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考研——方劑學各論之理血劑(三)

方劑學各論——理血劑(三)

(全國卷歷年出題數:14道)


具體內容


(1)止血劑


黃土湯


【方歌】黃土湯中芩地黃,術附阿膠甘草嘗,溫陽健脾能攝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組成】甘草、乾地黃、白朮、附子、阿膠、黃芩、灶心黃土【用法】水煎服。


【功用】溫陽健脾,養血止血。


【主治】脾陽不足,脾不統血證。大便下血,先便後血,以及吐血、衄血、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方義】

①灶心黃土(即伏龍肝),辛溫而澀,溫中止血,用以為君。


②白朮、附子溫陽健脾,助君藥以復脾土統血之權,共為臣藥。


③然辛溫之術、附易耗血動血,且出血者,陰血每亦虧耗,故以生地、阿膠滋陰養血止血;與苦寒之黃芩合用,又能制約術、附過於溫燥之性;而生地、阿膠得術、附則滋而不膩,避免了呆滯礙脾之弊,均為佐藥。甘草調藥和中為使。


④諸藥合用,共呈寒熱並用,標本兼顧,剛柔相濟的配伍特點。此方為溫中健脾,養血止血之良劑,故吳瑭稱本方為“甘苦合用,剛柔互濟法”(《溫病條辨》)。


【加減應用】出血多者,酌加三七、白及等以止血;若氣虛甚者,可加人參以益氣攝血;胃納較差者,阿膠可改為阿膠珠,以減其滋膩之性。脾胃虛寒較甚者,可加炮姜炭以溫中止血。


【注意事項】凡熱迫血妄行所致出血者忌用。


十灰散


【方歌】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組成】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用法】燒炭存性,為末;亦可作湯劑。


【功用】涼血止血。【主治】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鮮紅,來勢急暴,舌紅,脈數。


【配伍特點】寓止血於清熱瀉火之中,寄祛瘀於涼血止血之內。為急救止血方劑。


膠艾湯


【方歌】膠艾乾地草芍藥,當歸川芎共成方。


【組成】川芎、阿膠、艾葉、甘草、當歸、芍藥、乾地黃


【功用】補血止血,調經安胎。


【主治】婦人衝任虛損,血虛有寒證。崩中漏下,月經過多,淋漓不止,或半產後下血不絕,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


【配伍特點】諸藥合用,以補血止血為主,兼以調經安胎,標本兼顧,為治療血虛崩漏以及安胎的常用方劑。

(2)止血劑


小薊飲子


【方歌】小薊生地藕蒲黃,滑竹通梔歸草襄,涼血止血利通淋,下焦瘀熱血淋康。


【組成】生地黃、小薊、滑石、木通、蒲黃、藕節、淡竹葉、當歸、山梔子、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涼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熱結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帶血,小便頻數,赤澀熱痛,舌紅,脈數。


【方義】

①小薊甘涼入血分,功擅清熱涼血止血,又可利尿通淋,尤宜於尿血、血淋之症,是為君藥。


②生地黃甘苦性寒,涼血止血,養陰清熱;蒲黃、藕節助君藥涼血止血,並能消瘀,共為臣藥。


③君臣相配,使血止而不留瘀。熱在下焦,宜因勢利導,故以滑石、竹葉、木通清熱利水通淋;梔子清洩三焦之火,導熱從下而出;當歸養血和血,引血歸經,尚有防諸藥寒涼滯血之功,合而為佐。使以甘草緩急止痛,和中調藥。諸藥合用,共成涼血止血為主,利水通淋為輔之方。


④本方是由導赤散加小薊、藕節、蒲黃、滑石、梔子、當歸而成,由清心養陰,利水通淋之方變為涼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劑。其配伍特點是止血之中寓以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清利之中寓以養陰,使利水而不傷正。這是治療下焦瘀熱所致血淋、尿血的有效方劑。


【加減應用】方中甘草應以生甘草為宜,以增強清熱瀉火之力;若尿道刺痛者,可加琥珀末吞服,以通淋化瘀止痛;若血淋、尿血日久氣陰兩傷者,可減木通、滑石等寒滑滲利之品,酌加太子參、黃芪、阿膠等以補氣養陰。


【注意事項】方中藥物多屬寒涼通利之品,只宜於實熱證。若血淋、尿血日久兼寒或陰虛火動或氣虛不攝者,均不宜使用。


槐花散


【方歌】槐花側柏荊枳殼,等分為末米飲調,清腸止血又疏風,血熱腸風髒毒療。


【組成】槐花、柏葉、荊芥穗、枳殼


【用法】上為細末,用清米飲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服。【功用】清腸止血,疏風行氣。


【主治】風熱溼毒,壅遏腸道,損傷血絡證。腸風、髒毒,便前出血,或便後出血,或糞中帶血,以及痔瘡出血,血色鮮紅或晦暗,舌紅苔黃,脈數。


【方義】

①槐花苦微寒,善清大腸溼熱,涼血止血,為君藥。


②側柏葉味苦澀微寒,清熱止血,燥溼收斂,可增強君藥涼血止血之力,為臣藥。


③荊芥穗辛散疏風,微溫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蓋大腸氣機被風熱溼毒所遏,故用枳殼行氣寬腸,以達“氣調則血調”之目的,共為佐藥。


④諸藥合用,既能涼血止血,又能清腸疏風,俟風熱、溼熱邪毒得清,則便血自止。本方具有寓行氣於止血之中,寄疏風於清腸之內,相反相成的配伍特點。


【加減應用】若便血較多,荊芥可改用荊芥炭,並加入黃芩炭、地榆炭、棕櫚炭等,以加強止血之功;若大腸熱甚,可加入黃連、黃芩等以清腸洩熱;若髒毒下血紫暗,可加入蒼朮、茯苓等以祛溼毒;便血日久血虛,可加入熟地、當歸等以養血和血。


【注意事項】本方藥性寒涼,故只可暫用,不宜久服。便血日久屬氣虛或陰虛者,以及脾胃素均不宜使用。


咳血方


【方歌】咳血方中訶子收,瓜萎海粉山梔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組成】青黛、瓜蔞仁、海粉、山梔子、訶子、蜜、姜


【用法】上為末,以蜜同薑汁為丸,噙化。


【功用】清肝寧肺,涼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證。咳嗽痰稠帶血,咯吐不爽,心煩易怒,胸脅作痛,咽乾口苦,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


【方義】

①青黛鹹寒,入肝、肺二經,清肝瀉火,涼血止血;山梔子苦寒,入心、肝、肺經,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炒黑可入血分而止血,兩藥合用,澄本清源,共為君藥。


②火熱灼津成痰,痰不清則咳不止,咳不止則血難寧,故用瓜蔞仁甘寒入肺、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海粉(現多用海浮石)清肺降火,軟堅化痰,共為臣藥。


③訶子苦澀性平入肺與大腸經,清降斂肺,化痰止咳,用以為佐。


④諸藥合用,共奏清肝寧肺之功,使木不刑金,肺復宜降,痰化咳平,其血自止。


⑤本方的配伍特點:寓止血於清熱瀉火之中,雖不專用止血藥,火熱得清則血不妄行,為圖本之法。


【加減應用】火熱傷陰者,可酌加沙參、麥冬等以清肺養陰;若咳甚痰多者,可加川貝、天竺黃、枇杷葉等以清肺化痰止咳。


【注意事項】因本方屬寒涼降洩之劑,故肺腎陰虛及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