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頻上熱搜的古裝鉅製,我推薦晚了

不得不說,今年真是國劇爆發的一年。


近期上線的三部新劇,部部都是廣受好評的爆款。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我是餘歡水》,《清平樂》。


前兩部我們都有聊過,那今天就來聊聊它——


《清平樂》

2020-04-07 (中國大陸)



看海報,古裝劇無疑。


而拍古裝劇,歷來選唐朝為多數。


因為“大唐盛世”,繁華,民安,有故事。


所以,拍唐更容易出彩。


可《清平樂》偏偏不走這個“容易”的路子。


它拍什麼朝代?


劇名就隱現了答案 :宋朝。


“清平樂”,其實是很多宋詞的詞牌名。


比如:


辛棄疾的《清平樂·賦木犀詞》、李煜的《清平樂·別來春半》,晏殊的《清平樂·金風細細》……



因此,靠一個劇名就把故事的類型和時間背景都表明出來。


不得不佩服導演張開宙的良苦用心。


當然,作為古裝劇。


重中之重還是要把“古裝”給拍好。


去年的爆款《長安十二時辰》就曾完美還原了大唐京都的街景盛相。


而《清平樂》則是把精力注重在

人物的一比一還原。


像這些服裝,配飾及佩戴的頭冠,都是根據大量的史實所專門定製。



為的就是讓觀眾有一個更好的代入感。


本劇改編自暢銷小說《孤城閉》。


講述的是北宋皇帝宋仁宗,趙禎一生的故事。



皇帝,在我們的印象中萬人之上,擁有號令天下,無所不能的權利。


可北宋的皇帝們,卻是一慣剋制隱忍的作風。


而這其中尤以宋仁宗,趙禎為最。


宋仁宗趙禎(王凱 飾)年少時期是由太后劉娥(吳越 飾)所養。



但趙禎並非劉娥親生。


所以,年紀大了些,他開始想要找到自己的親生母親。


來好好儘自己的一份孝。


他的親生母親叫李順容(車曉 飾)。



常年守在皇陵內。


一國之君要見自己的生母,誰能阻攔。


可偏偏先帝有令:


太后垂簾聽政,趙禎做皇帝,李順容守皇陵。


這話本也沒錯,但放到政治上的解讀:


就成為了是先帝不希望趙禎和他的生母見面,因為這會造成朝廷的勢力分裂,局勢動盪。


那時的趙禎心智和年齡尚未成熟。


於是他趁著清晨管理鬆懈,便偷偷跑出皇宮,來到了李順容居住的皇陵前。


此時,他與多日思念的生母就只有一門之隔。


可是,門前的守衛卻死死阻攔不讓他們相見。



隨後,他的老師晏殊(喻恩泰 飾)又快馬趕到,死諫他萬萬不可與李順容相見。


還頒出一套“孝禮"的說法來勸諫趙禎離開。


但趙禎也回懟了過去。


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官家,在孝經當中

無法對生母盡孝

還教化什麼百姓

做什麼仁愛之君?



他的想法很簡單,皇帝也是人。


要把皇帝當好,就得先把人做好。


可老師晏殊告訴他,皇帝是人沒錯,但做皇帝就必得擔下皇帝這個職位所留下來的使命。


你必須為它做出犧牲。


因為:


天子之孝重在

將德行教化

施於黎明百姓

讓天下百姓遵從孝法



說白了,就是你不能因為一己私慾就讓國家陷入動盪之中。


你看,他可以衣著華麗,吃喝高雅。


但這普天人人都能做到的孝,卻唯獨他做不到。


一上來,影片就把皇帝面臨的“囧”給拍了出來。



得不到的最讓人留念。


回到皇宮,趙禎憋了滿肚子的火。


不能把生母帶回宮內,又不能給她名分,連見一面的機會都沒有。


從知道自己身世的那一天起,生母就是他心裡的一個坎。


於是,為了反擊,他就旁敲側擊的讓太后難堪。


在朝政上,聽聞了范仲淹喪母要辭官,趙禎便借題發揮 :


我朝治天下

然唯有一事 私先於公

這便是個孝字

凡官員喪親都要丁憂

不以國事耽之



太后當然看出了趙禎的小心思。


立馬老辣的回應道:


范仲淹離任守孝

張綸繼任修堰

……

必能事事看得周全



這是借朝廷政事,變相的在說:


皇帝你還小,不會處理政務。


行,比說話趙禎算是輸的徹底了,可這口惡氣不出,這事怎麼算完?


