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航飆升50%!新國產電動汽車 明年將衝擊700km

作為許多人眼中 電動汽車界的喬布斯

鋼鐵俠馬斯克最近很是焦慮:

被東芝慘坑 50萬model 3訂單變定時炸彈

信用評級被垃圾 投資者的立場像隨風牆頭草

馬斯克:寶寶心裡苦 男瘦香菇

但好在特斯拉如今還是一枝獨秀

至今仍站在“高檔”電動動汽車金字塔的頂端

不過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信息大爆炸、製造業升級的時代

說不定等不到三年就輪到你去河西了

所以馬斯克最近的焦慮還得再加一個(中國)

因為在中國有票同行竄得實在太快了

隨著比亞迪BYD換裝了三元鋰電池的

秦EV 450、E5 450、宋 EV400上市

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式進入續航400+時代

三款新車官方給出的續航數據是:

秦EV 450 NEDC 400km 60km/h巡航 480km

E5 450 NEDC 400km 60km/h巡航 480km

宋 EV400 NEDC 360km 60km/h巡航 400km

離特斯拉Tesla model S 100D

613km的續航還只差約三分之一

至於馬家當紅花旦——model 3……

你那NEDC下400km+的續航 咱差不多

而且三款新車補貼後的售價

最高也只有model III的一半左右

看到這馬斯克多半已是如鯁在喉

再想想在中國獨資建廠談判的舉步維艱

自家的車賣得少 還被特朗普牽連加稅

………………

心中千思萬緒、百般流轉

最後只化作一句飽含真情的:MMP!

光看這PPT的審美 就能確定是官方正品

BYD或許暫時不會涉足高端

但其身處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

還擁有電動汽車核心三電的全鏈條

研發、製造、銷售體系

絕對是馬斯克在中國最大的對手

不理解?為什麼?

無他 BYD萬事不求人還有政府補貼站場

至少在中國他的綜合競爭力最強

不信的話 敢說“核心零部件保修(免費)8年

電芯終生保修(不免費)”的還有誰?

而且除了比亞迪外

自從“自18年6月11日起續航超過400km的

電動汽車國家將補貼5萬”消息傳來

國內的電動汽車圈瞬間炸了

紛紛推出了自家醞釀已久的400km+

比如

號稱最高續航600km的威馬 EX5 500

NEDC 460km 售價14.98萬

“半小時充電30%—80%”其實充滿不少於1小時的帝豪 EV450

NEDC 400km 售價14萬起

是顏值控心頭好的榮威 MARVAL X(光之翼)

NEDC 370/400km 售價未公佈

此外像騰勢、江淮等廠家也紛紛跟進

大有在400km+的補貼紅利下逐鹿中原的架勢

看到此情此景馬斯克要是還無動於衷

那就不是心大 而是心梗死了

可是,

面對來勢洶洶的中國狼群 特斯拉

是否只有招架之功 毫無還手之力呢?

答案是 NO!

特斯拉依然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國產電動汽車和特斯拉的差距

主要在下面這兩方面

1.還沒出過智能駕駛事故

是的你沒看錯 小編也沒寫錯

一個新技術出事故並不是絕對的壞事

因為世上永遠不可能有完沒無缺的設計

即使是 L2級的特斯拉 AutoPilot

也因為各種事故而飽受爭議

可卻從來沒人能阻止它變得更強大

回過頭來 雖然國內智能駕駛的研究熱度

並不比任何一個國家低

蔚來、威馬、榮威、吉利、阿里、百度……

都投注了大量資金進行研發、試驗

北京、上海、重慶也開放了智能駕駛的路測

但實驗室和測試路上得出的數據

永遠比現實中能遇到的“意外”少

說起來有些冷血 可現實就是

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 國內智能駕駛離真正成熟

還至少有一個特斯拉的距離

2.電池技術差距很大

從數據上看 國內的鋰電池業龍頭企業

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都發展迅速

可是 鋰電池的“高鎳正極、溼法隔膜”等核心配件

國內的技術依然遠遠落後於日、美、韓

這也是東芝敢把電芯做到

尺寸21700 單體能量密度300Wh/Kg的原因

而國內如今依然還是18650作主力

(比亞迪 三元鋰單體能量密度200Wh/Kg)

要知道電芯尺寸越大

封裝(Pack)後的電池包成本越低

系統能量密度上還會有20%以上的優勢

負面因素則是發熱急劇上升 易燃易爆

所以如果在技術上沒有大的突破

沒有任何企業敢輕採用更大尺寸的電芯

好在 工信部早已提出 要在2020年前

國內鋰電池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

也就是相比現在提升二分之一

估計到時候我們的話題可能就是:

電動車續航將破700km “油費”碾壓燃油車!

而且天津力神去年就已研發出280Wh/Kg的樣品

年內就將進行小規模的商用

特斯拉式的續航並非遙不可及

總而言之

國產電動汽車和特斯拉 差距不小

但在設計、工藝、電池、智能駕駛等領域

政府、企業投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發展速度和體量遠超世界上任何一個國際

在這樣迅猛的勢頭下

真正超越特斯拉 誰又敢說一定不可能呢?

畢竟最 最 最 最 重要的是

國產電動汽車的價格可具有統治性的優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