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一步步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在那时,除了东北三省外,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几乎没有一条可以全线通车,公路、海运严重堵塞。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的生活十分艰苦。

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到了1952年,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作为)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在此期间,著名的鞍山钢铁制造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相继出世(这些工业为如今的工业发展可谓是奠定了基础)自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但是,发展的过快可能会带来一些困境。在之后的几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了国民经济出现了混乱。在1959~1961年之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对着严重紧急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政策。(在遇到困难时党积极去面对解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了和向心力,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盛)

无论是历史上的经济困境还是如今的疫情困境,我们中国都体现了一个“大国担当”、“大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