他了解到自己的生母喜歡做蜜餞果子。


便讓宮女大量炮製,還送給太后去品嚐。


並在盤上刻上“三春暉”的字樣,來刺激她。



原本是一個讓自己出氣的小把戲,但結果卻引來了慘痛的代價。


怎麼回事?


原來蜜餞製作的手藝來自宮外的一家梁家鋪子。


秘方是在等青果醃漬的時候加入中藥藥材。


這家鋪子原本生意不好,常年遭受惡霸欺凌


家裡的男人也因病倒下,做不出很多的蜜餞果子。



趙禎見況,立即下令重罰惡霸,同時派人保護他們。


被皇上親口cue到,那這家店鋪的生意還不是一節更比一節高。


可真是這樣嗎?


宮中的嬪妃在聽聞皇上喜歡吃蜜餞。


為討他歡心便紛紛都跟著吃,跟著買,還讓廚房學著做。


廚房為此特地改良,升級換代用普通的中藥藥材改成名貴的中藥藥材。



結果,就因為製作蜜餞太多,導致藥材稀缺,價格飛漲。


宮廷自然有錢,那民間可就消費不起了。


那戶梁家鋪子,因為買不起藥材,被迫關門。


家裡沒了收入,最終導致家破人亡。



一場由蜜餞果子引發的蝴蝶效應。


源頭是皇帝的一時賭氣,結局就是百姓連累遭殃。


君上,一言可福萬民,一言可禍四海。


這個事件的悲劇,是壓垮趙禎少年意氣的最後一根稻草。


趙禎要成為一代明君,就必須要學會收斂自己的情感。


同時也要做到會“忍”。


在進行元旦大朝會的時候,他得知了生母李順容的死訊。


可元旦大朝會,萬國來拜,萬不能失了禮。



他只能忍住自己悲痛的情感。


面對百官,含著淚水,強行擠出一個笑來。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王凱的演技。


他將這個痛苦卻又不能表現出來的樣子給完美的刻畫了出來。


而這份忍,就是趙禎蛻變的一個標誌。


當然,隨著他的成熟,影片也開始慢慢朝著言情的方向靠攏。



《清平樂》是一部言情劇,可在“硬件”的質量上卻不輸歷史正劇。


能有如此,這還要歸功於出品的影視方:


正午陽光。


影視圈業界都流傳這麼一句話:正午出品,必屬精品。


但是,目前這部良心劇卻受到很大一片質疑。


質疑的聲音都歸結與一個字:

慢!



殺姐承認自己不喜歡注水,拖沓的慢劇。


但《清平樂》作為一部慢劇,殺姐必須挺一下。


它絕不是為了慢而慢,它的慢是因為它:


堆砌了太多的細節。


網上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交代宋仁宗身份的事情要花兩集的劇量?


解答這個疑惑很簡單?


比如你來看這個鏡頭:


這是趙禎為了見生母偷偷從皇宮跑出來的一幕。



在以往的古裝劇中,我們總是感到官大於民。


一個卑賤的商鋪販人擋了當官騎馬的,應跪下來賠不是。


可你看到,這部劇中卻恰恰相反,騎馬當官的反而向路邊的商販道歉。


什麼原因?


因為在宋朝商業經濟發達,三六九等的界限沒有那麼分明。


文武百官一定程度上開始重視了人權。


一個細節,就把宋朝的這種生活狀態給勾勒出來。


而這部影片中,有太多這樣的細節。


所以它慢啊,因為它要勾勒得是宋仁宗時期的整個宋朝!



的確,我們現在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


抖音,B站,成了我們日常的首選。


我們喜歡那種,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勾起自己喜怒哀樂的影視作品。


當然喜歡一種形式,沒有問題。


但怕就怕在我們只迷戀這種形式,只願承認這種形式。


長此以往,我們是不是就會很容易忽略細節鋪墊處帶來的作用。


我們是不是就會失去一份對好作品慢慢品讀下來的耐心。


《清平樂》就是這樣一部你需要沉下心來慢慢細品的作品。


在這浮躁快速的生活裡,不如給它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