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丨我在北师大品读北师大

让|我|们|静|下|心|来|读|读|书|吧

WORLD BOOK

ANDCOPYRIGHT

DAY

世界读书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北师大邀你一起回到校园,

走过校园一角,打开心仪读物,

静下心享受阅读之旅。

新乐群品味“四方食事”

四方食事,不过人间一碗烟火

“(鸭蛋)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和豆腐拌在一起,红白相间,只是颜色即可使人胃口大开。”

《四方食事》是汪曾祺先生的美食散文集,囊括了先生精心创作的多篇美食散文。涵盖五味人间、食肉和饮茶、吃食与文学、四方食事等四大方面。文章的主要叙述对象包括地方风味、家常小菜、民间特色美食等内容,无论是谈萝卜、豆腐、栗子,还是谈韭菜花、手把肉、故乡的元宵,在他的描述下,所有吃过和没有吃过的食物,全部都是美食。

踩着清脆的下课铃声,自教学楼一路小跑到新乐群,一推门食物的香气迎面而来,盛一碗沁人心脾的瓦罐汤,点一碗麻辣香锅,抑或来一份小米汤煲麻辣烫,火锅烤鱼黄焖鸡。宜聚三两好友同往,畅谈之时亦享佳肴,在新乐群的人间烟火里,品读“四方食事“好不快哉。

▼▼▼▼▼

片段选读《口味》:

中国不少省份的人都爱吃辣椒。云、贵、川、黔、湘、赣。延边朝鲜族也极能吃辣。人说吃辣椒爱上火。井钢山人说:"辣子有补(没有营养),两头受苦”。我认识一个演员,他一天不吃辣椒,就会便秘!我认识一个干部,他每天在机关吃午饭,什么菜也不吃,只带了一小饭盒油炸辣椒来,吃辣椒下饭。顿顿如此。此人真是个吃辣椒专家,全国各地的辣椒,都设法弄了来吃。据他的品评,认为土家族的最好。有一次他带了一饭盒来,让我尝尝,真是又辣又香。然而有人是不吃辣的。我曾随剧团到重庆体验生活。四川无菜不辣,有人实在受不了。有一个演员带了几个年轻的女演员去吃汤圆,一个唱老旦的演员进门就嚷嚷:“不要辣椒!”卖汤圆的白了她一眼:“汤圆没有放辣椒的!”

邱季端前的“故都的秋”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

在家里品读《故都的秋》,不知是否能品出几分“故都”的滋味,去年秋天邱季端前的枫叶现下回忆还觉记忆犹新。细品那份思念与向往,在来日路过时,记得拾起一叶红枫,夹在书里,记在心中。

▼▼▼▼▼

片段选读: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学16楼南侧:“解忧杂货店”

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

在僻静街道旁的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其实,经常会有某一个时刻,我们特别想要一个正确的答案来指引自己,但是却可能从来没有人知道正确的答案。我们每个人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寻找着自己的答案。

“我的回答之所以发挥了作用,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他们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

在北师大,有这么一个地方,它可以帮助你驱走内心的阴郁,可以帮助你拥抱精彩的生活,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我,风雨无阻一路前行。如果你还有着大大小小的困扰,或者需要一个渠道去倾诉,却不知道去哪里寻找,那么请别忘记这个神奇的地方。它是北师大的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是北师大人的解忧杂货店

片段选读:

影院里亮起灯光后,浩介依然怔怔地坐了好一会儿。他已经没有力气站起来了,胃像吞了铅块一般沉重。

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因为倘若心没有离开,当将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事态发生时,理应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没有,说明其实关系早已破裂。所以那四个人谁也没有挽救披头士乐队,就像看客一般,眼睁睁看着船只沉没。

浩介有种被背叛的感觉。他觉得某种曾经无比珍视的东西崩塌了。然后,他下了一个决心。

北师大天使的朋友们:“世界上的鸟儿”

《世界上的鸟儿》是以鸟类插画作品风靡英国的艺术家、鸟类学家马特·休厄尔的图文集,收录《我们花园里的鸟》《我们唱歌的鸟》《我们林地里的鸟》《我们迷人的鸟》《企鹅与其他海鸟》5部赏心悦目的礼物图文书。以萌趣的插画、清新精确的文字,展现了迷人的鸟类世界,深受鸟类爱好者、艺术爱好者的喜欢,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

每当天气变冷,同学们的行走步伐日益加快时,北师大的“天使”们就会回到校园,他们或许站立在枝头,或许躲避在角落,或许自由翱翔在天空,趁你不经意时,送你一份“热腾腾”的“冬日礼物”。

▼▼▼▼▼

而在这套书中,不止可爱的“天使们”,你还会看到,大山雀能把周围的鸟吸引到身边,让它们听它歌唱;红腹灰雀俏皮而娇羞;凤头麦鸡歌声忧郁;蛎鹬是天生的浪漫主义者;河乌的歌声水晶般透明;蓝山雀比我们人类更早知道黑莓的滋味;红背伯劳喜欢把猎物弄得和烤肉串一样。同时,你还会看到全世界各地的企鹅和其他海鸟,以及深受人们喜爱的萌萌的,各种各样的猫头鹰……

曦园品读“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

在曦园读《人间词话》,来一场跨越时间的心灵邂逅,细品诗词间的古朴与韵味,品味三重境界,有我无我之意,不知不觉间,生活的浮躁便悄然归于宁静。

▼▼▼▼▼

片段选读: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绿园里的“昆虫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那些不起眼的小生物,但当你打开《昆虫记》,你会发现这些昆虫原来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性”,在法布尔的笔下,每只昆虫都同人类一样有灵性,会说话,会唱歌。胡蜂,苍蝇,螳螂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让人讨厌的昆虫,原来也有盎然生趣的一面。

苍蝇尽管遭受人们不公平地对待,但它们依然默默地工作着,让我们的土地变得更肥沃。曾经有人说,白蝎遇到危险就会自杀,法布尔做了几次实验,却发现人们所说的白蝎自杀只不过是一个猜测……

在绿园读《昆虫记》,与自然来一场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看书久了眼乏时,便合上书,看看墙边穿行的蚂蚁,听听耳畔虫鸣,读一读绿园的“昆虫记”。

▼▼▼▼▼

片段选读: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它那如钹-样高亢的歌声,终日在我的耳边回,提醒我去观察它生活的细节。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在快节奏的今天,希望你能慢下来,

走过熟悉的地方,倾听心底的声音,

静下心打开那本想看许久的书,

洗灵魂之铅华,享阅读之阳光。

-bnuweixin-

文案、排版:彭晨曦

责任编辑:黄钊艺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