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协与体育之窗分手,谁会接盘?

4月21日,中国排协发布公告,宣布排球之窗自2017-2018赛季至今欠付合同款项,体育之窗有限公司、体育之窗股份公司亦未承担相应合同义务,构成严重违约,中国排球协会与排球之窗解约。

对于排球这项运动来说,与中国女排的影响力和取得的成绩相比,国内排球联赛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却显得有点不匹配。彼时,中超联赛版权被体奥动力以每年16亿元天价拿下,CBA版权也一度被外界人外将达到5年60亿元。作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又有中国女排的影响力加持,排球联赛也被认为是继足篮之后,再次拍出高价的赛事之一。

据媒体披露,体育之窗中标排球联赛商务运营权的价格在每年1亿元。虽然不比足篮的价值,相较2015-2016赛季的无冠名赞助,2016年7月,中国排球联赛商务运营推广权益进入“体育之窗时代”。

随后,中国女排在奥运会登顶,借势女排的影响力和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良好势头,不少人对体育之窗与中国排协的联姻甚至是排球联赛未来的前景非常看好。2017-2108赛季的排球联赛也进入“排超时代”,一切也正伴随着人们的预期而发展。

然而,自2018-2019赛季开始,接下来的两个赛季也因为运营管理和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而出现赛程出现临时变动甚至是“缩水”的问题。直至现在,中国排协与体育之窗“分道扬镳”。

客观来讲,中国排协与体育之窗的解约于双方来说可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中国排协面临着排球联赛的商业价值受损和谁能在这个特殊时期接盘的难题,联赛的商务运营权还能否卖出此前的价值也是一个问号。对体育之窗来说,此前的一番投入必将付之东流。

对不少排球迷和关注排球项目发展的从业者来说,双方的“分道扬镳”的确是遗憾,但遗憾的背后则更多的是对产业发展,尤其是排球项目发展基础薄弱的无可奈何。

当见证乐视帝国崛起到一夜崩塌,阿里、苏宁体育热闹进场到最后的“蛰伏”,万达体育在海外资源收购上开疆拓土到如今的资源易主,哪一个不令人遗憾,哪一个都是遗憾的典型代表。但哪一个又不是让我们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更加深了一步,看到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速度之“慢”与从业者渴求的速度之“快"之间的无可奈何。

当我们见证了巨头们的兴致而来,“灰头土脸”的退场后,当从业者盲目入场,最后摔得伤痕累累时,终于明白,体育产业不是赚快钱的产业,目前也不是赚钱的产业。

当我们关注的某个体育项目或产业遇到生存问题时,我们的遗憾更多的是对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能力薄弱的无可奈何。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和从业者是因为情怀而不放弃,有些则是不甘心的坚持。但不论何种情形,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是否履行职责抑或是否支付费用,而是内在的商业逻辑和生存问题的博弈。

当资本和从业者都表现的比较谨慎,或者说体育产业发展回归“理性”时,更多的是资本已经不再“弹药充足”,否则怎会失去资本本身的趋利属性。

另一个问题,生活还要继续。谁有将接盘排球联赛运营权,继续带领排球联赛向前奔?曾经的欧迅体育早已从新三板第一股退出而没有了音讯。万达下的盈方中国也遭遇裁员潮,不复当年之勇,母公司万达会不会借助盈方的经验来挑战?拥有大学生系列赛事和运营自主电竞赛事的阿里体育另一只脚已经迈向场馆运营,是否有想法不得而知。中国女排商务开发权益在赢德体育的助力下取得不俗成绩,打造自主赛事IP的腾讯体育是否会接下女排联赛,将女排运营带进“腾讯时代”?

一切都是猜想,究竟谁会入局还不得而知,但对中国排球协会来说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毕竟拖得越久越不利。

欢迎留言,一起来讨论谁会是接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