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旷世奇书《度心术》,只读一遍,明了智慧真相

神奇“度心术”作为一种人生技能和社会生存中竞争的利器,历来为古代社会精英人物所推崇,如何在心理上瓦解他人,战胜对手,“度心术”则成为了一种最有效的谋智手段。

这一要旨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绝非易事,这也构成了大多数人一生碌碌无为的现实。

《度心术》的作者为唐朝的李义府,他能从千万人中的底层小吏爬上宰相之位,而“度心术”的运用,居功之伟。

先天的条件,我们无法选择,而后天的努力,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法宝,而这一切却都离不开一把非常神奇的钥匙---度心术,正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治人者食于人”。

译文1-3卷见文尾

欺心第四

愚人难教,欺而有功也。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自知者明,人莫说之。身危者骇,人勿责之。无信者疑,人休蔽之。诡不惑圣,其心静焉。正不屈敌,其意谲(jue)焉。诚不悦人,其神媚焉。自欺少忧,醒而愁剧也。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译文】:

愚笨之人,难以明白高深的道理,有时候无须讲理,直接让其按指令行事或更有效果。

聪明之人,也会有俗气的一面,给其面子,敬其高明,则大有益处。

上等人,自知之明,无须多言,点到为止。

中等人,后知后觉,醒后方知,规范使用。

下等人,无知无觉,顽石不化,自行其事,多败亡。

犯大错之人,心理会惊恐受怕,事已发生,多指责已无意义,安慰才是上策。

对人敏感的人,生性多疑,做事光明正大方可以打消其顾虑。

欺诈之术,并不能迷惑圣人,其心静下来可以辨别真假虚实。

正义并不能让对方自动屈服,因为对方是有意的欺骗。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指出其缺点,并不能使人愉悦,因为人们骨子里,是喜欢听到别人美妙的恭维赞叹之词,哪怕是假的谎言,也愿意爱听。

自我欺骗,或可减少忧愁,但是清醒之后,痛苦更甚,一切如初。

被人欺骗,不要发怒,发怒只会心乱,心乱则出错,稍有闪失,就会失去更多。

纵心第五

国盛势衰,纵其强损焉。 人贵势弱,骄其志折焉。 功高者抑其权,不抑其位。 名显者重其德,不重其名。 败寇者纵之远,不纵之近。 君子勿拘,其心无拘也。 小人纵欲,其心惟欲也。利己纵之,利人束之,莫以情易耳。心可纵,言勿滥也。 行可偏,名固正也。

【译文】:

一个国家强盛的势头无法一直保持住,逆势而为只会加速衰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变化的客观事实,是恒古不变的轮回定律。

人贵低调谦虚,使其势不尽,是为明哲保身之道,志趣骄横之人,纵势而为,必过早折损。

对有大功劳的人要限制他们的权力,否则会失控。但不要降低他们的地位和奖赏,否则会让人寒心。

对待名声显赫之人,要看重他的德品是否配其位,以验名符其实之真假。

(如拜师学习,明师是为德配其位,名师可能是虚有其名,不可不察。)

对击败的敌人,要将其驱逐得远远的,切不可留在身边,以防伺机反扑。

对待君子,不要有太多的限制,懂得抓大放小,因为其志向远大。

对待小人,不要有太多的限制,多纵其欲,使之欲饵,可以制之。

有利于自己控制的,就可以放纵他,不受控制的就要限制约束他,这个原则不会因个人喜好而改变。

(历史上的很多君主帝王,一贯用人的原则,莫不过如此,例赵构为何不用岳飞?宋真宗为何不用寇准?)

有想法可以保留,但话不可乱说。

正所谓:“有些事,可做不可说”,“有些事,可说不可做”。前者如夫妻二人私密之事,说出来就会让人笑话,后者如酒后疯言乱语般的承诺,当真你就输了。

行为上可以不拘小节,但在大是大非原则问题上切不可违反。

构心第六

富贵乃争,人相构也。 生死乃命,心相忌也。 构人以短,莫毁其长。 伤人于窘,勿击其强。 敌之不觉,吾必隐真矣。 贬之非贬,君子之谋也。 誉之非誉,小人之术也。 主臣相疑,其后谤成焉。 人害者众,弃利者免患也。 无妒者稀,容人者释忿哉。

【译文】:

富贵之位的资源是有限的,竞争也很激烈,所以人们互相构陷,以达到其目的。

人的一生,除了投胎与死亡是无法自由选择的,其它的一切人们都想一较长短,正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用他人的短处来构陷他,不要诋毁他的长处。

在他人失势的时候打击他,不要在其得势的时候拂其锋芒。

若想让人不能识破自己,自己一定要懂得虚实进退之道。

君子自我贬损,并非真正受到了贬损,而是一种的高深的谋略。

有时候故意犯低级错误也能保护好自己,因为人性爱妒。善于学会示弱,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曾国藩带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一时权倾朝野,不仅封侯,门生也多为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重权显位。为防功高震主,引起满人朝廷的猜忌,一向谨慎自律的曾国藩做了很多看似违反廉政修身原则的荒唐事,比如娶小妾、收人礼品等,甚至其在直隶总督任上还贪污了20万银两,而这些都被御史写成凑章上报朝廷要求弹劾,但是,这个御史后来证明是湘系自己的人,很明显故意弹劾自己。

小人自我贴金,炒作名誉度,并非名如其人,而是一种包装的手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羸弱的瘦马,怎么能日行千里呢?”力竭而亡。

只有先离间君主与臣下的关系,这之后才能诽谤成功。(牵一发而动全身。)

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舍弃大家都想争夺的钱财,方可以免除过患。

能受天磨是真汉,不遭人嫉是庸才。两难之下,只有容人之心,才可以释解别人的不平之气。

清朝安徽桐城有条“六尺巷”,据说是与雍正年间宰相张廷玉有关,当时,其家中土地被邻人盖墙侵占了三尺,家人通报在京中的宰相。宰相并没有去向地方官吏打招呼,而是回一首诗给家人:

万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何在, 谁见当年秦始皇。

这事被邻人知道了,就还他三尺地,又再退让三尺,所以就成了条六尺宽的巷子。​

(中卷完,敬请期待下卷!)

六尺巷

了解更多《度心术》译文1-3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