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影评 |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的隐形压迫与困境抗争

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的出版,被评为韩国社会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这本书不但刷新了韩国年度电子书的最高售出记录,还创造了实体书百万销量的奇迹(平均每5人就有1人购买)。

韩国总统文在寅、首尔市长朴元淳都读过《82年生的金智英》。

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韩国上映首日,即登顶票房冠军

金智英,一个韩国80年代最常见的女性名字,隐喻着故事内容的普遍性与时代背景的特定性。

她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中度过了被漠视、不平等的童年;在校园男同学的强势中不断忍让、担惊受怕的走完求学路;在职场虽有较强能力,却因随时会结婚育儿,不被公司委以重任;在平凡的婚姻、繁重的家务、忙乱的育儿生活、头疼的婆媳矛盾中苦苦挣扎。

“作为别人的妈妈,别人的妻子,偶尔也觉得挺幸福的,可是有时候呢,我又觉得自己像是被囚禁在什么地方……有时候我会想说,是不是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出口?”金智英说出了韩国女性的迷茫和困惑。

电影将女性现实中无处不在的苦闷,汇集成一帧帧影像,形成了强烈的真实感、代入感、延伸感,引起了广大东亚女性的共鸣。

观众从金智英的人生中,看到了一条在女性间代代传递的悲剧链。这个链条映射出自己曾经的痛苦,现在的烦恼,以及对未来的焦虑。

就是这样一部敢于直戳社会疮疤的小成本电影,在韩国社会掀起了巨大波澜,敏感狭隘的韩国男权主义认为这部电影宣扬女权运动,在号召韩国女性反抗。

就是这样一部讲述平凡故事的非商业电影,为观众留下了无尽的反思。

作为女性,生而不平,根源何在?处境艰辛,谁人之过?苦闷焦虑,怎么解脱?命运束缚,如何打破?

看清了这些问题的本源和根结,有助于女性重塑自己的主体性,拥有完整的人格、独立的意识。能够促使父亲在面对女儿的分离性与儿子的传承性时,不偏不倚,并更好的教育女儿融入社会、教会女儿避免困境。也可以让丈夫帮助迷茫中的妻子走出混沌,切断代代相传的悲剧链条在后代女性中的复制。

01.生而不平,是自然选择还是人为设置

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可在时代、社会家庭、个人中找出答案。

时 代

时代就像浪潮,总会将原本海中之物冲上岸来,又会将一些岸上沙卷入海里。

以下进入韩国历史进行说明:

古代的韩国女性,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并被灌输顺从父权的礼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朝鲜半岛,近代思想传入。韩国的启蒙知识分子主张和倡导女性接受开化教育,以便更好的肩负起养育、教导民族下一代的责任,进而实现强民富国。“贤妻良母”的口号提出,旨在通过加强女性的妻子和母亲身份,发展和巩固民族主义。

1910年到1945年,韩国进入日据时期。当局把“贤母良妻”理论当成为培养顺从忠诚的殖民地女性的政治武器,以消灭民族主义。

韩国民族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在各自政治需要下,都将女性限定在家庭范围内,并置于父权之下。

韩国光复后,在朝鲜战争、冷战对峙格局及现代化建设背景下,韩国对国民动员高度性别化,男性成为保护国家、建设国家的主力,主导着各行业。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经济腾飞,许多男性一个人就能负担起整个家庭,大男子主义开始盛行并固化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97年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衰退,男女在有限的社会资源竞争中矛盾不断升级。这也正是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女主角参加工作后所处的时代。

鲁迅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韩国女性因社会地位较低而受到了更多的压迫。

中国在男女平等方面比韩国要进步很多。

首要原因在于五四期间激进的反传统主义思潮,打倒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而后中国女性在救亡图存的总动员之下参与抗日救国运动。解放后,又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近代中国女性一直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当然,我们也应客观的认识到,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是由于国家自上而下推动和动员的,而非自下而上的觉醒。男女不平等在中国社会中依旧存在。

社 会

社会地位取决于社会分工和社会贡献。

原始社会,人类单枪匹马难以存活,部落自然形成。部落的生存方式因环境也不一样,有的打渔捕猎为生,有的采集耕田为生。

原始社会面临大自然残酷环境的考验。为了生存,部落内的成员进行分工,男性外出渔猎,女性抚养幼儿,或从事采集工作。“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雏形出现。


