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人傻钱多容易割?

国庆长假即将到来,与往日不同,免税店员还没接到加班通知。


往年这个时候,已经有一批又一批中国顾客涌进店内,抢购大牌美妆、日本马桶盖和电饭煲。


最知名的场景发生在日本。秋叶原电器街全亚洲闻名,到处是拎着电饭煲的中国游客。2015年,一家媒体报道了中国游客日本免税店抢货的盛况,结账排队的长度刚刚有了减少的苗头,对讲机里又传来补货的申请。


日本人再爱岗敬业,也没见过这种阵势。于是,免税店成了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就业天堂。有中国客人曾一口气就买下了6只电饭煲,原因是这种电饭煲“煮出的饭粒粒分明”。也有人抱走数只马桶盖,在日本媒体采访时,用了八个字形容购买的原因:洁净似玉,如沐春风。


△日本商店里销售的马桶盖,特地标上了中文标识(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电饭煲、马桶盖并非白菜价,少则两三千,贵点的上万。能够到日本旅游采购,本身就在证明着这些游客的经济实力。


还没开始直播带货的财经作家吴晓波这一年到日本开年会,把这一场面记录了下来。中国中产飞到日本买马桶盖,稀罕又有趣,文章当天阅读量就超过了60万。一时间,“马桶盖”成为社交网络的热词,人们有嘲讽、有反思,这样一个东西有必要去日本买吗?


不过奇怪的是,马桶盖事件却激发了不少品牌的营销灵感。这一年开始,一波针对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热潮突然袭来。在消费主义的叙事里,中国的中产阶级似乎有着数不尽的欲望,缴纳着数不清的智商税,也背着数不清的贷款。


中国的中产阶级似乎是金色的,把他们拎起来抖一抖,就会有金子掉下来。


得中产者得天下


从西方到东方,中产阶级一直是消费社会不变的主角,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现代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中产阶级数量庞大的“纺锤形”社会更加稳定。


他们强劲的消费实力和数量庞大的人群,支撑了零食饮料、日用、汽车、房地产、旅游、教育、健康等产业的崛起。如今耳熟能详的宝洁、可口可乐、福特、美联航等品牌的崛起,都离不开二战后为更好生活消费的中产阶级。


△苹果直营店前排队的人群(图片来自网络)


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概念出现还要到2000年以后。前一年,上海一家报纸对上海市家庭收入进行了社会性分析调查,调查发现6%的家庭年收入超过12万元。法国媒体随即感慨,“中国历史上,人们第一次看到出现了一个中产阶级的诞生”。


改革开放20多年,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个人财富急剧增加,一个相对富裕的阶层已经形成。他们从事白领职业、收入较优越、有的也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些中国社会的“新面庞”,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身份。直到20年后,他们才被命名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人以群分的社会格局中被划归起来。


研究学者也思考了20年,“小康”过后的中国人,会到哪里去。


于是,“中国中产阶级”浮出水面。学术界对“中国中产阶级”的界定不一,普遍共识是社会中等收入人群。在所有描述中国中产报告中,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中产阶级对消费本身价格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新兴的中国中产阶级有着与父辈迥然不同的消费理念与习惯。直到2000年前后,实用和耐用还是中国消费品的最大美德。中国中产在消费上更追求精致的个人体验,以及更多社交和心理上的意义,为此也愿意付出更多的溢价。


马桶盖事件中,小小马桶盖,上不得台面,但关乎个人每天的生活体验。

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商业似乎没有做好服务中产阶级的准备。在2000年前后,一个城市白领想要请朋友去一家“平价又有格调的西餐厅”,多半还要约着前往楼下的麦当劳或者汉堡王。


△电影里刻画的中国中产阶级形象充满高级写字楼,香槟,五星级酒店,海岛度假等元素。(图片来自电影《杜拉拉升职记》、《非诚勿扰2》)


即便是到了2015年,一个中产阶级想要有一些符合身份的日用品,会发现身边只有一种选择:昂贵的进口品牌。无印良品在日本是平价商品,但在国内,动辄数百元的单价又使得家庭年收入数十万的城市中产,也得咬咬牙才能去买回一套床上四件套。


因此,巨大的消费落差让中产阶级的商业价值被发现。这一年,麦肯锡发布的一份报告更让中国中产阶级成为全球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文中提到,中国中产阶级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人口总数,到2022年消费商品和服务额度有望达到3.4万亿美元。


中产阶级:人傻钱多容易割?


2018年,一包榨菜让中国制造集体“裂开了”。


财报发布,涪陵榨菜的毛利率高达57.4%,这一数字在10年前是32.9%。如何做到的呢?涨价。


2008年开始,在产品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涪陵榨菜持续涨价12次。


“价格不敏感”的中产阶级,并没有留意到涪陵榨菜的“小动作”。相反,通过持续不断地市场活动,涪陵榨菜从“平民榨菜”变身“中产阶级健康补盐代言人”。


△涪陵榨菜的对外宣传强调其定位为“运动补盐好搭档”(图片来自网络)


涪陵榨菜先是将包装更换为更具有设计感的脸谱,此后又将自己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腌菜”。另外,还不断强化自身健康形象,在全国各地赞助了多场有“中产阶级广场舞”之称的马拉松赛事,宣传通过榨菜健康补盐的理念。


看起来,满足中国中产的需求居然如此简单:包装概念、然后涨价,就能成为中产消费品。


与涪陵榨菜同时出现的,是潮流品牌Supreme发布了“潮流新品”,在一块普通建筑板砖上印上Supreme品牌标志,价格被炒到了1000美元,并在社交网络上供不应求。


△eBay上Supreme板砖的售卖页面(图片来自网络)


