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临终前说"这辈子,最后的愿望,是可以葬在故土。"

火车上,听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对自己三四岁的孩子说道。

"你说,我们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回家干什么?只为了吃家里那一口凉皮么?"

在听到这样一句话后,我想到了一首耳熟能详的诗。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每次看这首诗,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情感。

我想起老公每次回家,还没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个可以吃凉皮的地方,好好的吃一顿凉皮。

每每我都会笑他,因为我吃不惯那个味道。其实,想想我也是一样的。

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在外面打工,每年过年都会回家。回家必吃的小吃是老家的炕土豆。直到土豆的价格从两元一碗到三元一碗,到现在的五元一碗。我总是自嘲的说道,现在连炕土豆都吃不起了。

想念家乡的味道,就是我们的乡愁。

我的二爹,早年参加抗日战争。牺牲在了湖南的战场,至今,尸骨也没有回到湖北的家乡,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能回到家乡看看故土恐怕就是这些烈士的乡愁。

当年,有很多去了台湾的中国人,在时过境迁以后,从小伙变成了白发斑白的老人,对故土思念也慢慢的从思想倾入了血液。

记得我的一个姑爹,在早年去了台湾,后来与我的几个爹爹都断了联系。写过很多信也没有收到,不知去向。直到十几年前的一封信终于辗转到了我们的手里,这封信让我们知道,远方的亲人,他很好,他想回家,看看故土,看看自己的家长。

依稀记得几个爹爹都在一起安排这次的见面,父亲那边的亲属几乎全部都到场。整个场面显得十分的隆重庄严而又温馨。

姑爹进来的时候,应该是努力在抑制住自己的心情。和每一个爹爹握手,双手紧握,迟迟不肯松开,端详着面前故人的脸。依次的叫出"三哥,四哥,六弟,七弟,八弟。"

我的四爹是个最为敏感的人,当时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眼泪瞬间湿了眼眶。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的情景蕴含的情感真的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无法理解的。

当时姑爹待了没有几天就离开了,给我每个爹爹和我的父亲一人送了一根拐杖,上面刻着各自相应的名字和寄语。前段时间,看见父亲收拾房间的时候将拐杖拿出来。我拿起来端详了一阵,对爸爸说道

"爸,姑爹这辈子不会再回来了吧,这跟拐杖是个好念想。"

这根拐杖,寄托了一个老人对于家长与亲人的思念,是一个老人对于故土浓浓的乡愁。

我们总是喜欢往家跑,在失意彷徨找不到方向,在受了委屈家里给予的温暖,在仅仅为了吃上家里熟悉的味道,在想看一眼家乡的山水的时候。

乡愁,是一种思念。

做一个思乡的人,记住生养自己的地方。不忘初心,不忘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