男性在和残酷的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得到锻炼,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工具的改进,男性的渔猎工作的收获大大提高,女性的劳动价值相对被贬值了。部落中男女力量平衡被打破,男权开始抬头,继而兴盛,逐渐成为一种文化。

农耕文明对体力的要求相对较小,男性的优势不像渔猎文明中那样凸显,但农耕文明(例如中国和印度)下的男权文化却非常昌盛,甚至比很多的渔猎文明还要根深蒂固。主要是因为农耕文明下的生产关系,形成了集权式、防御式、封闭式的社会形态,所派生出的男权带有明显的宗教崇拜和封建依附性质。

直到工业社会,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为女性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岗位,女性的社会地位才有了较大的改善和发展。

家 庭

家庭作为社会的延伸和最小组织单元,作为女性成长的基础环境,对女性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时代中形成、在社会中固化的男权文化,衍生出家族传承观念。女性被传承法则完全排除在外。

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的母亲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比她的哥哥和弟弟都要好,但家里让年仅十五岁的金智英母亲辍学,独自北上首尔打工,把没日没夜工作赚到的薪水用作哥哥弟弟的学费。

直到三个兄弟在金智英母亲的帮助下陆续从大学毕业,家人对前途光明的儿子满口称赞,却无人提及女儿的牺牲。

金智英母亲这才意识到,原来在看似合乎家庭伦理的亲情下,自己早已成为外人。

如果只讲牺牲,那么靠牺牲换来的幸福,到底是谁的幸福?

这种带有偏向性、指向性、单向性的牺牲,以旧式农村多见,而现代城市少见。

在计划生育政策下,以工业为基础的现代化城市,长辈女性普遍经济独立、生活资料比较充足,封建的、宗法的父权没有温床,女儿在家庭中能够被更公平的育养和善待。

而以农业和家族宗法为基础的旧农村,家庭后代儿女较多、长辈女性经济不独立、基础生活条件不够富足,造成了家庭感情与资源在男女后代的投入分配和取舍上有所偏向。以牺牲女儿前途和幸福(教育机会、就业选择、婚姻自由)换取男性后代的成长、出嫁女儿被剥夺土地权、不能得到财产继承权等问题屡见不鲜。

一个心中以传承为重的父亲、一个依附于父权的母亲、一个父母刻意回避的内外有别的私心,造成了家庭感情和资源刻意的向男性后代倾斜,造成了亲生父母对女儿权利与幸福的漠视、遗忘。

女性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下成长,会失去自己独立的人格,不知追求自己的幸福,还会将父母的行为复制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更可悲的是在从小在此环境长大的女儿,以为本该这样,父母的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中国女性的最大敌人,正是以传承为轴心的封建家长制。

看清了家庭传承法则的真相后,是挣脱还是折返?

夺取李家天下、最终又还位于李家的武则天,给出了答案。

即将退位的武则天,如果将皇位传于娘家,则太上皇不是自己,皇太后成了既非李家也非武家的外人,百年之后自己也没有名分进入皇室宗庙。传于李家,自己是太上皇、也是皇太后,百岁之后进宗庙受奉。

个 人

电影中的金智英,参加工作后,从原生家庭脱离出来,进入了庞杂的社会熔炉里,面对着更加根深蒂固的偏见,身处更难应对的敌意和排挤。

组建新家庭后,本可开启新的生活,但是对于金智英而言,却陷入了又一个泥潭。在她的妈妈、婆婆看来,相夫教子是女性的责任与义务。

金智英选择辞职以照看孩子,日复一日的在儿媳、妻子、妈妈三种身份中反复切换,渐渐失去了健康、社会交际和未来梦想。

她也曾想过重返社会,却发现在加班文化突出的韩国职场里,愿意雇佣自己的,只剩下允许弹性上班的雪糕店。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只要妇女仍被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

因为事业和经济上的不独立,她成为了新家庭的依附者,而不是建设者。金智英踏进了与自己母亲相似的代代传递的悲剧链条中。

02.迷茫时,选择那条最难的路

深陷困境,依靠自己,是最苦最累的路,却也是最踏实、最自由的路。全力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独立思考、自力更生、阶级跃升,是这条道路必经的三个阶段。