凌晨4点的星巴克也因一只猫爪杯被点亮。2019年3月,星巴克在中国限量发售2500只猫爪杯。这只杯子引发彻夜中产阶级彻夜排队,身价从199元被炒到了上千元。


紧接着,一张商场里“百米冲刺”,手机跑掉了也顾不上捡的图片火爆全网。不是丧尸来了,而是优衣库与KAWS联名的潮流服装开始发售了。中产阶级们连滚带爬冲进门店,成捆带走带着人偶图像的T恤,门店里模特上的衣服也被扒光。


△优衣库抢购盛况(图片来自网络)


40年代为解决太空飞行中饮食的液体膳食替代品,原本是人体生存所需的“低配”。打上健康标签成为中产阶级的“代餐”,身价上涨数倍。


营销公司的门槛被厂家踏破,似乎只要挂上品牌、健康的名义,什么都可以高价卖出去。


健康、轻奢、联名,成为了收割中产阶级的三板斧。


媒体探访过一些在外卖平台上制作出售“轻食沙拉”的餐饮店铺,发现这些主打健康概念的蔬菜和粗粮沙拉,平均要比正常餐食的价格贵20%左右,而成本则相差无几,甚至更低。


而任何一个商品,只要包装上加一个“轻奢”的概念,放两朵永生花,价格就是从义乌国际商贸城进货价格的数倍以上。


联名则是最新的收割手段之一。大品牌之间互相联名跨界,一开始是为了丰富产品线、互相借势,然而搞得多了,就变成了互相搭便车,只要是联名,就能堂而皇之卖高价、搞限量。


比如喜茶就深谙联名营销的真谛。近一年来,喜茶曾与巴黎欧莱雅、多芬、M&M、百雀羚、科颜氏、大英博物馆等品牌进行了跨界联动。最近,又与阿迪达斯合作出了一款名为“多肉葡萄紫跑鞋”的运动鞋。但新鞋发布后就遭到了消费者群嘲,“难以直视” ,“颜色太土了”,“穿去喜茶就是全场最傻的崽”。


△引发争议的“多肉葡萄紫跑鞋”(图片来自网络)


“不惧年龄都要赢,姐姐都涂梵蜜琳”,前段时间,跟随《乘风破浪的姐姐》一起被记住的还有梵蜜琳“贵妇膏”,整套保养护肤品最低790元起售,内含8克“贵妇膏”。据媒体报道,梵蜜琳的生产厂家的网店里,“贵妇膏”按斤卖,平均每克0.23元。


“多肉葡萄紫跑鞋”,“贵妇膏”口碑双双扑街,销量也受到影响。问题出在哪里?


上有老、下有小,中产阶级的脆弱


作为新中产阶级的一员,冯佳没心情参与猫爪杯、喜茶的狂欢。


时至今日她还在复盘,当时的选择哪里出了问题。冯佳是一名理财经理,从2011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她就进入了这个行业。她自认为选择产品与公司都很谨慎,也知道行业处于发展期,难免会有坑。“E租宝”曾经找过她,但是一看到借款人数数量,她就知道这平台不靠谱。


加入杭州某服务新中产阶级的理财平台后,她陆续将父母的养老金、自己的存款和亲戚的理财资金投入公司,前后有几百万元。2018年7月一个寻常的清晨,同事告诉她,“老板联系不上了”。


冯佳当时双腿就使不上劲了。终究还是没躲过。


在那一年,数以万计的家庭数十亿的财富,突然蒸发。体面的中产阶级一夜沦为难民,除了穿上还钱的T恤睡在P2P公司的楼下,他们发现自己无计可施。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8年网贷行业问题平台涉及金额超过千亿元。全年平台数量减少了1219家。被发现问题平台数量占比达到51.45%。


△某网络理财平台向用户推送的通知(图片来自网络)


再早些时候,一篇26000字的文章,尽管阅读需要一个小时,仍然收获了上百万的阅读。这篇名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撕碎了中产阶级的外衣,作者记录了岳父从感冒到去世的29天的种种,让人发现,一家人变为中产需要数十年,回到从前只要几十天。


“我们估算了下,家里所有的理财、股票卖掉,再加上岳父岳母留下来养老的钱,理想情况下能撑30-40天。即使卖了东北老家和北京的房子,也只够ICU里呆50天,50天之后就彻底不行了。”


作者家庭可调动资金100万,还有两套房,短时间内能找到医疗圈人脉,这一条件已经超过许多中产阶级。


除了老人健康,中产阶级们还需要担心小孩在幼儿园是否安好。


能把孩子送进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国际部的家长,都是北京的体面中产,一年十几万的学费是入门门槛,已经超过北京大多数幼儿园的水平。


但家长们还是在小孩身上发现了针眼,还在视频里看见,老师在给孩子喂不明白色药片。


△郑智化作品《中产阶级》歌词(图片来源:网易云音乐)


有人调侃,“中产的世界里,到处充满着被收割的忙碌。上午要去跑路的P2P公司静坐示威,中午怒骂幼儿园虐童、晚上回家,五星级的家塌了。”


其实中国的中产阶层并不算富裕。购房、养老、就学等方面的重重压力,让中产阶级在风险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之所以他们呈现出“出国采购”的疯狂,不是因为人傻钱多,恰恰相反,是他们希望用有限的预算购买质量可靠的商品,为此,他们愿意支付一部分溢价,但并不是傻子。性价比的“性”里还有品牌和心理认同,但过了那个价,超出性价比,敏感的中产阶级也会调头走掉。


拼多多与免税店:中产阶级的“两面性”


中国中产阶级对个性化体验、心理认同的追求和自身的脆弱性,造就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