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回收行业背后的套路和猫腻

新年和节假日过后最火的地下生意便是礼品回收。近年来礼品回收四个大字,走在大街马路上几乎是随处可见。可礼品回收这样的灰色行业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猫腻和套路。

礼品回收行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必定有它的合理之处。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是以礼仪之邦著称。送礼也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常态和社会交往当中必备的礼仪。

如今,想要在社会活动中得到更好的资源和帮助,送礼便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方法。孩子入园要送礼,孩子入学也要送礼,找工作要送礼,想要升职加薪要送礼,想拿项目合作要送礼,就连结婚都要给丈母娘送礼,生孩子要给医院送礼,做手术要给医生送礼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礼品市场需求总额大概在8000亿元左右。这样规模庞大的送礼习俗便在社会上衍生出了礼品回收行业。

在这样庞大的需求和风俗之下,礼品回收行业不可能不有着它深层的套路和猫腻。最普遍的礼品回收便是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只挣中间的差价钱。

就是因为礼品回收行业没有经过工商认证和发放营业执照。所以礼品回收行业大多便是地下交易。地下交易便有着不可告人的龌龊手段。“左手进右手出”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调包。明明一瓶真酒经过他手鉴别后便会变成假酒,然后找出各种理由拒绝收购。

还有一种礼品回收现象更是讽刺和搞笑。近年来中国政府对行贿受贿打击力度非常之大。社会上那些行贿之人更是花招繁多。比如用人民币卷成烟卷后放入香烟盒内送礼。可收礼之人并不知情,转手以低价格卖到礼品回收小贩手中。这样的事情听起来像是笑话,可在现实生活当中却是屡见不鲜。礼品回收行业把这种现象叫做“淘金”。

礼品回收行业也是有一定之规。第一点,卖主是谁身份如何,不可过问。第二点,礼品来源不可问。这也是礼品行业地下运作的一些潜规则。

可如今的社会在不断发展,礼品回收行业也便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回收内容。高档的奢侈品送礼与回收成了主流。这便是目前大家所说的“买的不用,用的不买”。根据调查,自2010年起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总额约2120亿元人民币,且以每年近30%的份额在增长。其中奢侈品消费都是以送礼为主。尤其在一线城市的典当行内,在各大节假日之后典当的礼品内容更是呈现出多样化高端化。比如名牌手表,玉器,古玩,高档箱包,高档皮草大衣。

还有一种礼品回收现象便是购物卡。比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商场超市团购购买购物卡后,中间便有一部分利益差价。然后便把购物卡派发企事业员工。而且事业员工又不想使用购物卡便转手以低价卖给黄牛。近年来央行针对购物卡乱象发布了《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其中主要便是限制了购物卡的额度范围。和那些是所谓的“收的是卡不是钱”的说法。

还有一种更为高级的送礼现象便是字画古玩青瓷玉器。这些物品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成了高级的送礼手段。这便是人们所说的低调隐蔽的“雅礼”。其中的猫腻更是隐藏甚深。可以说是瞒天过海,以假乱真,以真作假。这套路和门道更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得到的。这便是利用字画古玩,再利用礼品回收的程序完美的完成了行贿受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