独立思考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生存困境,对于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自身的实际,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有助于看清问题所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思考对女性更为重要。

在《资治通鉴》第一篇,司马光开宗明义讲到:臣闻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

以四海之广大,天下亿民之众,都受制于天子一人。天下之人虽然才能超群、智慧绝伦,却没有不为天子奔走服务的,这难道不是以礼作朝纲的作用吗!所以,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国君,诸侯国君节制卿、大夫官员,卿、大夫官员又统治士人百姓。权贵支配贱民,贱民服从权贵。上层指挥下层就好像人的心腹控制四肢行动,树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叶;下层服侍上层就好像人的四肢卫护心腹,树木的枝和叶遮护根和干,这样才能上下层互相保护,从而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所以说,天子的职责没有比维护礼制更重要的了。

太啰嗦?司马光绕着弯告诉皇帝,统治的秘诀是:尊君卑臣,则臣受制于君;贵权贱民,则民屈从于权。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要让人们屈从于你,就让人们明白,他们生来就低人一等。

这才是名分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礼教的人性压迫。

女性生来就被告知男尊女卑。阴阳轮替,何来尊卑?生命平等,何来高低?

真相只说一半,就是精心安排的谎言。没有独立思考,只能作生活在假象里的奴隶。

自力更生

总是幻想别人的帮助或者依赖别人去生活,是幼稚的表现。这并不是指让一个人去单打独斗,而是说应将自己的独有价值和实力,作为与人合作的基础。单方面依靠别人,要么成为别人的负担,要么仰仗于别人鼻息,失去了原则和精神自由。

女性应有自己的人生。在看清男尊女卑的人为干预性后,能够促使女性从原生家庭否定、社会否定、自我否定中走出来,去寻求自我价值、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人生目标。在憧憬、规划未来的过程中,充满对生活希望;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成长,建立自信。在实现自我价值后,能够享受平等自由。

女性要有自己的事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努力拥有一份建立在自己能力之上的事业,实现经济独立,而不是靠父母、靠美貌、靠嫁人、靠他人。父母不能一直陪伴,美貌不能长久保持,他人不可能长期无成本、无条件的付出,只有懒散的人对短期优势、施舍而来的利益沾沾自喜。靠嫁人更本末倒置,婚姻的实质是两人共同参与家庭建设,承担家庭责任,如一方试图回避责任,依附于另一方,婚姻就会失衡。两个支点共同作用,婚姻才能稳固。

女性要学会突破限定。现在虽不是女性最好的时代,但也绝不是最坏的时代。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保持进取心态,学会化不利为有利,就不会画地为牢,自陷困境。比如女性在政治生活领域优势不突出,但因普遍当家,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拥有较多的话语权。以新家庭为出发点,以能力为基石,女性可以较好的融入到多元化的社会中。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健康、设计、财会、零售等传统职业的线上迁移,女性在工作之外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育儿、美妆、美食博主等新兴产业链的形成,女性在育儿期也不再是限制和封闭的状态,有了更多的社会参与的便利,产生了更为广阔的价值认同和流量经济效益。


阶层跃升

性别的不对等只能存在于同一阶层内部,不会跨阶层产生效力。无论任何社会,阶层的“维度”始终高于性别的限定。比如封建社会,下层奴仆无法影响上层女性。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为女性完成阶层跃升提供了外部条件。

通信技术、智能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推动整个社会进入移动互联新纪元。工业化的制造型经济向信息化的服务型经济转变,共享和分享成为民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的特质优势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第三产业的繁荣,为女性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使女性的社会贡献和社会价值持续增长。

女性完成阶层跃升后,可自上而下打破旧的家庭秩序。

超出原生家庭的阶层,不但原生家庭的阴影难以再投射到现在的生活中来,甚至还可以反过来改造原生家庭的父权制和传承观。

(金智英的弟弟,把父亲送他的那支代表原生家庭重男轻女象征的钢笔,转送给了姐姐)

要突破阶层,除了独立思考、自力更生外,还需要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结尾,金智英的丈夫通过分担照顾孩子的家庭义务,来全力支持妻子。金智英重拾旧日梦想和特长,走上创作的道路,并将自身的经历写成小说,即《82年生的金智英》一书。

书的封面上写着: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的长大成人?

愿每个人,都能有独立自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