐烂,然后随着雨水的冲刷,再无痕迹。

他就像那些为了变得强大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哪怕对方弱小无助甚至身患残疾,所有的一切都不能阻挡他“变强”的路,他是无法“见光”的,每每“收获”的时候,只敢躲在后面去窥视。

而看起来憨态可掬、满面笑容的鼻涕虫,则在背后默默地关注着蜘蛛的一切,甚至被蜘蛛的“成就”气的发了高烧。鼻涕虫平日里大方又和善,总是帮助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可很奇怪的是,和他接触过的动物都“不知不觉”地消失了直到被青蛙识破了他虚伪的假面,然后融化于一把盐之中。

在我看来,鼻涕虫们恰恰是最可怕的那类人,因为他们的恶永远隐藏在暗处,在人前展现的永远是一张伪善的脸,你把他当成朋友,却连什么时候被他插了刀都无从而知。

最可怕的不是恶,而是我们根本看不到这份恶。

那么那只不爱洗脸的狸猫呢?他更不得了,毕业后的狸猫竟然做起了寺庙里的主持,自称是山神的化身,接受着动物们的供奉。

可是他却消耗和利用着别人的信赖与善良,以神之名去招摇撞骗,前来求解的信徒们全都被他以言语欺骗,然后一点一点地吃掉,单纯无害的兔子进了他的肚子,凶狠残暴的狼也成了他的腹中之餐,然而这样残暴虚伪的狸猫的下场却可笑的很——

他吃掉狼的时候连同狼带来的稻谷一起吞进腹中,没想到稻谷发芽长苗竟涨破了狸猫的肚子。

故事的最后,满腹稻苗的狸猫躺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之下,似乎成了滋养它们成长的沃土。

看起来似乎这个故事并不是典型的宫泽贤治,它像个充斥着残暴与凶恶的暗黑童话,但其实这也正是宫泽贤治的高明之处,一切黑暗与丑恶终会化为泡影,万物的朝向仍是光明。

有人说,宫泽贤治是梵高式贫病交加的艺术家,可是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怀着赤子之心和慈悲之心,给世间大众讲着美好童话的一位贤者,在他的心里,一切苦痛不过是在朝着幸福前进:

“无论多么痛苦的事,只要是在你所选择的正确的道路上发生的事情,不管这个事情是使你前进了还是后退了,就都可以看做是逐渐接近幸福的一步。”

所以我们读宫泽贤治,读他“不畏风雨”的理想国度,也是读他纯粹而充满善意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