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紡織女”自謀職業 “半邊天”不讓鬚眉

楊愛玲,女,1969年出生,家住蕭縣張莊寨鎮洪河行政村,家中有兩個兒子,均在讀大學。由於自身動力發展不足,2014年經精準識別被納入一般貧困戶,並於2016年順利脫貧,併成為洪河村自強自立、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抓住政策紅利培育優質甜桃

楊愛玲深知,努力發展產業,才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最好方式,才是提升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她充分利用本地發展特色種植的生態資源優勢,先後兩次向縣農委申請了產業種植補助資金13000餘元,並積極參加縣農委舉辦的桃樹種植技術培訓班,學習並掌握了優質甜桃培育技術。

被納入貧困戶當年,楊愛玲跟丈夫張軍民一起,按照從培訓班學習掌握的種植技術,在自家種植的4畝桃樹基礎上試點改良種植優質甜桃,整日在桃園勞作,親力親為澆水、剪枝、施肥等各項桃樹管理工作,經精心培育,於2016年喜獲豐收,當年獲得經濟收入3萬餘元。嚐到甜頭的楊愛玲夫婦不斷擴大種植面積,輻射帶動周邊群眾桃樹種植產業發展。

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上陣“夫妻兵”

手裡有了可支配的資金,楊愛玲夫婦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就更有了盼頭,想到自己掌握的粉絲製作手藝,楊愛玲夫婦積極爭取鎮、村相關資金支持,籌建了屬於自己的粉絲製作加工作坊。夫妻倆嚴把原料關口,逐個挑選個頭大、水分足的紅薯用作粉絲製作所需原料,加上製作工藝精良、價格公道,夫妻倆製作的粉絲受到周邊群眾的一致好評,紛紛購買,並以電商扶貧為契機,將製作的粉絲遠銷周邊省市。

生活條件改善了,夫妻倆未忘初心,主動聘請本村有勞動能力且有勞動意願的貧困戶朱淮北來家裡務工。朱淮北是本村一名患有智力殘疾的貧困戶,夫妻倆以每日100元的勞務工資聘請朱淮北幫助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夫妻倆用自己微薄之力,在自家脫貧致富的同時不忘對需要幫助的貧困戶伸出援助之手,獲得鄰居們交口稱讚。

購置紡織機器助力脫貧攻堅

楊愛玲又自行籌集了2萬餘元資金,購置了紡織機器,學習並掌握了紡線技術,在生產管理、流程管理、車縫技術等各環節狠下功夫,多次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紡織機器配套設施和工序,瞄準重點推進產業升級,不斷提升紡織成品質量,成為本村脫貧攻堅示範帶頭人。

生產之餘,楊愛玲響應村內脫貧攻堅、服務大局的號召,積極投身到洪河村脫貧攻堅洪流中,成為本村一名扶貧小組長。工作中,楊愛玲不怕苦、不怕累,在填寫扶貧手冊及責任牌、入戶走訪進行政策宣傳、協助村幹部開展環境整治等各項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自家脫貧與全村攻堅的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