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日报头版头条】丛台区老旧小区改造“变形记”!


“老破小”扬眉吐气的时候来了

下面跟随小编速来围观

《邯郸日报》头版头条

旧房子改出新生活

丛台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纪实

▼▼▼

常态建城看落实


“小院之间的围墙拆了,居民出行方便了”“小区改造后,环境好了,住得更舒适了”……日前,记者采访丛台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时,广大居民直夸小区改造提升为他们带来不少好处。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去年以来,在调研、座谈基础上,丛台区做好顶层设计,对列入去年改造任务的37个小区、今年改造任务的140个小区,建立清单台账,制定改造标准,严格规范程序,认真组织实施,让群众住得更舒适更有品质。


|市委副书记樊成华到丛台区就老旧小区改造开展调研|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伟到丛台区就老旧小区改造开展调研|


|副市长杜树杰到丛台区就老旧小区改造开展调研|


应改尽改

将惠及30余万居民

老旧小区坑坑洼洼的路面、陈旧的基础设施、脏乱差的卫生环境、老化的排水管道……这些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出行,还造成很大安全隐患。每个老旧小区的基础、条件、情况都不一样,怎样更精准地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丛台区对老旧小区进行实地踏勘和调研,通过走访居民、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汇总收集老旧小区状况以及居民对改造内容、改造方式和施工方案的意见建议,突出特色,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2019年,该区着力改造37个老旧小区,常兴里小区、桂花苑小区、朝阳路11号院等31个老旧小区已经完工,展览路22号院、联兴苑小区、人民路15号院等6个老旧小区正在进行改造。

丛台区副区长张保双说,丛台区老旧小区多,改造任务重,各乡街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拆出更大公共空间,全力做好线路规整、管道疏通、墙壁粉刷、道路修补等小区改造前期工作,通过精心打造,迅速改善小区面貌。今年年底,丛台区将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任务,将惠及30余万居民。


|区委书记李学军调研老旧小区改造|


|区长王立伟调研老旧小区改造|


“面子”要美

“里子”更要美


4月20日,记者走进朝阳路11号院看到,有10栋居民楼的北侧有许多窗户还存在拆除的痕迹。原来,许多一楼居民在楼北侧接出小房,二、三、四楼居民又在一楼小房上接出二、三、四层小房,既影响小区形象,又危险。如今,违建都已拆除,大门重新修整,铺设了路面,统一了阳台防护栏,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制作了文化墙。

“面子”好看了,还要有舒适的“里子”。“里子”的好坏与群众居住质量、利益福祉紧密相连。丛台区矿建社区书记李新书介绍,朝阳路11号院都是1979年至1986年建造的老房子,属去年丛台区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小区本是拆迁项目,由于多种原因,2009年拆迁立项后,开发商放弃项目,而小区部分设施已经拆除,后来恢复得不好,造成院内设施功能不全、房屋失修、管网老化、道路破损、绿化缺失、陈旧杂乱。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虽然住在老旧小区,但都期盼着居住环境舒适、宜居、优美。为此,此次改造不仅包括屋顶防水、楼体内外墙粉刷,还更新了自来水、热力管道、污水管网,施工方专门设计了古朴大方的装饰风格,以满足居民审美需求,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如今,这里的老房子更“好住”。

据了解,今年,丛台区申请央补小区140个,全面解决老旧小区“里”“外”建筑物和配套设施破损老化、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物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使老旧小区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明显提升。



拆墙并院

方便居民日常出行


“原来光明大街98号院,救护车、消防车从光明大街进来,在院里掉个头都不方便,现在好了,车直接就能从丛台路开到楼下,方便多了。”居民王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随着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快速推进,近日,一道道围墙的拆除使居民独立院打通为一体,受到辖区广大居民好评。

丛台路43号院与光明大街98号院是丛台区丛东街道春光社区的两个居民院。原来,院的出口一个在丛台路,另一个在光明大街,院中间有一堵拐角墙,居民出行很不方便。该街道拆除了这个院之间的围墙,打通了两个院落,方便了居民。

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的还有丛台路甲50号小区,同一个门牌号,却是一个院外带独立的三栋楼。院的出口在丛台路,三栋楼的出口在滏河大街,每栋楼有各自的出口,出口很多,居民出行不便,院里的居民只能走丛台路,三栋楼的居民只能走滏河大街,居民平日去市场买菜、到医院就医、送孩子上学、到社区办事,存在绕道问题。该区坚持问题导向,顺应群众期盼,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发挥群众集体影响力,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动员广大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参与到小区改造工作中,发动楼院长、老党员、志愿者,逐家逐户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居民对小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建议。在充分调查研究、入户走访和征求广大居民意见基础上,一堵堵困扰居民多年的阻隔围墙近日被一一拆除,居民们拍手称赞。

丛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帼一告诉记者:“拆掉围墙,优化了小区结构,下一步还将在小区楼体、污水管网、路面、小区绿化、文化元素等方面进行打造,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



全力打造

特色小区、品质城区


联东街道主任柴招军介绍,和平里小区共有18栋住宅楼,其中4栋建成于1983年,其他14栋建成于1999年。一直以来,小区居民相处融洽,邻里和谐。小区建有“和平之声”合唱队,创作了“和平里之歌”歌曲。街道抓住这一特色,深入挖掘相关元素,着力打造“和”文化,凸显和平里社区的“和”字。区房管局长李敏介绍,“我们在老旧小区改造升级过程中,加入文化设计元素,实现一街一特色,一院一品牌,并着力打造精品小区,全面提升小区品质内涵。”

“小区面貌大变样了,我又从闺女家搬回来住了!”家住常兴里小区的李女士高兴地说。李女士对一直居住的常兴里小区有特殊的感情,但因为之前小区脏乱差,无奈搬到女儿家里。听说小区变样了,就和孩子回来看看,看后决定搬回来。“改造后的小区虽小,但各项设施齐全,不次于新建小区,这种环境老人回来我们也放心。”李女士的女儿说。

据介绍,联西街道共有八个社区,其中带“里”的社区有五个,分别是永新里、常兴里、永胜里、文明里、永华里。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里”原是极具天津特色的住宅结构。邯郸纺织厂初建时,一大批来自北京、天津、上海、东北等地的专业技术人才汇聚邯郸。为增强天津人的归属感,许多社区名字就用了“里”字。如今,街道挖掘“里”的文化内涵,在楼道单元门口悬挂“谦和礼让”牌匾,同时利用文化长廊进行进一步阐释,让居民在春风化雨中接受传统文化浸染。

记者欣喜地看到,位于朝阳路上的一个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后连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一条精品街道,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提升了城区品质。朝阳路1号院电力文化主题、16号院休闲主题、11号院传统文化主题、15号院劳模文化主题、建行院货币文化主题,每个院突出一个主题。据了解,该区今年老旧小区将突出整体性、连续性、系统性,与前两年工作有效衔接,将片区“连成线、改成片”,让更多居民分享老旧小区改造成果。




丛台区房管局负责人介绍

在今后工作中,丛台区将做好顶层设计、与各乡街密切沟通对接,加快改造进度,打造精品小区、精品区片和关键节点,树立街道样板,做到应改尽改,全面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质升级。

来源丛台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