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别人拉开差距, 不是你不够聪明,也不是你不够努力

毕业后多年,同学之间再见面,你会发现,除去出身、家境的原因,年龄和学习成绩都差不多的人,差距非常大。

然后你会发现,差距比较大的同学之间,言谈除了同学间的寒暄,已经无话可说。不论是那些混的比你好的,还是比你差的,都已经没有了共同语言。


原因当然不止是多年未见,而是源于你们的认知边界已经不同。其实,不同程度的成就,绝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他们认知能力,到底有没有获得“升级”。

有一些人,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没办法继续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其说,这是他们能力的极限,倒不如说,这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一直没有提高,从而导致他们遇到了自我发展上的“天花板”。

北京市2017年的文科状元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出身于中产家庭,又长在北京这种大都市,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偏远的农村学生就很难享受到这样的教育条件,所以现在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大学了。

这实际上触及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痛点,那就是社会阶层差异带来的智力和认知上的差异。比如近年来各种报道都显示,以前那种“败家二代”似乎越来越少了,比你有钱还比你努力的人则越来越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突破原来的认知呢?


我们都知道,想要更新认知,最快的方法是学习。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人问了:那为什么我也在拼命学习,却依旧两手空空,没有改变呢?这是因为我们要学习的,是真正的知识,而真正的知识是有条件的。而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的前提是进行真正意义上有效的学习。而开始有效的学习也是有条件的,我们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不断完善“元知识”。

元知识就是我们大脑中最底层的知识,相当于一个房屋的地基。仔细想想,如果房屋的地基出了问题,那么你即使用了最好的材料,用最好的设计,房屋倒塌的几率还是相当的高。假如你的元知识有问题,那么不论你如何调整方法,得出的结论,恐怕还是不会正确。因此,我们想要开始有效的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自己的元认知,从而在吸收新的知识之前,自己本身,就已经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认知体系。

第二,不断深度思考。

有了最基础的元认知后,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正这些认知,因此,深度思考非常重要。它的意义正是在于发现错误后及时修正,同时,寻找我们真正需要的有效知识。

第三,学会分享。

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性的,这时候适当的分享能够帮助你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自己缺乏什么,需要补充什么,从而能够收集到各种各样有效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比照和融合,你可以在最快的速度内实现查漏补缺。

只有我们长期坚持,反复实践,才能够让知识体系更加趋于完整。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我们更加感受到能力进阶的压力与焦虑,迫切希望获得适应自身成长节奏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价值,这就需要我们认知突围,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摆脱“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梦魇。

相关阅读推荐

在认知上有所突围,从而打破思维的定势,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时代做个明白人。


只要我们努力改变我们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


身体可以激活创造力,帮助我们进行思考和交流,还能创造社交温暖,我们可以通过有氧运动来锻炼身体,从而铸造最强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